时间 : 2009-12-04 14:16:43 来源:www.39kf.com
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36例临床观察属于2007年第5卷第2期栏目,主要讲述了 笔者2003~2007年应用喙突旁入路实施臂丛神经阻滞3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1 解剖 臂丛神经在第一肋骨表面汇合后,从喙突内侧
笔者2003~2007年应用喙突旁入路实施臂丛神经阻滞3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手术部位为肘关节以上4例,
1.2操作方法
1.2.1解剖臂丛神经在第一肋骨表面汇合后,从喙突内侧走向外下,成人臂丛神经距喙突最近处约2.25cm,儿童约1.19cm,于喙突内下方通过胸小肌深面时,迂回绕腋动脉走行于腋鞘,位置较集中,走行方向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基本一致。
1.2.2穿刺定位患者去枕仰卧,头偏向健侧,患肢紧贴躯干,肩胛下垫一薄枕,嘱患者将患侧肩峰下垂,使喙突部充分显露。在锁骨中外1/3交点下方1.5~2cm处深触按及喙突尖后在其皮肤表面做一标记。再于锁骨连线中点处至腋中线第4肋间做一连线,该线即相当于胸廓壁投影线。再将喙突尖标记与此线做一水平连线。穿刺点就在此水平连线中间。垂直进针,刺破胸大、小肌时可有二次突破感。当针尖刺入胸小肌与肩胛下肌时,患者可有异感向肘部传导。小儿则以突破感及针头随动脉搏动为指征。约1/3患者可一次刺中神经,如不能命中可将针头稍向内或外侧倾斜可找到异感,但向内侧时针尖不能超过胸壁投影线。有时针尖已触及肋骨而仍无异感,表明针尖太偏向内侧,应外移寻找异感。进针深度一般为3~4cm,不必用长针头,穿刺成功后可牢固固定针头,回吸无血即可注入局麻药。
全组患者仅用臂丛麻醉完成手术者30例;辅用氟芬合剂2~4ml者6例(均为上臂手术),其中有3例患者在牵拉对位时因痛感明显,分别追加静注氯胺酮20mg/次,总计60mg。
臂丛神经阻滞有许多穿刺径路,优缺点亦因穿刺径路的不同而异。与肌间沟径路和锁骨上径路方法相比,该穿刺入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完全避免高位脊麻、硬膜外麻醉,椎动脉损伤、霍纳征、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由于该部位的臂丛神经已经汇集成丛,在腋鞘内同血管伴行,只要穿刺时异感明显,用药量适当,可使阻滞非常完善。同时,该径路穿刺也省却了采用腋路穿刺时需要备皮的麻烦。
值得注意的是,该径路麻醉由于穿刺位置较深,应选择体态偏瘦的患者,操作前应摆好理想的穿刺体位,穿刺过程中针尖不要超向胸壁的投影线,以免损伤胸膜发生气胸。万一误入血管,可拔出穿刺针,压迫片刻后
作者单位:134000吉林通化,通化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