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4 03:17:09 来源:www.chinaqking.com
中国期刊网,期刊,杂志,读者服务,电子杂志,论文,文库,期刊网,电子刊
3.2掌握恰当的手术时机
高血压脑出血多于发病后20~30min形成血肿,6h后血肿周围即可发生不可逆性脑组织坏死。因此,手术时机多趋向早期
或超早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血肿所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存质量[3]。但超早期手术出血率较高。本组有62例在超早期手术,发生再出血9例。而58例早期手术患者再出血仅2例,再出血率较前者明显降低。因此,我们认为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时机以出血后6~12h为宜。此时施行手术不仅再出血率低,而且有助于缓解出血后继发性血肿周围的病理改变,降低手术后死残率。
3.3降低及规避手术风险
脑内持续出血或再出血导致血肿扩大,是患者发病早期病情恶化主要原因,也是各种手术治疗的主要风险。但这种风险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降低,并与患者收缩压的升高显著相关。Kazui等通过2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资料分析,认为发病3h内血肿继续扩大占30%,6h后则降为17%,24h后降为0%。也就是说CT检查越早,血肿再扩大的检出率越高。微创手术过程中,适度镇静、维持相对的高颅压、低血压,有利于止血、预防血肿再扩大,并有利于血肿清除[4]。然而微创清除术主要为血肿腔内局部减压;不能充分缓解颅内压,且无法直视止血,对术中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或术后复查CT发现血肿扩大中线明显移位濒临或已形成脑疝的病人应及时改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并去骨瓣减压以降低手术风险和死亡率。
3.4应用尿激酶溶解残余血肿不可少
对于穿刺后残余的血肿及时应用血肿液化剂溶解十分重要。尿激酶是一种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有较强的溶解血凝块的作用,无抗原性,副作用小。临床上根据CT复查了解残余血肿量的多少及脑室积血情况,酌情自引流管内或脑室引流管内注入含尿激酶2~5万单位的生理盐水4ml,夹闭引流管2h后开放引流,每日1~2次。可使残余血肿很快液化排除。本组病人应用此方法,残余血肿大多于术后3~7天溶解排除,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微创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简便、快捷、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易于推广,但由于其不能直视止血且减压不够充分,对出血量≥80ml或已形成脑疝的危重病人及时选择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1]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6~690.
[2]金虎祥,周留根,刘培荣.高血压脑出血2种手术方法治疗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12):754.
[3]王焕明,王少兵,孙荣君.早期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10).626~627.
[4]刘振川,王大明,翟乐乐等.高血压性壳核出血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1(11):500~503.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