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底细胞腺瘤诊断检查方法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基底细胞腺瘤发病机理并发症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口腔医学,视频下载,【概述】 【流行病学】 【病因学】 【发病机理】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辅
【概述】 【流行病学】 【病因学】 【发病机理】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辅助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措施】 【预防】 【预后】【概述】 返回
基底细胞腺瘤(basalcelladenoma)为涎腺上皮性良性
肿瘤。Kleinsasser和Klein(1967)首先描述其病理表现,并将其列为涎腺肿瘤的一个类型。Evans(1970)进一步阐述了其特征。基底细胞腺瘤的组织来源是闰管细胞或储备细胞。【治疗措施】 返回 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但单纯的手术切除是不恰当的,应至少在肿瘤外的正常组织切除。【病理改变】 返回 1.大体形态 基底细胞腺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肿瘤体积一般不大。肿瘤剖面多呈实性,灰白色,亦有囊性变者,剖面呈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稀薄的棕红色粘液样物。 2.镜检 由肿瘤性上皮细胞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肿瘤细胞密集成团或呈条索状,细胞为圆形、卵圆形或梭形,胞浆少,呈嗜碱性,核圆形、染色深,核仁不明显。有时上皮团块的外周部位呈单层排列,颇似皮肤的
基底细胞癌,但核分裂象少见。瘤内缺乏肌上皮细胞,肿瘤实质与间质之间界限清楚,有基底膜相隔。有的病例中,上皮团块内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囊腔,囊腔内充有变性的肿瘤细胞。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粘液含量极少。 3.生物学特点 基底细胞腺瘤
生长缓慢,有完整的被膜,术后复发者比较少见。【临床表现】 返回 基底细胞腺瘤占涎腺肿瘤的2%左右,好发于大涎腺中的腮腺,小涎腺以上唇最多见。多见于男性患者,小于40岁者少见,以50~60岁发病最多。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无自觉症状,往往以无痛性肿块就诊。肿瘤界限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