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编号10164851至10164900间共50条。
10164851:畸形性骨炎
【概述】1870年由Paget首次描述,故又称Paget病。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有阳性家族史者占14%,男女比例为3∶2。南非及美国发病率均很高,国内报告甚少。【治疗措施】多数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常不需治疗,少数症状明显者可行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同时亦需应用药物治疗。非常手术治疗主要适应证包括:(1)疼痛;(2)畸形;(3)血清碱性磷酸酶或尿羟脯氨酸含量增至正常值的2倍;(4)神经压迫症状;(5)高排出性充血心力衰竭;(6)病理性骨折;(7)手术治疗前用疗...查看详细(3413字节)
10164854:喙突骨折
【概述】单独的喙突骨折罕见,多并发于肩锁关节脱位或肩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或肩关节猛力外展突然使二头肌短头与喙肱肌的张力骤增,偶可将喙突撕脱,形成撕脱性骨折。骨折位于突起的基底部。肩锁关节脱位伴有喙突骨折者,由于锁骨向上移,牵拉喙锁韧带造成骨折块向上移位。直接外力所致者多合并有肩部多发性骨折。患者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和压痛,有时可触到活动的骨块。肩关节外展或抗阻力内收则引起局部疼痛。预后一般良好,功能在数周后即完全恢复...查看详细(538字节)
10164856:寰枢椎脱位
【概述】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dislocation)是一种严重疾病,由于寰椎的向前或向后脱位,可引起上颈髓受压,从而产生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或在颈部轻微屈曲损伤后,出现与外力不成比例的严重神经系统症状。【病因】本病多数是由于枢椎齿状突发育障碍和寰椎横韧带不健全所致,少数是继发于一些炎性病变或新生物等造成的寰椎横韧带松弛。此外,患本病时,颈椎伸屈活动,可引起延髓和脊髓的血供障碍...查看详细(1725字节)
10164857:坏死性筋膜炎
【概述】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较少见的严重软组织感染,它与
链球菌坏死不同,常是多种
细菌的混合感染。Rea和Wyrick证实,致病菌包括革兰氏阳性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以往由于厌氧菌培养技术落后,常不能发现厌氧菌,但近年来证实类杆菌和消化链球菌和球菌等厌氧菌常是本病的致病菌之一,但很少是单纯厌氧菌感染。Guiliano报道16例坏死性筋膜炎,共培养出75种细菌,15例至少培养出一种兼性链球菌...查看详细(3574字节)
10164858:踝和足水平未特指肌内和肌腱的损伤
【概述】外伤性肌腱断裂大部份为开放性,如早期给予修补则预后良好。如作晚期修补,尤其是儿童,将会带来不同的畸形。足部肌腱的断伤以胫前肌与跟腱为常见。(一)胫前肌腱断裂闭合性的胫前肌断裂首先于1931年由Els报道。1938~1952年MayoClinic共报道9例,可见其发病并不常见。高处跌下或踝关节扭伤特别是足在跖屈位时易产生胫前肌断裂。少数患者可因已往有过损伤致使腱止点处产生完全性断裂...查看详细(3836字节)
10164859:踝和足腱鞘炎
【概述】腱鞘炎可由肌腱受直接损伤,奔跑中的冲击力或过度伸展而产生的捩伤所致。一般均发生在肌腱的骨的止点处、肌纤维与腱的交接处或腱的本身,以跟腱、胫后肌、胫前肌、腓骨长肌及伸长肌为常见。因这些腱在腱鞘包裹下穿过踝或足的骨槽或受支持带的约束,故易于损伤。发病后腱鞘有肿胀使肌腱活动时疼痛,沿腱鞘纵轴可见到局部肿胀与压痛。伸趾长肌腱在足的背侧,屈趾长肌腱在内踝后方并延伸到足底,因此不易受暴力损伤...查看详细(2170字节/1图片)
10164860:踝关节扭伤
【概述】在外力作用下,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而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发生撕裂伤,称为关节扭伤。轻者仅有部分韧带纤维撕裂、重者可使韧带完全断裂或韧带及关节囊附着处的骨质撕脱,甚至发生关节脱位。关节扭伤日常最为常见,其中以踝关节最多,其次为膝关节和腕关节。【治疗措施】如外侧韧带损伤较轻、踝关节稳定性正常时,早期可抬高患肢,冷敷,以缓解疼痛和减少出血、肿胀...查看详细(1937字节)
10164861:踝关节结核
【概述】踝关节结核发病率较低,病人一般为11~30岁左右的青壮年。常有扭伤史。初期踝关节活动受限,晚期可见足下垂或内翻畸形。X线表现主要是在单纯滑膜结核时,其侧位象上关节囊前方透亮带和关节后方与跟腱之间有一个基底向下、尖端向上的长三角形透亮区。此两个透亮区常被推开。全关节结核则可显示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消失。治疗宜作滑膜切除术或关节融合术。融合术以加压融合最适宜。术后需上石膏托...查看详细(414字节)
10164862:踝部骨折
【概述】踝关节的关节面比髋、膝关节的关节面小,担负但的重量与活动却很大,故易发生损伤。占全身骨折的3.83%。多见于青少年。【诊断】局部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诊断时,首先应根据外伤史和临床症状以及X线片显示的骨折类型,分析造成损伤的机制。【治疗措施】踝关节面比髋、膝关节面积小,但其承受的体重却大于髋膝关节,而踝关节接近地面,作用于踝关节的承重应力无法得到缓冲...查看详细(3292字节)
10164863:化脓性脊柱炎
【概述】化脓性脊柱炎较少见,占所有骨髓炎4%。多发生于青壮年,男多于女,儿童与老人也可发病但甚少。发病部位以腰椎为最多,其次为胸椎,颈椎。病原菌以金葡菌为主,其他如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也可致病。【病因】主要为血源性感染,因脊椎静脉系统有位于硬膜及脊椎周围无瓣膜的静脉丛,属腔静脉、门静脉、奇静脉外的独立系统,但又与上、下腔静脉有许多交通枝直接连系。脊椎静脉系统内血流缓慢...查看详细(2970字节)
10164864: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概述】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发病率较其它类型骨髓炎高,多发生于下颌骨。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为混合性感染。感染的来源最多属于牙齿的疾病如根尖周炎、冠周炎或牙周炎等;其次为颌面部损伤如开放性、粉碎性颌骨骨折,以及颌面部软组织化脓性炎症的直接感染;由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等血源性感染所引起者较为少见。【临床表现】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从临床上的病程、病源菌、感染途径及病变累及部位等可表现为急性期及慢性期...查看详细(3152字节)
10164866:滑囊炎
【概述】滑囊为一种潜在的纤维组织囊袋,内层为衬以内皮细胞的滑膜,能分泌少量滑液,以利滑动;外层为薄而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滑囊位于关节附近的骨突与皮肤、肌肉与肌腱、肌腱与肌腱之间等处,凡摩擦频繁和压力较大的地方都有滑囊存在。滑囊有两种:①恒定滑囊,又称先天性滑囊,人人都有,全身约百余,如髌前滑囊、鹰嘴滑囊等;②不定滑囊,又称继发性滑囊,不是每人都有,而是为了适应生理和病理的需要,在压迫和磨擦的基础上发生的...查看详细(2701字节)
10164868: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
【概述】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congenitalmalf-ormationsoftheonusandrectum)非常多见,其发病率在新生儿中为1∶1500~5000,占消化道畸形第一位,男女性别大致相等,男性稍多。北京儿童医院1955~1990年共收治2386例,包括先天性肛门闭锁777例、直肠膀胱瘘63例、直肠
尿道瘘211例、
直肠阴道瘘109例、直肠前庭瘘479例、直肠会阴瘘408例、肛门狭窄339例...查看详细(3931字节/2图片)
10164869:先天性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概述】先天性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较为罕见。分为两型:婴儿遗传性粒细胞缺乏症和重型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前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于1岁内死亡。后者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婴儿和儿童期均可发病,因反复感染而Ig水平可升高。两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0.5×109/L(500/mm3)。尽管单核细胞增多,仍易患严重感染。...查看详细(312字节)
10164870: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
【概述】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Congenitaldefectsofgastricmusculature)较少见,常在发生胃穿孔后才就诊,大多于生后3~5天即发生穿孔,主要见于新生儿早期,且多发生于早产儿。【病因】为先天性发育缺陷,与胚胎发育障碍有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胃壁环形肌发育较早,起始于食管下端,渐次向胃底大弯发展。胚胎第9周时,始出现斜形肌,随后出现纵行肌...查看详细(2678字节)
10164871: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概述】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congenitalureteropelviciunctionobstruction,CUJO)是先天性肾积水最常见的原因。由于梗阻妨碍尿流从肾盂进入输尿管,开始是肾盂肌层肥厚,继之是肾盏扩张、肾实质的损害及肾功能障碍。本症可见于各年龄组,但婴幼儿及男性发病更多,亦多见于左侧,双侧病变有报道达40%者。...查看详细(307字节)
10164872: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概述】先天性肾病综合征(congenitalnephroticsyndrome)是指生后不久(3~6月内)起病,具有肾病综合征四大特点的疾病,与其他年龄组小儿的肾病综合征比较,在病理、临床表现及预后上均有其特点。分类:可概括为两类,即:1.原发性最主要的是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其次有弥漫性系膜硬化、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偶见膜性肾病。2.继发性可继发于感染(先天梅毒、毒浆原虫、巨细胞包涵体病毒、风疹、肝炎、疟疾等)、中毒(如汞)、Drash综合征、甲髌综合征及溶血尿毒综合征等...查看详细(2695字节)
10164873:先天性三尖瓣狭窄
【病理变化】三尖瓣闭锁(tricuspidatresia)为三尖瓣先天闭合不存在瓣孔,常伴右心室发育不良。本畸形系因胎儿期房室通道发育畸形所致,常合并其他畸形,如房或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发育不良或大动脉转位等。本畸型常见以下病理改变:①三尖瓣口闭合留一小窝;②左心室肥厚且增大;③右心室腔变小,仅由流出道所组成。【临床表现】一般在婴幼儿时期即有青紫、气促,甚或发作性缺氧昏厥...查看详细(2072字节)
10164874:先天性脐疝
【概述】脐膨出(omphalocele或exomphalos)又称胚胎性脐带疝,与脐疝不同,是部分腹腔脏器通过前腹壁正中的先天性皮肤缺损,突入脐带的基部,上覆薄而透明的囊膜,是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病因】在胚胎第6~10周中,由于腹腔脏器的生长速率较腹腔本身快,因此肠管及其他腹腔脏器便暂时性移入脐带基底部,超过10周后,腹腔容积扩大,腹腔脏器又退回腹腔。如上述发育过程中发生障碍...查看详细(1544字节)
10164875:先天性脐肠索带
【概述】系由闭塞的卵黄管或卵黄动脉、静脉未退化的纤维组织构成,这种索带位于脐部与远端回肠或美克耳憩室,或肠系膜上,或肝门之间。一般不引起症状,仅在肠袢围绕索带发生肠扭转,或索带压迫肠袢引起肠梗阻时才出现症状,正确诊断多在剖腹手术后作出。...查看详细(246字节)
10164876: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
【概述】先天性腺瘤样肺囊肿(congenitalcysticadenomatoidmalformationofthelung)过去认为是一种错构瘤,现在认为是局限性肺发育不良或异常,因囊肿壁可含有骨骼肌。发病的肺叶呈囊肿状主要为腺样组织和发育不良的毛细支气管,软骨罕见,很少正常肺组织。生后不久出现呼吸增快,呼吸窘迫及发绀。多数病人在新生儿时期死亡。但少数病人无症状,直至儿童期才发生感染...查看详细(902字节)
10164877:先天性男性化肾上腺增生症
【概述】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ongenitaladrenalhy-perplasia)最初是由于发现女性胎儿男性化伴肾上腺增大而被认识。当时称之为肾上腺性变态综合征。但该名称仅反映可引起性变异的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而这种疾病的某些类型并不引起性分化或功能异常,故目前称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它是指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某种酶先天性缺乏,干扰了某些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并因继发ACTH分泌增多而造成的肾上腺皮质增生...查看详细(11769字节)
10164878:先天性男性化肾上腺增生症
【病因】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ongenitaladrenalhyperplasia)是较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所需酶的先天缺陷所致。皮质醇合成不足使血中浓度降低,由于负反馈作用刺激垂体分泌ACTH增多,导致肾上腺皮质增生并分泌过多的皮质醇前身物质如11-去氧皮质醇和肾上腺雄酮等,而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已能识别的有六型,分别由于不同的酶缺陷所致。发病常有家族性...查看详细(15672字节)
10164879:先天性梅毒
【概述】梅毒(syphilis,lues)是由于特种螺旋体所致的全身性慢性感染。成人病例是通过不适当的性关系传染的。可分三期:即初期(硬下疳)、二期(皮肤、粘膜损害)及三期(如梅毒瘤、内脏损害)。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syphilis)或称胎传梅毒,由于胎儿时期通过胎盘从母体受染所致,无初期症状。我国解放初期,废除了娼妓制度,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社会病梅毒曾经一度消灭,先天性梅毒也极少见。随着国际交往频繁...查看详细(10455字节/2图片)
10164880:先天性马蹄内翻畸形
【概述】马蹄内翻足(talipesequinovarus)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本节主要讨论先天性者。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talipesequinovarus)是畸形足中最多见的。发生率为1/1000左右。男性多于女性。单侧或双侧发病,双侧多见(图35-4)。【病因】真正的致病因素不清,但有如下有关因素与学说:①遗传因素;②子宫小羊水少使胎儿宫内受压;③胚胎期发育停滞;④肌肉发育不良...查看详细(1761字节/1图片)
10164881: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
【概述】此病又称先天性性腺不发育症或吐纳(Turner)综合征,是少见的女性性腺发育不全的一个类型,约每10000个活产女婴中有1例。外表为女性,青春期外生殖器仍保持幼稚型女外阴,闭经、体形矮小、颈蹼、肘外翻等为临床特征,其性腺每呈纤维索条状。【病因】绝大多数有这类异常的胎儿常发生自然流产,活产的远较睾丸发育不全症为少。自1959年开始,发现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5个,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个X染色体...查看详细(3323字节)
10164882:先天性颅骨畸形
【概述】颅骨膜性化骨胚基的先天性异常可发生颅缝骨化。因颅缝早期骨化闭合而造成颅骨畸形与颅缝骨化的解剖部位有关。矢状缝融合过早,颅骨两侧生长受限,头部前后径特别加长而两侧的距离甚窄,称舟状头。冠状缝融合过早则头前后径短而向两侧发育。头部从侧方看来,前额变大并向上突出,因而称为短头畸形。若只一侧冠状缝和鳞状缝融合过早,头部产生不对称的畸形。从前方或头顶部看,患侧前额部扁平,是为斜头畸形。所有颅缝均过早骨化闭合的...查看详细(1207字节)
1016488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概述】先天性髋脱位(congenitaldislocationofthehip,CDH)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畸形,如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年长后可造成患髋和腰部疼痛,影响劳动。国内材料本病的发生率为1.1‰~3.8‰,有些欧洲国家如荷兰、捷克和意大利发病率高达1%以上。本症女孩多见,约占发病数的60%~80%。单侧脱位较双侧的多两倍。单侧者又以左侧者较多。实际上临床所见的患儿,脱位程度不同,有的并没有真正的脱位而只是有潜在脱位的可能性...查看详细(5167字节)
10164884:先天性颈椎融合
【概述】先天性颈椎融合又称短颈畸形或Klippel-Feil综合征,为颈椎的椎体未能正常发育所致。病儿的颈椎可发生多种多样的融合,使其活动受限,颈部短缩,发际低,畸形严重者头部向躯干缩入,颈后有宽大的皮蹼伸向两肩,肩胛骨抬高,甚至可以影响脊髓而有神经改变。X线照片可见颈椎结构失常。在半数病例中可见颈椎其他畸形,如脊柱裂、半椎体等。亦常并发脊柱侧弯。有时可并发高肩胛畸形。治疗包括:①生后尽早行被动轻柔牵拉以求最大限度的颈部运动;②颈椎不稳定的应行颈椎融合术;③颈蹼可行Z字形成形术...查看详细(532字节)
10164885:先天性结核病
【概述】先天性结核是指胎儿经胎盘感染的结核。Beitzlee(1935)拟定的先天性结核诊断标准迄今仍适用,即:①病变的确证实为结核性,②肝原发综合征的存在说明结核菌确经脐静脉至肝,③新生儿于出生或数天内发生结核,或可明确除外一切生后子宫外感染来源。世界报告至今不过200余例。【病因】先天性结核病因主要为人型结核杆菌,而牛型结核杆菌和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虽有报告,但极罕见。【临床表现】多于生后1月内起病...查看详细(2311字节)
10164886:先天性肌缺少
【概述】先天性肌缺少(congenitalabsenceofmuscles)是由于胎儿本身发育异常,或因宫内受机械性阻碍所致。同时在所属神经单位发生病变者甚为少见。【临床表现】先天性肌缺少或发育不全,通常只限于一肌或一侧。两侧肌缺少仅偶见于动眼肌和颜面肌。身体任何肌肉均可缺少,但以胸大肌、胸小肌、斜方肌、股四头肌、前锯肌、半膜肌、背阔肌、三角肌、胸锁乳突肌以及各种腹肌的缺少较为多见...查看详细(737字节)
10164887:机会性肺部感染
【概述】机会性肺部感染(opportunisticpulmonaryinfection)指小儿呼吸道为原来常住体内或环境中寄存的微生物所感染。这些感染一般罕见于健康小儿,只在机体防御功能下降时才可见到。小儿机会性肺部致病微生物的类别见原表2415。机会性感染多见于新生儿、极度营养不良的婴幼儿、先天免疫缺陷或后天免疫功能降低的小儿,亦可见于器官移植、解剖学上畸形存在、外伤、外科手术及机械性治疗等...查看详细(2499字节)
10164888: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概述】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quiredaplasticanemia)是小儿时期较多见的贫血之一,此类贫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和青春期较多见。一般无性别差异,继发于肝炎的病例则男性较多。【病因】获得性再障又分为特发性与继发性两类。特发性再障约占50%,在病史中找不出发病的原因。虽然原因未明,但在有些病儿不能完全排除接触有害的化学或物理因素的可能性...查看详细(7042字节/1图片)
10164889:获得性凝血酶原复合体减低(或缺乏)症
【概述】维生素K依赖因子,包括因子Ⅱ、Ⅶ、Ⅸ和X,合成需维生素K参与,在肝细胞微粒体内合成。【病因】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是由于维生素K的摄入或吸收不足,或是由于肝脏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最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新生儿自然出血:一般发生在生后一周内,以生后2~3天最多见,由于新生儿初生时凝血酶原只有成人的25%,早产儿低达10%,生后2~3天为最低限度...查看详细(1283字节)
10164890:混合性卟啉病
【概述】混合型卟啉病(porphyriavariegata)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不同的外显率。本病发病机理不十分清楚,肝脏ALA合成酶活力增高,因而有急性间歇卟啉病的代谢特点。根据尿检查,不仅卟啉代谢前期障碍,同时尚有后期代谢障碍。近年来发现铁螯合酶结构异常,但尚有不同看法。临床表现与急性间歇性卟啉病相同,但兼有皮肤对光敏感的变化。青春期女孩可长髭或胡须,成年男女颞部和前额可长头发...查看详细(534字节)
10164891:混合结缔组织病
【概述】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connectivetissuedissease,MCTD),亦称风湿性疾病综合征,于1972年首先由Sharp提出,又于1973年报道了小儿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本病的特征为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三者相结合的临床表现,难以用某一种结缔组织病加以解释。【病因】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可有同一家族中兄妹均患本病...查看详细(6148字节)
10164892:蛔虫性
阑尾炎【概述】蛔虫性阑尾炎多见于服用不足量的驱虫药之后,阑尾可被一条或几条蛔虫钻入。蛔虫进入阑尾后引起阑尾痉挛,管腔梗阻,继发感染而发生急性阑尾炎。由于蛔虫钻入后力量压迫可使阑尾尖端穿破,蛔虫进入腹腔成为蛔虫性腹膜炎(参阅腹膜炎章节)。临床表现较一般急性阑尾炎的自觉症状重,阵发性腹部绞痛较严重,患儿多在数小时内就诊。体检右下腹有痛觉过敏及压痛。肌紧张常不明显并与主诉疼痛程度不符。若于24小时后并发急性炎症...查看详细(724字节)
10164893:蛔虫性腹膜炎
【概述】蛔虫性腹膜炎是小儿肠蛔虫症或阑尾蛔虫的严重合并症之一。一般多见于幼儿或学龄前儿童。【病因】当应用不足量驱虫药后,蛔虫被激惹而活动加强,可以钻入无炎症变化的阑尾,引起阑尾炎,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使阑尾尖端受压、缺血,而被钻破或阑尾根部因严重痉挛受压坏死穿孔,使活蛔虫自穿孔处钻出。因穿孔较小,肠内容物很少外溢,仅由于蛔虫体机械性刺激及其所带细菌的污染,使腹腔内炎症反应较缓和而表现为亚急性腹膜炎的症状...查看详细(1749字节)
10164894:蛔虫团肠梗阻
【概述】蛔虫症是我国人体最常见的肠寄生虫病之一,以学龄儿童多见,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蛔虫性腹膜炎等并发症。近10余年来由于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预防措施的建立发病率大大下降。蛔虫外科病中以蛔虫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ctionduetoascariasis)最常见,多因口服不足量驱虫药(特别是山道年)及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如发热、腹泻等引起蛔虫聚集成团而阻塞肠腔造成梗阻...查看详细(1880字节)
10164895:回归热
【概述】回归热(relapsingfever)是一种特殊螺旋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媒介是体虱,以发热期和间歇期交替出现为其特征。解放前常见,今已罕见。【流行特征】回归热螺旋体(borreliarecurrentis)长约8~18μm,螺旋数5~10个,一般由体虱(pediculushumanus)传染,发生流行性回归热。尤以战争、饥饿时期为多见。流行季节多在冬春季...查看详细(4177字节)
10164896:寰枢椎脱位
【概述】本病发生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后,常见于扁桃体炎并发颈淋巴结炎,因颈椎韧带发炎而引起暂时性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症状多在轻微打击甚至喷嚏之后,突然颈部疼痛,继之颈部强直,固定于斜颈的体位,向各方面转动颈部均有疼痛。少数可刺激神经根,有时疼痛放散到臂部。脊髓压迫症状罕见。可有发热等原发病的症状。X线检查可助诊断。体检时可见颈椎C1和C2的侧面和背面有压痛,可以在咽后壁触及向前方突出的脱位部位。处理方法是使病儿仰卧...查看详细(511字节)
10164897:坏血病
【概述】坏血病(scurvy)是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C(ascorbicacid,抗坏血酸)所引起的周身性疾病,现时一般少见,但在缺少青菜、水果的北方牧区,或城、乡对人工喂养儿忽视辅食补充,特别在农村边远地区,仍因喂养不当而致发病。【维生素C与人体代谢】维生素C对人体形成正常胶原组织(collagen)是必需的。人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需从饮食中摄取。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水果及蔬菜中...查看详细(11502字节/2图片)
10164898:坏死性龈炎
【概述】坏死性龈炎(acutenecrotizingulce-rativegingivitis)曾称作奋森氏感染(Vince-mt′sinfection),又称急性溃疡性龈炎(acuteulcerativegingivitis)。祖国医学名牙疳,在旧社会是小儿常见病。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提高,本病已很少见。本病是梭状杆菌和奋森氏螺旋体共同作用发病的。这两种病菌都是厌氧菌...查看详细(1473字节)
10164899:坏疽性口炎
【概述】坏疽性口炎(gangrenousstomatitis)又称口颊坏疽(cancrumoris),祖国医学称为走马疳(相应名noma)。本病容易与重症坏死性龈炎混淆,也有人认为是坏死性龈炎的严重型或恶性变。主要发生在有牙的儿童,多与全身衰弱或极度营养不良有关。文献曾报告在患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婴儿中,偶见此病。本病也是梭状杆菌和奋森氏螺旋体的混合感染,但其特点是湿性坏疽...查看详细(1308字节)
10164900:化脓性脑膜炎
【概述】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者最多见,可以发生流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由于各种脑膜炎的致病微生物、临床经过、治疗方法与预后各不相同,临床上首先要区别是否为化脓性脑膜炎和确定细菌种类...查看详细(16674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