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4 09:05:38 来源:journal.shouxi.net
目的 研究急性胆囊炎穿孔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30例胆囊炎穿孔病例进行明确的诊断和系统的治疗。结果 6例为非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缓解后突然穿孔。行胆囊造瘘术3例,死亡2例。4例非手术治疗后2例形成胆囊周围腔肿并
作者:陈志奇张磊祖洪亮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普外科
加入收藏夹【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胆囊炎穿孔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胆囊炎穿孔病例进行明确的诊断和系统的治疗。结果6例为非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缓解后突然穿孔。行胆囊造瘘术3例,死亡2例。4例非手术治疗后2例形成胆囊周围腔肿并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治愈,2例因缓解出院后不详。结论胆囊穿孔多发生于首次发作的急性胆囊炎,多是由结石性胆囊梗阻引起,所以在早期的诊断和系统治疗上我们要加大力度,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穿孔
胆囊穿孔是急性胆囊炎期的主要并发症。胆囊是个盲袋,当胆囊管梗阻急性炎症使囊内压力升高时,可引起胆囊壁的血运障碍,胆囊坏疽,并可发生穿孔。影响急性胆囊炎穿孔的因素可能有:1)胆囊内压力上升的迅速;2)胆囊壁厚度及纤维的程度;3)胆囊的可膨胀性;4)胆石的机械性压迫作用;5)胆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等。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穿孔率高。因为老年的动脉硬化性改变亦可以累及胆囊血管,局部组织供血较差,容易发生坏疽,穿孔。有此病人经保守治疗后,当病人的自觉症状有好转,体征开始减轻时,却突然发生穿孔。发生穿孔的病人多为胆囊内压力升高迅速。胆囊膨胀较显著。张力较大者,亦即是多发生于胆囊壁的原有改变较轻或者原来尚有一定功能者。故有1/3~1/2的穿孔是发生在首次发作的急性胆囊炎。至于胆囊原来已有明显的慢性炎症,壁厚,纤维化,萎缩者则发生急性穿孔的可能性很小。临床上对于有胆囊明显肿大,紧张,局部腹膜刺激征明显者,则发生急性穿孔的可能性较大。急性胆囊炎急性穿孔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于急性阑尾炎,但易穿破至游离腹膜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时,则病死率较高,特别是在老年病人,结石穿孔可能会并存胆囊癌。
急性胆囊炎穿孔可以有以下有几种情况:1)急性穿孔至游离腹膜腔,引起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2)胆囊已与邻近组织形成粘连,穿孔后形成胆囊周围脓肿。3)胆囊结石的压迫,逐渐破溃,穿孔至邻近空腔脏器,常见的是形成胆囊—十二指肠,结肠式胆管瘘。4)肝脏胆囊床穿破,可发生肝脓肿。5)胆囊周围脓肿向腹穿破,若经手术切开,可形成胆汁瘘或分泌粘液的慢性窦道。
其中穿孔后形成胆囊周围脓肿最为常见。其次为穿孔至游离腹膜腔,穿孔部位为明囊底部最为多见。因此处壁较薄,血循环亦较差。
1临床资料
我院普外科于1996~2005年间共收治急性胆囊炎病人304例,急性胆囊炎穿孔病例30例,平均穿孔发生率约8.76%。30例患者中60岁以上老年人18例,占60%,且伴有基础及代谢性疾病。首次发病15例约占50%,该组病例中行胆囊切除术23例。其中6例为非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缓解后突然穿孔。行胆囊造瘘术3例,死亡2例。4例非手术治疗后2例形成胆囊周围脓肿并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治愈,2例因缓解出院后不详。
胆囊穿孔多发生于首次发作的急性胆囊炎,多是由结石性胆囊梗阻引起。老年人由于多有动脉硬化,应激能力差,感觉迟钝,不易诊断,病性进展迅速,穿孔率高,手术风险大,故对急性胆囊炎穿孔应及早诊断,尽快手术治疗。一般行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结石且伴胆总管扩张者加行胆总管探查及外引流术。粘连广泛胆囊三角解剖困难者可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病情危重者可取净结石并烧灼粘膜后行胆囊造瘘术。术后注意围手术期监护及并发症治疗。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