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4 07:01:18 来源:www.med66.com
急性脓耳之名出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急性脓耳是因脏腑蕴热,复感邪毒,湿热邪毒上犯耳窍所致,以耳痛、鼓膜红肿穿孔,流黄脓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本病多见于西医所指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急性脓耳若病情严重,治疗不力或处理不当,可引起脓耳变症。
[诊断依据]
1.多见于儿童患者。
2.近期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麻疹、烂喉丹痧等病吏或鼓膜外伤史。
3.自觉耳内疼痛逐渐加剧,甚则痛如针刺,牵引头脑,伴耳鸣、听力减退。发热,以小儿为重。儿童患者常有哭闹不安、摇头抓耳。
4.偶可伴眩晕、恶心、呕吐、腹泻,或头痛项强、喷射状呕吐。
5.检查见鼓膜充血、膨隆,可呈乳头状隆起,穿孑L后分泌物呈搏动性流出如灯塔状(灯塔征)。溃脓后发热渐退,耳痛锐减。如为急性乳突炎者,可见鼓膜充血,应穿孔而未穿孔,或已穿孔而脓液引流不畅,外耳道后上壁下塌状,乳突区红肿压痛。
6.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
7.X线检查可见乳突气房模糊,或有骨质坏死,形成空洞。
[辨证论治]
1.风热犯耳证:病初起,耳内疼痛,耳内胀闷闭塞感,听力障碍,耳膜潮红,表面标志不清。并见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口微干,小便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
2.肝火燔耳证:耳内疼痛剧烈,牵引头脑,听力障碍,鼓膜红肿外突,或已穿孔,脓液黄稠或带血。伴发热,口渴,口苦,头痛,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泻肝清耳。
3.余毒未清证:耳痛已止,耳内流脓色黄、量或多或少,引流通畅,鼓膜仍有轻度充血。倦怠纳差,舌质偏红胖,苔黄微腻,脉濡。清解余毒。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