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

时间 : 2009-12-04 14:52:59 来源:www.med66.com

[摘要]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tracheobronchitis)是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气管-支气管粘膜所造成的急性炎症。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节。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而来。

  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微生物:

  可以由病毒、细菌直接感染,也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或细菌蔓延引起本病。健康成年人多半由腺病毒或流感病毒引起,儿童则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为多见。病毒感染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和纤毛细胞的活力,使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等细菌有入侵的机会。常见致病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二、物理、化学因素:

  过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的吸入,对气管-支气管粘膜急性刺激等亦可引起。

  三、过敏反应:

  常见的致病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的吸入;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移行;或对细菌蛋白质的过敏,引起气管-支气管的过敏炎症的反应,亦可导致本病。

  病理改变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粘液腺体肥大,分泌物增加,并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一、症状起病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喷嚏、咽痛、声嘶等。全身症状轻微,仅有轻度畏寒、发热38℃左右,有自限性,多于3-5天降至正常,头痛及全身酸痛等。当炎症累及气管、支气管粘膜,则出现咳嗽、咳痰,先为干咳或少量粘液性痰,后可转为粘液脓性,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可痰中带血。如支气管发生痉挛,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气促,伴胸骨后发紧感。咳嗽和咳痰可延续2-3周才消失,如迁延不愈,日久可演变为慢性支气管炎。

  二、体征粘液分泌物在较大支气管时,可有粗的干性罗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水样分泌物积留在小支气管时,则在肺部听到湿性罗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病毒感染者血淋巴细胞可增加,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二、痰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三、X线胸片检查大多数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诊断根据病史、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以及两肺散在干、湿性罗音等体征,结合血象X线胸片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进行病毒和细菌检查,可明确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一、流行性感冒可引起咳嗽,但起病急骤、常有流行病史,全身症状严重,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明显,呼吸道症状较轻。血白细胞数量减少。根据流行病学史、补体结合试验和病毒分离可鉴别。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症状明显,一般无咳嗽、咳痰,肺部无异常体征。

  三、肺部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癌、支原体肺炎、肺脓肿、麻疹、百日咳、急性扁桃体炎等均可以表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应详细检查,予以鉴别。

  一、一般治疗休息、保暖、多喝水、补充足够的热量。

  二、抗菌药物治疗。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病情轻重情况,可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如青霉素、磺胺制剂(SMZ-TMP)、螺旋霉素、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头孢类抗生素等。一般口服抗生素有效,个别用静脉或肌肉注射。

  三、对症治疗。

  咳嗽较剧无痰时,可用咳必清、可待因或含中枢性镇咳药的合剂如联邦止咳露、确立止咳糖浆等;痰稠不易咳出时可复方氯化铵合剂,溴已新,也可用雾化疗法帮助祛痰。中药止咳、平喘亦有一定效果,可以选用。有支气管痉挛或气道反应性高的患者可选用茶碱类、β受体激动剂等;头痛、发热可用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

  增强体质,防止感冒,改善劳动卫生环境,防止空气污染,净化环境。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和吸入过敏原。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急性气管”相似的文章

更多>>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疾病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细菌性感染较重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 痰涂片 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X线胸片检查大多数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