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4 14:39:25 来源:www.shenbingzl.com
急性肾炎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一种病理学表现为肾小球内弥漫性炎性改变,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的血尿,红细胞管型,轻度蛋白尿,时常伴有高血压,水肿和氮质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
急性肾炎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一种病理学表现为肾小球内弥漫性炎性改变,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的血尿,红细胞管型,轻度蛋白尿,时常伴有高血压,水肿和氮质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
急性肾炎综合征的原型是链球菌后肾小球肾炎(PSGN),因为感染了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的某些致肾炎菌株,如12型(伴咽炎)和49型(伴脓疱病)。PSGN在美国和欧洲的发病率正在下降。在世界上其他许多地区流行发生,大约5%~10%伴有咽炎,约25%伴有皮肤感染的患者发生PSGN.此疾病在大于3岁的儿童和年轻人中最常见,但也有5%的病人年龄超过50岁。从感染至肾小球肾炎起病有1~6周的潜伏期(平均2周)。
病理学和发病机制
损害主要局限于肾小球,表现为体积增大,细胞增多。开始浸润的为中性粒细胞或嗜酸性细胞,其后为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增生是常见的早期,暂时性表现。如果损害严重,可能出现微血栓形成。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少尿,常伴有上皮细胞新月体(包氏囊腔内由增生上皮细胞形成,可能由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的生长因子介导)。内皮和系膜细胞数量增加,系膜区经常因水肿而大大增宽,含有中性粒细胞,死亡细胞,细胞碎片和上皮下电子致密物质沉积。
免疫荧光显微镜通常可显示免疫复合物IgG和补体呈颗粒状沉积。电子显微镜下,这些沉积物为半月形或驼峰状,位于上皮下区域。这些沉积物的存在开始补体介导的炎症反应,并导致肾小球损害。尽管有人推测免疫复合物中含有与链球菌有关的抗原,但此类抗原还未被找到。
急性肾炎综合征的非细菌性继发原因
急性肾炎综合征也可能发生在病毒,寄生虫,偶尔在真菌感染之后。这些另外形式的临床和肾脏病理表现与PSGN相似(上皮下驼峰)或Ⅰ型MPGN(有系膜和内皮下沉积物)。肾脏受累的一系列表现存在;系统表现经常与其他疾病混淆(如结节性多动脉炎,肾脏栓子,抗微生物药诱导的急性间质性肾炎),狼疮性肾小球肾炎可能发生但更常见为肾病综合征。
这些急性肾炎综合征的其他形式较PSGN容易诊断,因为它们的潜伏期较短或者在感染明显时发生肾小球肾炎。然而,细菌性心内膜炎导致的肾炎诊断困难,特别当血培养是阴性时。
临床表现的严重性与感染持续时间有关,如继发于人工血管感染后的急性肾炎综合征如果感染(通常是表皮葡萄球菌)能被根除则预后较好,这通常需要除去移植物和抗生素治疗。然而,当病人原有肾脏疾病或治疗被延误时,肾功能衰竭可能不可逆,损害为广泛性的(新月体,坏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