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4 06:59:50 来源:www.sinoas.com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网,纯学术专业网站.
一个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虽然是一个肾功能的指标,但是在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这个指标对预后的预测可能比其他指标,例如肌酐、脑钠素、NT-proBNP以及肌钙蛋白T更敏感。
研究者说,这个分析发现,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滴度最高的患者中,6个月的死亡率也最高,明显高于滴度低的患者。当然其他预测指标也是随着滴度的增加,死亡率也有增加的趋势,但是都没有达到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芬兰Helsinki大学的JohanPELassus教授总结说:"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可能是已经确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个很有潜力的新危险预测指标。"
一个新的危险预测指标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反应肾功能的一个新指标,可以预测多数患者的危险性。在今年初的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心血管健康研究的结果。以社区中4637名老年人为受试者,Shlipak及其同事比较了肌酐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预测死亡的不同。他们发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越高,死亡率越高,就像剂量依赖关系一样,肌酐与死亡的关系呈J-形,高危患者只有10%。
Lassus说,在这个试验中,他和同事们以多中心的FINN-AKVA试验中的622名芬兰老年患者为受试对象,都是已经确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75岁,男女各半。50%的患者有心力衰竭病史,其他是新确诊的。1/3患者的射血分数比较正常,属于舒张期心力衰竭。
我们分析了一系列的生物标记,根据滴度大小将患者分为3组(1-3级)。这些生物标记包括脑钠素、NT-proBNP、肌钙蛋白T,以及肾功能标记,例如血清肌酐、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Lassus说:"死亡率的分析结果提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预测6个月预后的一个最好的指标。根据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滴度,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患者3组。"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滴度和6个月时的死亡率滴度6个月的死亡率(%)滴度1级3.2滴度2级15.1滴度3级25.9
比较各个生物指标的第一、第三级滴度,尽管随着血清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升高,死亡率也有升高趋势,但是只有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有统计学意义(p=0.006)。Lassus说,尽管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比其他指标比较敏感,但是这只是一个相对小样本的结果。
他说:"当我们对这些亚组患者进行分析的时候,实验室分析结果已经得出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3倍的患者,分析还在继续进行,而且结果一样,所以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各个滴度具有显著差异。我们发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对预后的预测比肌酐、利钠肽敏感。
Lassus说:"对于肾衰或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我认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肾功能不全的一个比较敏感指标。已经证明,这是一个预测肾功能的独立指标。但是,我认为,这还是一个新指标,在我们将它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前,还需进一步进行分析。"
低估了肾小球滤过率
在同一个会议上,报道了另一个研究结果。研究者是荷兰赫罗纳大学医学中心心脏和肾病分部的专家。他们发现,心衰的严重性,可以影响根据血清肌酐衍生公式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的数值。
TomDJSmilde教授说,受试者是80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比较了金指标GFR和"真"GFR的区别。金指标GFR是通过1251-碘酞酸盐清除计算的;"真"GFR是通过Cockcroft-Gault计算的。饮食改变对肾病影响(MDRD)公式以及简化MDRD公式与金指标明显不同。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不同时间的平均肾小球滤过率GFR检测平均GFR(mL/minper1.73m2)GFR(金标准方法)75+27Cockcroft-Gault方法67+21MDRD方法62+19简化MDRD方法63+18
在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1-3级,轻到中度的心力衰竭患者中,所有这些公式都低估了肾小球滤过率。但是,在心功能4级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简化MDRD公式和Cockcroft-Gault又过高估计了S肾小球滤过率,
Smilde说,因为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肾移植手术,但是如果高估了肾小球滤过率,就有可能不去做这种治疗,所以后一个发现结果很危险。
Lassus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应该认识到,肌酐和根据肌酐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的公式都有其局限性,Smilde教授曾经强调过。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指导临床治疗的、比较好的反应肾功能的指标。但是由于患者病情和费用的问题,我们不可能用放射性核素进行检测。"1.ShlipakMG,SarnakMJ,KatzR,etal.CystatinCandtheriskofdeathandcardiovasculareventsamongelderlypersons.NEnglJMed2005;352:2049-2060.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