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依据
[编辑本段]
1.持续性腹痛,开始部位不明确,很快弥漫全腹。
2.有明显
腹膜刺激征,
肠鸣音消失。
3.腹穿抽到脓液稀薄无臭味,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球菌。
实验室检查:
1.化验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明显增高,中性多核白细咆在90%以上。
2.腹腔穿刺可抽出无气味的稀薄脓液,应常规作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
特殊检查:腹部x线平片显示小肠胀气,双侧腹脂线消失。有时可见积液阴影。
诊断:
1.患儿有肾病或肝病史,以及上
呼吸道感染史。
2.剧烈腹痛和
高热,全身中毒症状。
3.腹部体征:全腹压痛及肌紧张。
4.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腹膜炎:常见的如阑尾穿孔性腹膜炎初期病情较轻,中毒症状不明显,腹部体征以右下腹较为明显。
2.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发病急骤,表现为腹痛、腹泻、
便血及中毒症状。尤其腹泻大便性状如洗肉水或似赤豆汤样,腹部体征不明显。
3.肺炎:胸片可见肺部病变,腹部体征很轻。
4.中毒性菌痢:以腹泻为主,粪便带粘液及脓血,腹部压痛轻且无腹肌紧张
治疗原则
[编辑本段]
1.明确为原发性腹膜炎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选用对球菌感染敏感或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输液及支持治疗。
2.如非手术疗法不见效,病情逐渐恶化或不能排除继发腹膜炎时,则应剖腹探查。
用药原则
[编辑本段]
1.早期轻症病例用“A”抗感染治疗观察。
2.对腹膜炎恢复期或手术后要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严重时可选用“C”项药物治疗。
疗效评价
[编辑本段]
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2.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好转。
3.未愈:临床症状体征未改善。
专家提示
[编辑本段]
原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明显病源,为来自血流、淋巴或肠内、输卵管的病原体所致。往往在上呼吸道感染及全身免疫抗病能力低下时发生。根据腹痛,腹膜刺激征和其他临床表现可作出腹膜炎的诊断,但应排除继发性腹膜炎的可能。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检查体征,辅以化验、B超、X线、腹腔穿刺等检查,诊断一般可成立。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应用抗生素,补液及支援疗法等。如效果不好,病情逐渐恶化,则应剖腹探查。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奔腾年代2008-07-19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