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4 00:29:33 来源:qkzz.net
【关键词】下睑袋
【摘要】目的预防下睑袋成形术后下睑外翻。方法逐步切除足够的组织,应保持良好的下睑张力。结果36例经术后随访证明,各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上述两项主要的原则可有效防止术后并发下睑外翻畸形。关键词下睑袋成形术下睑外翻预防
下睑袋手术方式有多种,并发症也屡见不鲜,其中并发下睑外翻尤为常见,许多作者都采用不同的术式以期预防[1~5]。本文总结笔者自1996年以来施行36例手术的经验基础上,提出预防下睑外翻的技术要点主要是:①应切除适量的组织;②正确控制下睑张力。报告如下。
本组共36例,男5例,女31例,年龄35~60岁。术式皆取外侧径路,术后随访期为6个月~3年,术后下睑形态良好,皆无下睑外翻畸形。
2.1皮肤切口取下睑缘下1~2mm,从内眦至外眦,做与下睑缘平行切口,外端与眼外眦皮肤鱼尾纹方向一致,斜向外下方约0.5~0.8mm。切开皮肤、眼轮匝肌,然后经眼轮匝肌深面向下剥离,达眶下缘为止。
2.2肌瓣沿成形睑缘下3~4mm与皮肤切口一致,但低于皮肤切口1~2mm,切开眼轮匝肌,应确保覆盖睑板眼轮匝肌不被暴露。然后在眼轮匝肌与眶隔间进行分离,至达眶下缘完全暴露眶隔为止。
2.3眶隔前壁张力重建以眶脂充填下睑切口凹陷处之后,做重建眶隔前壁张力,首先将眼轮匝肌提起,并保持适当张力,将其悬吊;然后提起下睑皮肤,将眼轮匝肌瓣展平,使之达该肌切口上缘,将此肌瓣旋转90°,并牵向外上方。在外眦侧的重睑皱褶线处做一小切口,将此肌瓣外端从此切口处引出。
2.4切除眼轮匝肌瓣缝合切口上下缘的眼轮匝肌筋膜后,将眼轮匝肌瓣连同外眦韧带缝于眶外上方的骨膜上,调整缝合张力,观察下睑切口缝合后不致于产生下睑外翻为准,然后剪除多余的眼轮匝肌。
2.5保持下睑皮肤与眼轮匝肌的最佳张力向上提起下睑皮肤切口,将下缘分为内、中、外3点,经各点做纵向剪开(约0.8cm),然后将剪口的最低点与睑缘切口上方的皮缘缝合,经反复调整切口长度与张力,确保缝合后的下睑无外翻畸形或睑球分离,横向将剪除下睑多余的皮肤和眼轮匝肌,再做切口间断缝合。
3.1下睑袋形成是由于下睑皮肤,眼轮匝肌及眶隔等处松弛所致,而出现纵向或横向或兼有的松弛。hamra认为这实质上是下睑组织老化[1]。下睑袋形成可做皮肤、肌肉楔形切除术[2],肌肉悬吊术[3],眼眦固定术[4],眶隔紧缩术[5],眶内脂肪切除加眶隔紧缩术[6],眼轮匝肌复位术[7]等,各类术式皆有其相应的手术适应证。
下睑袋整形术后出现下睑外翻,其原因有:(1)下睑皮肤切除过多;(2)眼轮匝肌切除或处理不当;(3)术后局部疤痕挛缩;(4)下睑板松弛等。
3.2预防下睑袋整形术后发生下睑外翻的关键是估测多余皮肤的切除量。传统方法是,术中让患者向上凝视并张口,然后在对合切口时,以下睑无睑球分离现象为标准;也可将下睑切缘下的皮瓣向上牵紧贴压其眼球时,上下切缘重叠的皮肤切除[8]。本文36例手术的结果说明,需切除的下睑皮肤部分应最后才能决定。方法是:切口下缘皮肤可先做3个小切口,试与切口上缘皮缘对合,经反复调整,确信不致下睑外翻畸形时,才将多余的皮肤切除和缝合切口。如皮肤切除过少,术后患者站立位时皮肤仍有下坠;如切除过多,则下睑皮肤张力过大,均可发生下睑外翻。
1/3页123评论(0篇)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