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4 01:47:37 来源:journal.shouxi.net
,首席医学网目前收录有300多种中文权威医学杂志,提供免费全文阅读,实现全文检索,提供医学论文的免费查询、论文阅读、论文下载,医学论文写作技巧,以及在线投稿
作者:戴浩涯作者单位:湖北省云梦县人民医院,湖北云梦432500
加入收藏夹【关键词】乙状结肠临床分析
乙状结肠扭转是急性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占肠梗阻的10%,占肠扭转的90%,多见于农村老年者;诊断并不困难,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上仍有不少争议;我院自1999至2006年共收治89例,皆经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9例,男77例,女2例,60岁以上占90%,从发病到入院时间12小时~1周,以3~5天为多见。
本组病例多有腹压突然改变的病因,如蹲位突然改为直立,饱餐后重体力劳动,饥饿状态下大量进食,年老体弱活动少,长期便秘。本组肠扭转的方向,2例为逆时针,顺时针87例占97.7%,45例扭转360°占50.6%,两转以上扭转30例占33.7%,入院时中毒性休克3例,有腹膜炎体征10例,其中1例切除吻合3例,单纯复位术20例占22.5%。复位固定术67例占75.3%;其表现是高度腹胀,腹部不对称,可见大的肠型。如腹痛时伴有腰骶部疼痛,即可诊断为乙状结肠扭转,诊断符合为98%。 本组病例中,乙状肠扭转切除的3例入院时有弥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的表现,术中见乙状结肠扭转坏死。其中2例术后2~3天死于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另1例手术后第8天切口裂开,2次缝合后加强支持治疗住院1月痊愈出院。单纯复位术及复位加固定术共出现切口感染6例,肺部感染2例,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复发率极低。
乙状结肠扭转按发病急缓分为急性爆发型和亚急型,爆发型少见,常发生肠坏死,本组3例属此型。亚急型临床常见,不发生肠坏死,本组68例属此型;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2.1非手术治疗包括 乙状结肠镜下将肛管送入扭转处行扭转复位,成功率有85%~89%,但易出现出血和穿孔并发症。
治疗性钡餐灌肠亦可获得成功,但成功率仅2%;非手术治疗的复发率高达70%~90%,复发扭转后的并发症同上,因此国内多数临床外科医师均不主张非手术治疗,延误治疗时机,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
2.2手术治疗包括
急诊行乙状结肠扭转一期切除吻合术,死亡率就国内报道为3.8%,至今仍视为畏途,在此手术进行时因结肠壁水肿,加之无法做肠道准备,吻合漏一旦发生将引起腹膜炎,病死率高,这与乙状结肠壁薄血运差,肌层力量弱,纵肌层缩成三条结肠带,愈合能力差;加之粪便稠厚时蠕动频繁有力,肠腔内压力增高(大肠杆菌量增多),吻合口一旦破裂引起急性腹膜炎,故乙状结肠扭转一期切除吻合术仍然是一个争议的问题。 结肠造漏术(Mikuliczshu术)及Hartmam术,这两种术式复杂,死亡率高况且要二期手术,费用较高,患者不易接受,不适合农村基础医院开展。本组3例急性爆发型手术作造漏术,和肠段坏死切除术端端吻合术。术后2~3天2例死于中毒性休克,1例8天后切口裂开住院1月存活。 单纯扭转复位术和复位加固定术。手术简单,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尤其对老年患者,住院时间短,经济负担少,基层医院容易开展,复发率均为5%和2.2%(低于国内报道),此二种术式经2~7年随访。5例中4例当天行钡灌肠复位,1例未复位行输液禁食胃肠减压,纠正电解质紊乱,于第2天行钡灌复位,效果良好,随后未见复发。综合上述二法其共同优点,手术时间短,患者危险性小,经济负担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适用范围广,在临床中可采用。
【参考文献】 [1]郁宝铭.炎性大肠疾病的若干问题[J].中华实用外科杂志,1995,9(15):517. [2]刘为文.胃肠道发症性疾病与免疫[J].实用外科杂志,1990,6(10):291.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