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近端(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病因-中国糖尿病网

时间 : 2009-12-04 01:28:49 来源:www.zgtnw.com

[摘要]

代谢性酸中毒病因★★★【字体:小大】代谢性酸中毒病因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中国糖尿病网点击数:更新时间:2009-2-27糖尿病人必备的保健品,调节效果好
糖康--调节和降低血糖,促进胰岛素分泌;
螺旋藻--预防糖尿并发症,提高体力;
蛋白粉--增加病人营养,缓解糖尿病症状;糖康营养素--有效降低血糖的新品
调糖类和脂肪代谢,促胰岛素分泌;
预防糖尿并发症,减轻身体不适;
活化修复并促进胰岛素分泌,降血糖糖尿病人该如何保养?如何降低血糖?
康乐网商城--提供各类降糖产品,降低血糖,促进胰岛素分泌.网上低价,优惠超过60%,质量100%保证,货到付款.

临床上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乳酸酮酸生成过多肾衰竭胃肠道大量丢失碳酸氢盐以及肾小管酸中毒等但H+产生过多肾泌H+障碍和胃肠道HCO3大量丢失是代谢性酸中毒产生的基本要素正常入每天通过代谢生成相当于50-mmol/LH+的固定酸这些固定酸必须由肾脏排出固定酸生成过多或肾排出障碍都可导致阴离子间隙(AC)值的增高而肠道丢失碳酸氢盐肾小管酸中毒等并非固定酸在体内的摊留其AG值不增高伴有高氯血症因此临床根据AG的测定将代谢性酸中毒分为两大类(13-11-1)有利于病团的分析和判定

表13―11―1常见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

1.AG增高(正常血氯性酸中毒)

乳酸酸中毒:乳酸

酮症酸中毒:卜羟了酸

肾衰竭:硫酸磷酸尿酸马尿酸

酸性物质(不含氯的或酸物质)摄入过多:如水杨酸

甲醇或甲醛乙二醇三聚乙醛甲苯硫等

大量横纹肌溶解

2.AG正常(高氯血症酸中毒)消化道丢失HCO3如腹泻和瘦管肾丢失HCO3伏:如II型(近端)肾小管酸中毒肾功能障碍:如低醛固酮症(IV型肾小管酸中毒)和I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等摄入过多的含氯的成酸物质:如氯化铰高营养液等某些酮症酸中毒(尤其是在用胰岛素治疗期间)

一乳酸酸中毒

正常入每日产生乳酸约为15~20mmol/kg,产生的乳酸迅速为HCO3缓冲生成乳酸盐乳酸主要在肝脏小部分在肾脏再被利用有氧的情况下乳酸经乳酸脱竣酶的作用首先转变为丙酮酸其中绝大部分(约80%)经丙酮酸脱氢酶作用形成乙酸辅酶A再经三验酸循环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仅小部分(约20%)经丙酮酸脱波酶作用催化生成葡萄糖正常入血浆乳酸浓度为0.5-1.5mmol/L如果血浆争酸浓度增高超过4-5mmol/L就可诊断为乳酸酸中毒

乳酸是糖酵解过程的终产物在临床许多疾病过程都可使乳酸生成增多甚至导致乳酸酸中毒特别是缺氧氧供应不足代谢率增高糖酵解过程增强的情况下氧化还原状态发生改变或发生障碍如休克时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减少供氧不足糖酵解过程增强丙酮酸大量转变为乳酸;肝脏灌注减少乳酸的再利用发生障碍因此休克时常见乳酸血症及乳酸酸中毒的发生严重的酸血症(bH<7.10)就可以直接抑制肝脏和肾脏利用乳酸在癫痫大发作期间血浆乳酸水平可迅速升到15mmol/L强体力活动时乳酸水平可高达20-25mmol/L此时可致暂时严重的酸血症(pH<7.0)乳酸代谢的最大速率可达320mmol/h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和治疗不当发展成糖尿病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时常合并乳酸酸中毒其机理不明可能与血容量减少引起乳酸生成增多及丙酮酸脱氢酶活性降低;乳酸再利用障碍有关恶性肿瘤时有的患者可发生轻度的乳酸中毒其机制不明通过治疗消除肿瘤后酸中毒即可得到纠正;酒精中毒时由于肝脏葡萄糖异生作用减弱亦可致轻度乳酸酸中毒的发生最后在空肠回肠旁路和小肠切除的患者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的情况下可发生一种不同类型的乳酸酸中毒即D―乳酸中毒因肠道细菌可以把葡萄糖代谢为D―乳酸后者被吸收后不被机体利用因为体内只存在L―乳酸脱氢酶它仅作用于L―乳酸临床上应用抗生素抑制肠道过度生长的细菌可以治疗D-平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的病因见表13-11一2

表13―11―2乳酸酸中毒的病因

一乳酸生成增多

(一)丙酮酸生成过多

1.糖源分解和葡萄糖异生作用中的酶缺陷:(如型糖源贮积症缺乏糖源异生酶)

2.呼吸性碱中毒(如水杨酸中毒所致)

3.嗜铬细胞瘤

(二)丙酮酸利用障碍格而酮酸脱氢酶和丙酮酸脱验酶活性降低)

(三)氧化还原改变促进丙酮酸转变为乳酸

1.代谢率增加(如癫病发作剧烈运动低温寒颤重症哮喘)

2.供氧不足伯休克*心跳停止急性肺水肿一氧化碳中毒严重低氧血症

3.氧的利用障碍填氰化物中毒)

4.D-乳酸中毒

二原发性乳酸利用减少

见于低灌注和严重酸血症酒精中毒和肝病

见于恶性肿瘤糖尿病低血糖和特发性乳酸酸中毒

二酮症酸中毒

指酮酸即乙酸乙酸和卜羟了酸生成过多而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障碍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活性降低使糖代谢发生障碍而脂解作用增强游离脂肪酸大量生成且在肝脏内游离脂肪酸优先转变为酮酸较少转变为甘油三酯胰岛素减少必将刺激胰高糖素释放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活性降低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强是糖尿病时糖及脂肪代谢障碍酮酸大量生成的两个基本要素

饥饿也可导致酮酸中毒此种酮酸水平不会很高一般不超过10mmol/L有自身限制作用因为饥饿时胰岛的功能并没有障碍饥饿导致酮酸中毒后酮血症本身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后者将限制酮体的进一步生成饮酒可促进酮酸中毒的发生因乙醇可抑制葡萄糖异生并直接增强脂解作用此外一些先天性有机酸血症(如甲基丙二酸或异成酸血症)也可引起酮酸中毒酮酸增多的机制不明

肾衰竭除肾本身病变引起外还可因肾外因素引起肾衰竭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泌H+重吸收HCO3的功能障碍将导致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储留体内H+过多而HCO3减少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肾功能衰竭所致的酸中毒血浆HCO3浓度降低多维持在12-20mmol/L水平过多的H+常能被骨缓冲从而防止血浆HCO3浓度的进一步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引起酸血症的程度一般是比较轻微的因此肾衰竭的患者如果出现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常提示合并有其他导致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疾病

四酸性或成酸物质摄入过多

(一)水杨酸

阿司匹林(乙酸水杨酸)吸收后在体内迅速转变为水杨酸血浆水杨酸浓度超过3mmol/L时大多数患者可出现中毒症状初起有耳鸣晕眩欧吐和腹泻严重者有精神症状昏迷甚至死亡水杨酸中毒可引起多种酸碱平衡紊乱如初期可因水杨酸直接刺激呼吸中枢使PCO2下降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将促进糖酵解过程及乳酸的生成最后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水杨酸中毒时水杨酸增多本身对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一般认为并不起重要作用因水杨酸是一种弱酸水杨酸中毒主要与脑细胞中未解离的水杨酸分子的浓度有关

甲醇吸收后在体内经醇脱氢酶催化下代谢为甲醛后生成甲酸并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因此甲醇食入后要经过12-36h才出现症状甲醇中毒的症状并非主要由代谢性酸中毒所致其症状除恶心头痛外主要由于视网膜病变而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严重者可发生昏迷和死亡

(三)乙二醇

乙二醇是防冻剂的组成成分摄入后经代谢可生成多种毒性代谢产物如乙二醇经代谢转变为羟乙醛羟乙酸乙醛酸最后生成草酸并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其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三个阶段最初12h主要表现神经症状从兴奋到昏迷;随后出现心肺异常如呼吸急促或肺水肿;最后表现肾衰竭

以上为不含氯的成酸物质摄入过多导致正常血氯性酸中毒AG值增高如含氯的成酸物质摄入过多将导致高氯血症酸中毒测定AG值正常属于后者的如氯化铰盐酸精氨酸盐酸赖氨酸等氯化铰在肝内形成氨并合成尿素而HC1则消耗血浆中的HCO3并形成高氯血症

五消化道大量丢失HCO3

除胃液外肠液包括胰液和胆汁都是碱性因此腹泻和肠瘦所致大量消化液丢失可引起合并高氯血症的代谢性酸中毒长期应用缓泻剂亦可引起酸中毒发生

六肾小管性酸中毒

由于肾小管泌H+减少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称肾小管性酸中毒它主要分三型:I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其基本缺陷为远端肾小管的酸化作用障碍即集合管泌H+减少使肌和可滴定酸的排出减少对”在体内储留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血浆HCO3可降至10mmol/L以下

(一)I型肾小管酸中毒

患者近端肾小管对HCO3的重吸收功能是正常的但由于尿液pH升高尿液中重碳酸盐的排出也可以增加成年入患工型者少见其尿液pH通常都低于6.5因此尿中HCO3丢失较少;儿童患者尿液的pH较高HCO3的丢失量也较大此对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常见的发生工型肾小管酸中毒的疾病见表13一11一3

表13―11―3二型肾小管酸中毒的常见病因

无明显全身性疾病包括遗传性和散发性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

包括丙种球蛋白异常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甲状腺炎纤维性牙槽炎和舍格伦综合征

三引起肾钙质沉着的疾病

包括特发性高钙尿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中毒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剥脱性皮炎全身性弥漫性血管角质瘤髓质海绵肾

包括肾盂肾炎肾移植尿道阻塞麻风及药物或毒物(两性霉素B甲苯镇静剂理等用起的肾病

五其他遗传性疾病

包括椭圆形红细胞性贫血镰刀状细胞性贫血皮肤弹性过度综合征进行性痉挛性截瘫碳酸酥酶缺陷性肝硬化

(二)II型(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其基本缺陷为近端肾小管HCO3重吸收减少血浆中HCO3浓度常轻度降低一般在14-20mmol/LII型肾小管酸中毒患者近端肾小管重吸收HCO3减少主要体现在血浆或肾小球滤液中HCO3超过17mmol/L的部分不能重吸收如果HCO3浓度未超过17mmol/L则全部被吸收(正常近端肾小管重吸收HCO3的限度为26mmol/L)因此II型肾小管酸中毒为自限性疾病这一点与I型大不相同后者为进行性代谢性酸中毒此特点有助于II型与I型的鉴别II型肾小管酸中毒患者酸血症期间尿液pH的变化不定当血浆HC03浓度高于重吸收阈时>5.3低于重吸收阈时将<5.3II型肾小管酸中毒常见病因见表13-11-4

表13一11一4亚型肾小管酸中毒常见病因

一伴有近端肾小管多发性功能不全(范可尼综合征)

(一)原发性无明显全身性疾病包括散发性和遗传性

(二)其他遗传性疾病包括脱氨酸病酪氨酸血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丙酮酸竣化酶缺陷剥脱性皮炎和眼脑肾综合征

(三)伴有低钙血症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

(四)药物或毒物引起的肾病包括过期四环素链豚毒素5-甲基色原酮铅

(五)其他肾病如肾病综合征肾移植舍格伦综合征髓质海绵肾肾静脉血栓形成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

(六)多发性骨髓瘤

二不伴有近端肾小管多发性功能不全

(一)原发性包括散发性和遗传性

(二)骨质石化病

(三)碳酸研酶缺陷

(四)发组型先天性心脏病

(五)York-Yendt综合征

(三)IV型肾小管酸中毒

是指由于醛固酮缺乏或抗醛固酮作用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远端肾小管排K+H+重吸收Na+醛固酮缺乏时H+排出减少K+排出也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内K+高为了维持电中性H+移出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偏向碱性并阻止其NH3的生成因此醛固酮减少或醛固酮作用减弱必将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此型患者酸血症期间尿液pH低于5.3。

I型与II型肾小管酸中毒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也可以合并有醛固酮和K+代谢的改变但都是继发的且当PH得到纠正低钾补充后醛固酮和K+代谢的改变就可得到缓解一般不提皿型肾小管酸中毒是因为皿型就是I型的变型I型中的一些婴儿患者其尿液pH超过7.0尿中大量HCO3丢失更促使酸血症的发生这种综合征即皿型肾小管酸中毒但也有入提皿型为I型与II型的混合型。

I型II型及IV型肾小管酸中毒的发病特点及有关发病机理或假说的总结见表13一11一5

表13-11-5常见各型肾小管酸中毒的发病特点

七碳酸酥酶抑制剂的应用

碳酸配酶抑制剂如乙酸峻胺(acetazol-Amide)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碳酸配酶活性故细胞内HCO3生成减少致使泌H+和重吸收HCO3减少导致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不论任何原因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其产生主要有两种形式H+增加或HCO3丢失HCO3丢失必将促进体内H+的增高因此代谢性酸中毒的基本特征虽说是原发性的HCO3减少继发性PCO2降低和血pH降低但实质上还是体内H+增高机体对体内H+增高的反应首先是代偿性反应包括细胞外液缓冲系统的缓冲;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呼吸调节;和肾脏泌H+重吸收HCO3的代偿前两项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胞外液H+浓度的升高;第三项是通过呼吸活动的加强多排出挥发酸降低体内H2CO3(PCO2)的水平;固定酸主要通过肾脏排出肾脏对代谢性酸中毒的调节主要是泌H+和重吸收HCO3肾脏泌H+增多必然要使尿液酸化由于入尿液的pH最多降低到4.50这就限制了游离H+的排出量更多排出的H+需要在尿液中以酸性磷酸盐(NaH2PO4)和NH4+盐的形式排出前者称可滴定酸其排出量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它的增加达到一定程后即保持相对恒定一般每日以可滴定酸形式排出的H+为10-40mmol因此肾脏对H+负荷增加的重要反应是增加肾脏NH的生成量和肌的排出量代谢性酸中毒患者见的排出量可以超过250mmol/L。

代谢性酸中毒时随着血液中H+的增加HCO3-及缓冲物质不断消耗使ABSB及BB降低出E负值加大pH降低;血液H+浓度增高将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深度和频率增加血浆H2CO3浓度降低(PCO2降低);由于血浆H2CO3降低使与H2CO3的比值仍基本维持20:1使血液的PH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称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外液的H+增加后经过2-4h即可有一半的H+通过离子交换进入细胞而K+由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维持体液的电中性;并导致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除了上述变化外血液中HCO3-减少和pH降低最终还是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泌H+和重吸收HCO3-活动疾病情况下H+的生成过多酸性物质摄入过多碱性物质大量丢失肾脏本身有病变肾脏泌H+和重吸收HCO3-发生障碍或肾脏代偿性泌H+和重吸收HCO3-活动的增强不足以满肌体的需求则必将导致血浆HCO3-和pH的逐步降低对机体产生严重的影响。

相关导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

上一篇文章:代谢性酸中毒诊断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代谢性酸中毒病因...”相似的文章

更多>>

近端(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疾病

1.血液生化检查 ①血pH值,HC03—或cch结合力降低;②血氯显著升高,血钾显著降低,阴离子间隙可正常。 2.尿液检查 ①尿比重 和渗透压降低;②尿PH>6,当酸中毒加重,血HCO3—<16mmol/L...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