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精囊炎

精囊炎被忽视的男性健康杀手

时间 : 2009-12-04 02:00:15 来源:jk.scol.com.cn

[摘要]

精囊炎是囊性的、无痛或轻微疼痛、有时伴有下坠感的阴囊肿块,可以引起焦虑并进而导致心理性阳痿、睾丸萎缩和不育症。精囊并不是贮存精液的器官,而是男性生殖器的附属腺体。精囊炎患者做肛门指诊时可触及肿大的精囊

  精囊炎是青壮年时期男性比较多见的疾病。是由大肠杆菌、克雷白氏产气杆菌、变形杆菌及假单胞菌等引起。当精囊邻近器官:如前列腺、后尿道、结肠等有感染或任何情况下导致前列腺、精囊充血时,细菌就会乘机捣乱,侵及精囊,诱发精囊炎。也正是因为其合并发作的特点,使医患双方容易忽视。天津怡泰生殖专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陈尚宏根据数十年临床实践,对精囊炎的防治提出了若干建议,使广大男性远离精囊炎的困扰。

  迁延不愈后患无穷

  精囊炎是囊性的、无痛或轻微疼痛、有时伴有下坠感的阴囊肿块,可以引起焦虑并进而导致心理性阳痿、睾丸萎缩和不育症。精囊并不是贮存精液的器官,而是男性生殖器的附属腺体。精囊炎患者做肛门指诊时可触及肿大的精囊,并伴有触痛,也可在下腹部、会阴部及耻骨上区轻度压痛。因为精囊的结构特点,发生炎症后,引流不畅、细菌侵入易祸根常留,传统疗法很难彻底治愈。为了防止精囊炎迁延不愈,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精囊炎,都应彻底治疗。

  精囊炎的临床症状

  1.患者的精液呈粉红色、红色或带有血块,还有的患者会出现尿中带血的现象。

  2.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道有灼热感等症状。

  3.患者可出现下腹疼痛、耻骨上区隐痛等症状。当精囊炎处于急性期时,引起的疼痛还可波及到会阴部和腹股沟部,并在射精时明显加剧。

  4.患者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当精囊炎处于慢性期时,患者还会出现性欲低下、遗精、早泄等症状。

  5.当精囊炎患者进行精液常规检查时,可见其精液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其精液细菌培养呈阳性,精囊炎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可见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

  精囊炎的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即细菌经尿道、射精管上行,蔓延至精囊所致,

  2、淋巴感染,即泌尿生殖道或肠道的炎症通过淋巴途径,使精囊受感染。

  3、血行感染,即身体其他部位,某一感染病灶的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至精囊处,由于精囊在解剖上有许多粘膜皱襞及曲折,因此分泌物易淤积,导致引流不畅。如果急性期炎症未彻底控制,则易于转为慢性精囊炎。

  与前列腺炎相生相伴

  精囊与前列腺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两者在感染的来源、临床症状以及诊断方法上都十分相似,而且两者之间常互相影响,成为“患难兄弟”。据统计,经输精管与精囊造影发现87.5%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囊病理改变。在慢性病程中,两者常互相存在,相互影响,很难鉴别。这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在发病率上,以前列腺炎较高,而精囊炎较低;

  2.临床症状上,前列腺炎具有排尿的症状比较突出,而精囊炎以血精为主;

  3.化验检查上,前列腺炎具有前列腺液的异常改变或存在病原体,而精囊炎具有精囊液异常或存在病原体,并可以通过检验精液而间接了解。

  陈尚宏主任指出,由于精囊炎很容易侵袭到前列腺,而前列腺感染的患者中有80%会合并精囊炎,所以,精囊炎患者在治疗精囊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前列腺的病变,以防止发生误诊和出现并发症。

  精囊炎用药三原则

  (1)要根据药敏选用。

  (2)选择高脂溶性、高渗透性、与血浆中蛋白结合率低、离解度大的抗菌药物。

  (3)联合用药,剂量要足,疗程要长。用药要4周以上。(作者:编辑:康康来源:天津网-城市快报)专家聊不孕不育|阳光妇科医院|维多利亚女子医院|四川不孕不育健康网关键字:
关键词: 精囊炎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精囊炎被忽视的男...”相似的文章

更多>>

精囊炎疾病

1.精液检查 : (1)细菌培养 仅作精液细胞 学检查或细菌培养,即使有阳性结果,也不能肯定是精囊炎,但如果前列腺按摩液培养无菌而精液内有大量细菌或与前列腺液细菌不同,则可诊断为细菌性精囊炎,精道造影时用回抽...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