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3 03:25:08 来源:bbs.21med.com
医学联盟论坛 - Discuz! Archiver
无花果发表于2004-10-1210:10
咨询: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有那些?liuyang发表于2004-10-1212:32
骨髓炎是一种骨酪及骨髓的感染。例如,如果皮肤有创伤,那么粘附在皮肤创口上的细菌就有可能进入血液,使骨酪发生感染。受感染的骨酪就会像受感染的皮肤一样会发炎,形成脓液。骨酪发生感染的原因不明。通常情况下,骨酪发生感染只在一个肢体的某一关节附近的单独区域之内,但在少数的情况下,受到感染的骨酪也可能不止一处。liuyang发表于2004-10-1212:33
<P>手术方法liuyang发表于2004-10-1212:36
骨髓炎急性期病情进展快,其早期诊断对病人的预后非常重要,对防止演变成慢性骨髓炎导致骨生长畸形、关节融合、功能障碍甚至引起死亡等严重后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随着影像诊断的发展,骨髓炎的诊断手段也越来越多,本文就其影像诊断作一简要综述。1 骨髓炎的基本病理改变liuyang发表于2004-10-1212:37
<P>化脓性骨髓炎</P><P> </P><P>化脓性骨髓炎是指由化脓性细菌引起骨质、骨髓和骨膜的化脓性炎症。</P><P>一、病因</P><P>(一)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链球菌次之,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双球菌等偶有发生。</P><P>(二)感染途径</P><P>1、血源性致病菌从身体其他部位的病灶侵入血液,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细菌在骨髓内停留繁殖引起骨髓炎。</P><P>2、创伤性致病菌从伤口进入引起骨髓炎,如开放性骨折,或骨科手术伤口感染所致的化脓性骨髓炎。</P><P>3、邻近组织化脓性病变蔓延引起骨髓炎,如脓性指头炎蔓延可致指骨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蔓延形成化脓性骨髓炎等。</P><P>二、病理</P><P>(一)病理特点为骨破坏和骨增生同时并存。急性期以骨破坏、骨坏死为主;慢性期以骨增生为主,有骨硬化或包壳形成。</P><P>(二)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扩散途径:病灶开始常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干骺端的髓腔内,病变发展可通过以下途径扩散:①向骨髓腔方向扩散,可蔓延整个髓腔,再通过骨小管扩散到骨膜下。②原发化脓灶直接通过骨小管扩散到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又从骨小管蔓延至骨髓腔;骨膜下脓肿穿向周围软组织,皮肤溃破后流脓。③扩散至附近关节形成化脓性关节炎。</P><P>(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转归</P><P>1、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转归:</P><P>(1)急性期治愈;</P><P>(2)因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死亡;</P><P>(3)转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P><P>2、创伤性骨髓炎的转归:</P><P>(1)急性期治愈;</P><P>(2)骨折延迟连接或骨折不连接;</P><P>(3)转为慢性,反复溃破流脓长期不愈,金属内固定物或人工关节假体则成为异物,不去除感染常难以治愈。</P><P>三、临床表现与诊断</P><P>(一)临床表现</P><P>1、全身症状</P><P>急性期表现为寒战、高热等中毒表现,血源性骨髓炎类似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创伤性骨髓炎全身症状较轻。慢性骨髓炎全身症状不显,急性发作时可有发热,局部破溃流脓后症状消退。</P><P>2、局部表现</P><P>急性期局部表现为痛、肿、红、热、功能障碍等炎症现象,早期以疼痛为主,可有深在性压痛,病情发展形成骨膜下脓肿后,肿胀、发红、发热症状更加显著。因疼痛,肌肉痉挛使肢体活动功能发生障碍。</P><P>慢性骨髓炎病程长,局部炎症反复多次发作,伤口长期流脓,经久不愈为其特点。</P><P>(二)实验室检查</P><P>1、血象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升高。</P><P>2、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病早期血培养结果常为阳性,对确诊有很大帮助,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骨髓炎的存在。</P><P>3、穿刺试验,分泌物涂片、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在病变局部穿刺,如在骨膜下或髓腔内抽出脓性分泌物则可以确诊。分泌物应涂片找细菌,并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确诊和指导临床用药均有重要意义。</P><P>(三)X线检查早期多无阳性发现。发病2-3周后可见有骨破坏现象,并可见有骨膜反应性新骨形成。慢性期可有死骨、空腔、骨质硬化、或包壳形成。</P><P>四、治疗</P><P>(一)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P><P>1、全身治疗</P><P>(1)全身支持疗法包括营养、水与电解质的补给,必要时可行多次少量输血,以增强病人的抗病能力。</P><P>(2)抗生素的应用应尽早全身应用抗生素,先用广谱抗生素,待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有结果后及时进行调整,做到针对性用药。用药剂量要足,使用时间要在病人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继续2周左右。</P><P>2、局部治疗</P><P>(1)患肢用夹板、或石膏托、或用皮牵引制动,并抬高患肢,防止发生畸形和病理性骨折。</P><P>(2)切开引流术</P><P>①适应证:局部穿刺有脓性分泌物;或使用足量抗生素三天后仍持续高热不退者。</P><P>②方法:除骨膜下脓肿作切开引流外,骨皮质要钻洞开窗,使骨髓腔得到开放引流,髓腔内放置塑料管2根,其中一根在术后持续滴注含抗生素生理盐水,另一根作负压吸引,注意引流要通畅,待全身及局部症状消退,引流出液体清亮后拔除引流管。</P><P>(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P><P>对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应以改善全身情况、抗生素应用和手术治疗的综合性措施。</P><P>1、全身支持疗法包括营养补给,必要时输血,以改善全身状况。</P><P>2、抗生素应用术前作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在术前、术中和术后有针对性地使用足量的抗生素。</P><P>3、手术疗法手术的目的是彻底清除病灶,去除死骨、异物、肉芽和瘢痕组织,消灭死腔,改善局部循环,以促进病变治愈。</P><P>(1)病灶清除术的指征:有死骨、异物、空腔、窦道长期不愈者。</P><P>(2)手术时机:死骨分离清楚,有足够新骨形成足以支持肢体重量。</P><P>(3)手术方法</P><P>①彻底清除病灶:在病变部位开窗,清除死骨、异物、肉芽和瘢痕,并去除部分骨质,开放髓腔,使成碟形,以利引流。</P><P>②死腔较大者,用带蒂肌瓣,或肌liuyang发表于2004-10-1212:38
<P>化脓性细菌侵入骨膜、骨质和骨髓,引起炎症反应,即为化脓性骨髓炎。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3~15岁的儿童和少年。男性较女性多3~4倍。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干骺部是最多见的发病部位(约占60%),其次是股骨近端,肱骨和桡骨远端,但任何骨骼都可受累,扁平骨中髂骨发病较多。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其次为乙型链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偶有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双球菌等。细菌侵入途径大多为血源性,其次为创伤性和蔓延性感染。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与慢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大多是因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彻底治疗而转成的。少数低毒性细菌感染,如局限性骨脓肿等,一开始就是慢性发病。</P><P>一、急性化脓性骨髓炎</P><P>(一)病因</P><P>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一般为血源性感染,偶系由体外刺入细菌或因开放性骨折所致。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占80%~90%),偶而为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一般感染途经有三:</P><P>1.血源性细菌从体内其他感染灶通过循环到达骨组织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肿、脓肿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诱发因素是局部和全身抵抗力降低,如身体衰弱,营养较差,过度疲劳或急性病后发生。外伤常为一局部诱因。</P><P>2.创伤性直接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骨与关节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P><P>3.蔓延性从邻近软组织直接蔓延而发生的骨髓炎,如指端软组织感染所引起的指骨骨髓炎。</P><P>(二)病理</P><P>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特点是以骨质破坏,坏死和由此诱发的修复反应同时并存。早期以破坏和坏死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