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胰腺呈炎性
水肿,出血及坏死,故又称急性出血性胰腺坏死(acutehemrhagicnecrosisofpancreas),好发于中年男性,发作前多有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史.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剧烈疼痛并可出现休克.
病变
按病变表现不同,可将本病分为急性水肿性(或间质性)胰腺炎及急性出血性胰腺炎二型.
1.急性水肿性(间质性)胰腺炎较多见,约占急性胰腺炎全部病例的3/4或更多.病变多局限在胰尾.病变的胰腺肿大变硬,间质充血水肿并有中性粒及单核细胞浸润.有时可发生局限性脂肪坏死,但无出血.本型预后较好,经治疗后病变常于短期内消退而痊愈.少数病例可转变为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2.急性出血性胰腺炎较少见.本型发病急剧,病情及预后均较水肿型严重.病变以广泛的胰腺坏死,出血为特征,伴有轻微炎症反应.
肉眼观,胰腺肿大,质软,出血,呈暗红色,分叶结构模糊.胰腺,大网膜及肠系膜等处散在混浊的黄白
色斑点状或小块状的脂肪坏死灶.坏死灶是由于胰液溢出后,其中的脂酶将中性脂肪分解成甘油及脂肪酸,后者又与组织液中的钙离子结合成不溶性的钙皂而形成.
镜下,胰腺组织呈大片凝固性坏死,细胞结构模糊不清,间质小血管壁也有坏死,这是造成胰腺出血的原因.在坏死的胰腺组织周围可见中性及单核细胞浸润.患者如渡过急性期,则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物逐渐被吸收,局部发生纤维化而痊愈或转变为慢性胰腺炎.
临床病理联系
1.休克患者常出现休克症状.引起休克的原因可有多种,如由于胰液外溢,刺激腹膜引起剧烈疼痛;胰腺组织及腹腔
内出血;
组织坏死,蛋白质分解引起的机体中毒等.休克严重者抢救不及时可以致死.
2.腹膜炎由于急性胰腺坏死及胰液外溢,常引起
急性腹膜炎.
3.酶的改变胰腺坏死时,由于胰液外溢,其中所含的大量淀粉酶及脂酶可被吸收入血并从尿中排出.临床检查常见患者血清及尿中淀粉酶及脂酶含量升高,可助诊断.
4.血清离子改变患者血中的钙,钾,钠离子水平下降.血钙下降的原因,近年研究认为急性胰腺炎时胰腺α细胞受刺激,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后者能使甲状腺分泌降钙素,抑制钙自骨质内游离,致使胰腺炎时因脂肪坏死而消耗的钙得不到补充而发生血钙降低.血钾,钠的下降可能因持续性呕吐造成.
回复时间:2009-2-2615:23:26采纳为答案修改回答评价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