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3 20:22:35 来源:www.hccdc.com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少数情况下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多发生于夏秋季。
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绝大部分人无任何症状,或只出现发烧、咽痛、乏力、恶心、腹泻等感冒症状,只有极少数人,由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导致肌肉特别是肢体肌肉发生不对称弛缓性麻痹。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故俗称“小儿麻痹症”。
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最佳方法是婴儿出生后满两个月就开始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每月1次,连服3次,4岁时再服1次。
乙型肝炎是一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它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医源性、性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在我国感染病行率高达57.63%。
乙肝发病的临床症状为急性无黄疸型多于急生黄疸型,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乙肝慢性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目前防控乙肝传播的重要措施是给所有新生儿提供乙肝疫苗接种,即出生24小时内注射第一针剂,满月后种第二针剂,6月龄种第三针剂。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泥、尘埃等中。各种大小创伤和深刺伤、裂伤、烧伤、弹伤、挤压伤、开放性骨折和动物咬伤等均为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创造条件。
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到出现症状时间,短则一两日,长则数月,一般为1-2周。初生儿可因脐带处理不当,产妇可因不卫生清洁的人工流产或分娩而感染。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为5-7天,俗称“五日风”、“七日风”。最常见的症状是牙关僵硬,病人常出现张口困难,有苦笑或狂笑面容。
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关键是推广新法接生,提倡在医院或乡卫生院分娩。在高危地区,对育龄期妇女(18-35岁)或孕妇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新生儿应在出生后3月龄时开始接种3剂次百白破三联制剂,每次间隔至少28天,2岁时加强1剂次,6周岁时再接种1剂次白破疫苗。
麻疹是一种以出疹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病人为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冬春为高发季节,人类对麻疹普遍易感。
典型麻疹出疹过程可表现为“三个三”,即发热3天,出疹3天,退疹3天。皮疹3――5天达高峰后,发热开始减退,体温在12-24小时降至正常,皮疹随之减退,遗留“麻点”,退疹时面部与胸腹部、背部及四肢原皮疹处有糠麸样细小脱屑,历时约1周。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支气管肺炎,也是麻疹的主要死因。此外,还有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
儿童出生后8个月、1.5―2岁时分别接种一次麻疹疫苗可有效预防麻疹。接触麻疹病人后5天内肌注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血丙种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在接触病人6天后注射可减轻症状.
白喉是一种较严重的全身传染病,主要见于4-15岁儿童,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季为多.病人及带菌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物、玩具、食具和食品传播。
根据白喉发生的部位,可将白喉分为咽白喉、喉白喉和鼻白喉。患儿可发热至38-39℃,头痛、咽部发红、扁桃体上有白点或白膜,同时伴有下颌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白喉有两个严重的并发症,一个是中毒性心肌炎,它是白喉常见的死亡原因;二是周围神经麻痹。
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可以预防白喉,家长要按时带孩子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疫苗。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由呼吸道传播及感染,可累及全身器官,肺结核占所有器官结核85%。
结核病流行广泛,全球约有1/3人感染,每年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
目前,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手段,当婴儿出生后在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一针剂即达预防目的。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小儿呼吸道传染病,未经治疗的病人,病程可延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百日咳
传染性很强,好发于冬春季节,发病年龄多在5岁以下,婴幼儿对百日咳普遍易感染。
预防百日咳应当做到:1、隔离病人。隔离期间从起病之日起计算7周,从痉咳开始计算4周;对有密切接触的易感儿童,应观察3周。2、保护易感儿童。对出生后3-5月龄婴儿进行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的接种,共接种3次,每次间隔1个月,2周岁时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