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时间 : 2009-12-03 14:13:48 来源:baike.soso.com

[摘要]

腾讯旗下知识百科,提供百科服务/知识搜索服务。

临床表现:

本病多于中年后起病亚急性或慢性发病,进行性发展。多数患者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有疲乏、无力、腹泻、贫血等症状。神经系统主要有以下表现:

1.周围神经损害最早出现多表现为由下肢开始的足趾、手指末端对称性、持续性感觉异常:麻木、刺痛、发冷感、烧灼感查体可检出手套样袜套样感觉障碍及神经干压痛。

2.脊髓损害主要累及后索和侧索。后索症状出现较早。表现为以下肢明显的深感觉障碍: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减退或消失;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步态不稳,如踩棉花感火罐网夜间尤重,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稳,Romberg’s征阳性。随病变进展,出现双下肢无力,并累及侧索损伤锥体束引起肢体痉挛性瘫痪。临床体征由周围神经、后索、锥体束受损程度决定健康搜索。如果病变以周围神经为主,则表现为肢体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低、呈弛缓性瘫痪;如病变以锥体束为重,则表现为肢体强直、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疾病晚期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

3.脑神经损害除视神经受累外,其余脑神经不受影响。主要表现为视力受损双侧性视野中心暗点、视野缩小、视神经萎缩等。可发生在疾病的早期或晚期,也可发生在患有恶性贫血而没有亚急性联合变性征象的病人中。

4.精神症状由于治疗上的进步,精神症状现在很少见。但在维生素B12及肝精应用之前较常见。可表现为易激惹、淡漠、认知功能受损、反应迟钝、幻觉、定向力丧失、抑郁、记忆力减退乃至痴呆。

并发症:

并发贫血、瘫痪、视神经萎缩等

诊断:

VitB12浓度低于100pg/ml时健康搜索,注射1次VitB12,10天后如出现网织红细胞增多健康搜索,则有助于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根据中年发生亚急性或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的贫血和脊髓后索、侧索、锥体束及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特点,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可诊断本病。本病早期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脊髓压迫征多首先出现根痛,常自一侧开始,逐渐累及脊髓半侧,最终表现为脊髓全横贯损害的症状体征。腰椎穿刺可见椎管梗阻脑脊液蛋白升高。CTMRI可帮助鉴别

2.多发性硬化以缓解、复发交替为显著临床特点,无对称性周围神经损害表现,肌电图及诱发电位可帮助诊断。

3.脊髓痨仅有后索及后根受损表现,不累及锥体束。Lhermitte’s征阳性。血清及脑脊液康华实验阳性。

4.周围神经病可表现为对称性四肢远端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但不累及锥体束,无贫血及血清VitB12缺乏的依据。

治疗编辑本段治疗:

本病如不经过治疗常在数年内死亡健康搜索。但是如果在发病后2~3个月内积极治疗可望完全恢复。所以应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一旦确诊应立即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12治疗健康搜索。一般使用维生素B12200~500g每天肌内注射1次,连续2周,以后改为200g/次,每周1次,症状好转后改为维持量每3~4周50g,以防复发。维生素C与维生素12合用可提高疗效。在开始2个月内健康搜索,当红细胞计数逐步增长时,应该辅以铁剂:硫酸亚铁片0.3~0.6g3次/d;或10%枸橼酸铁胺溶液口服,每次10ml,3次/d;亦可用右旋糖酐铁注射剂每次50~100mg肌内注射,隔1~3天注射1次健康搜索。过去认为叶酸可加重神经系统症状禁忌使用。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对于恶性贫血的患者,可将叶酸与维生素B12合用,叶酸剂量为5~10mg口服,3次/d。

预防编辑本段预后:

本病如不经治疗常在数年内进到死亡,发病后2~3个月积极治疗却常可获和完全恢复。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决定本病预后的关键。

预防:

若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者,不主张使用叶酸治疗。食用新鲜动物肝脏也有助于治疗。此外,理疗、针灸、体疗均有助于改善症状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39健康网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相似的文章

更多>>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疾病

1、脑脊液多正常,少数可有蛋白轻度增高。 2、注射组织胺做胃液分析可发现有抗组织胺性胃酸缺乏。 3、周围血象及骨髓涂片 检查显示为巨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注射维生素B1 2100微克/天,10日后网织红细胞增多有助于诊...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