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3 05:24:12 来源:jbk.panjk.com
脊椎结核并发截瘫约占骨关节结核总数的一半,其中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生为最多。所有脊椎均可受累,但以腰椎为多见,胸椎次之,颈椎较少,骶椎中骶1较多,负重损伤为一诱因。
在中心型椎体结核椎,椎间隙多无明显改变,很难与椎体肿瘤鉴别;而某些生长缓慢的肿瘤如甲状腺转移癌、脊索瘤和恶性淋巴瘤等却可显示不同程度椎间狭窄,与骨骺型椎体结核鉴别十分困难。
通常椎体结核病例,除陈旧或者将治愈的病人外,椎旁阴影扩大多为双侧。但脊椎肿瘤如椎体骨巨细胞瘤、脊索瘤、恶性淋巴瘤和肾癌脊椎转移等,在正位X线摄片上时可见单侧或双侧扩大椎旁阴影,特别限于一侧者,应注意鉴别。
(二)CT检查能早期发现细微的骨骼改变以及脓肿的范围,对环枢椎、颈胸椎和外形不规则的骶椎等常规X线摄片不易获得满意影像的部位更有价值。有学者将脊椎结核CT的影像分为四型:①碎片型:椎体破坏后留下小碎片,其椎旁有低密度的软组织阴影,其中常有散在的小碎片;②溶骨型:椎体前缘或中心有溶骨性破坏区;③骨膜下型:椎体前缘有参差不齐的骨性破坏,椎旁软组织中常可见环形或半环形钙化影像;④局限性骨破坏型:破坏区周围时有硬化带(Jainr等1993)。
脊椎结核CT检查以碎片型最为常见,而脊椎肿瘤也常有与之相似之处,故应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如椎旁扩大阴影中,有钙化灶或小骨碎片时,有助于脊椎结核的诊断。尽管如此分型,CT有时还是无法鉴别脊椎结核如脊椎肿瘤。
(三)MRI检查具有软组织高分辨率的特点,用于颅脑和脊髓检查优于CT,在脊椎矢面、轴面和冠面等均可扫描成像。脊椎结核MRI表现病变的椎体、间盘和附件与正常的脊椎对应处的正常信号相比,高于者为高信号,低于者为低信号。
1.椎体病变T1加权像显示病变处为低信号,或其中杂有短T1信号。椎体病变T2加权像显示信号增强。图像显示有病变椎体除信号改变外,可见椎体破坏的轮廓、椎体塌陷后顺列改变和扩大的椎旁影像等。
2.椎旁脓肿脊椎结核椎旁脓肿在T1加权像显示低信号,而T2加权像呈现较高信号。冠面能描绘出椎旁脓肿或双侧腰大肌脓肿的轮廓与范围。
3.椎间盘改变脊椎结核X线摄片间盘变窄是早期征象之一。MRI的T1加权像呈现低信号变窄的间盘。正常的髓核内在T2加权像有横行的细缝隙,当有炎症时这细缝隙消失,能早期发现间盘炎症改变。
MRI在早期脊椎结核的诊断较其他任何影像学检查包括ECT在内更为敏感。临床症状出现3~6个月,疑内脊椎结核病人,X线摄片无异常,MRI可显示受累椎体及椎旁软组织(脓肿),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早期脊椎结核MRI影像可分为三型。①椎体炎症;②椎体炎症合并脓肿;③椎体炎症、脓肿合并椎间盘炎。值得提出受累椎体处于炎症期,而无软组织和椎间盘信号改变者,不能与椎体肿瘤相鉴别,必要时应行活检证实。
【诊断依据】
(1)有肺结核病史或与结核病人接触史。
(2)有低烧、盗汗、食欲不振、消瘦、全身疲乏无力等结核中毒症状。
(3)脊椎病变处疼痛、压痛和叩击痛。可出现后突成角畸形,脊柱活动受限,拾物试验阳性。
(4)可有寒性脓肿形成。颈椎结核常在咽后壁;胸椎结核多在椎旁;腰椎结核除有腰大肌部脓肿外,还可在腹股沟、股内侧、腰三角或臀部出现。如寒性脓肿破溃,可形成窦道、长期不愈。
(5)脊椎结核合并截瘫,在脊髓受压平面以下出现不完全或完全截瘫。
(6)结核病变活动期血沉增快。
(7)脊椎X线正侧位摄片,显示椎体不规则骨质破坏,或有椎体塌陷、空洞,死骨形成,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旁有寒性脓肿阴影。
(8)CT检查或MRI检查可显示病变范围,椎管内病变及脊髓受压情况。
【鉴别诊断】
(一)椎间盘退化症年龄40岁左右特别是体力劳动者,常见于颈椎和腰椎,表现患处慢性疼痛或并有所属神??派湫蕴弁础?线摄片椎间狭窄,其相邻椎体边缘致密,或有唇样增生改变,椎旁无扩大阴影,病人体温和血沉正常。
(二)先天性椎体畸形多见于16~18岁,腰背疼痛,外观或有脊柱侧凸等畸形。X线摄片可见半椎体、椎体楔形改变或相邻两椎体融合或同时可见肋骨等畸形,两侧椎弓根横突、肋骨的数目不等,这类先天畸形应与治愈型椎体结核鉴别。
(三)腰椎间盘脱出多见于20~40岁男性,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咳嗽时痛加重。检查可见腰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患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是患者血沉和体温均正常。腰椎4~5或腰椎5骶1结核后侧病变常与混淆。
(四)强直性脊柱炎详见总论。
(五)脊椎化脓性炎症发病前,病人多有皮肤疖肿或其他化脓灶病多骤起、体温高,中毒症状明显,受累部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局部软组织肿胀和压痛。X线摄片椎体可见骨质破坏,椎间变窄,常有死骨形成,多无脓肿形成,应行细菌和组织学检查确诊。
(六)自发性环枢椎脱位常继发于咽部炎症之后。10岁以下儿童,患儿常用手托住下颌,有斜颈,颈部活动受限,X线摄片环椎向前脱位,齿状突向侧位或后方移位,而无骨质破坏,无寒性脓肿阴影。CT检查有助诊断。
(七)扁平椎体多见儿童,表现背痛、后凸畸形、脊柱运动受限,无全身症状,本病常见的有两种病因:椎体嗜伊红肉芽肿和骨软骨病。X线摄片患椎楔形改变,可残留一薄片,而相邻椎间隙正常,椎旁可见稍扩大的阴影,病变治愈后,椎体高度多能不同程度恢复。
(八)脊椎肿瘤可分为原发和转移两大类
1.原发常见30岁以下病人,常见良性的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血管瘤、恶性的有淋巴瘤、脊索瘤、尤文肉瘤等。
2.转移癌多见于50岁左右病人,常见的有肺癌、乳癌、肾癌、肝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等,转移到椎体或附件,神经母细胞瘤则多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
【治疗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脊椎结核无手术指征的病人,应用合理的化疗方案治疗(参阅总论)和局部制动。病人低热和脊背痛或生物力学不稳定者,应卧硬板床休息,Glion布带牵引或Halo-vest背心适用于颈椎不稳定的病人。体表有脓肿环枢椎结核咽后壁脓肿较大影响呼吸或吞咽者,可行穿刺抽脓。
头颅环-背心(Halo-Vest)的应用:Halo-Vest早在50年代为牵引装置应用颈椎疾病引起颈椎不稳定,较其他牵引装置如牵引钳或Minerve石膏背心等传统的外固定方法,有较大的优越性。病人固定后,获得三维牢稳的固定。病人可以起坐、站立和行走,从而缩短病人卧床时间和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1.适应证年龄60岁以上,心肺功能欠佳者应慎用。
⑴颈椎复位骨折、骨折脱位和半脱位等。
⑵颈椎不稳定的外固定骨折脱位、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或转移肿瘤和以及不稳定的环枢椎结核等。
2.Halo-Vest的结构头颅环-背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即halo环和颅钉、塑料背心、可调节的金属支柱藉以连接Halo环和背心。根据病人头颅和躯干的大小可选用不同的规格的Halo-Vest。要求安装时颅环至头皮距离约1~1.5cm为宜,塑料背心可按病人胸围尺寸来选择。其他附带的零件有颅钉、六角螺母、松紧螺旋扣、肩带和背心带等。
3.Halo-Vest安装与固定颅环高压消毒备用。病人颅环安装处的头发剔去,皮肤刷洗消毒。
病人术前给少量镇静药,平卧床上,头置于床缘外,可以薄板支撑头部。Halo应置于颅最大经线的下方,即眉弓上方1cm和耳廓顶上1cm。前头部的颅钉应固定在胃外1/3处上方1cm,后部颅钉应与前颅钉对角线位置上,相当耳下1.5cm处,选好颅钉固定点加以标记。局部消毒注射普鲁卡因,颅钉呈90刺入颅骨外板上,但切勿过深,应使颅环牢靠固定,以防止牵引时颅环向外滑脱。
先将塑料背心后页置于病人后背,放好背心前页,用尼龙带将前后背心固定。通过旋转螺旋扣、肩带、胸带和背带将Halo环与背心相连。
当Halo-Vest安装完毕后,拍颈椎正侧位片,必要时再调整Halo环的牵引方向和牵引力以达到预期固定的目的。
(二)手术治疗按手术适应证,在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减轻后,择期施行病灶清除术。手术采用的途径,根据病情,客观条件和术者所熟悉的途径选取。胸椎结核一般采用胸膜外入路。年龄60岁以下,其心肺功能尚可,椎旁脓肿长、椎本破坏4~6个、死骨多,要准备椎前植骨者;或椎旁脓肿穿入胸腔或肺脏者可考虑经胸病灶清除。腰椎结核经腹膜外途径,脊椎多段(跳跃型)结核病灶清除的原则:①优先处理可能引起截瘫的病灶;②两段病灶严重性相近者,先处理上段,而后下段;③先处理较重者,而轻者可能经非手术治愈;④颈椎结核血供好,不手术可治愈。脊椎结核并发窦道经非手术治疗3~6月未愈者,可手术治疗。脊椎结核手术后一般卧床休息6~8周,脊柱疼痛减轻,原有脓肿消失,体温趋于正常,血沉下降,脊柱结构稳定者,可锻炼起床。先自理生活琐事,随后逐渐加大活动量,并坚持化疗满疗程。
上一页12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