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3 07:12:05 来源:www.01hr.com
甲型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主要由粪-口(或肛-口),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甲型肝炎病毒(简称甲肝病毒)而得病。
人类感染甲肝病毒后,首先在消化道中增殖,在短暂的病毒血症中,病毒又可继续在血液白细胞中增殖,然后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复制繁殖。于起病前1~2周,甲肝病毒由肝细胞的高尔基体然向毛细胆管,再通过胆管进人肠腔,从大便排出。在甲型肝炎潜伏末期和黄疽出现前数日是病毒排泄高峰。处在这个时期的患者,尤其是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他们的粪便、尿液、呕吐物中的甲肝病毒,如果未经过很好消毒处理,就污染周围环境、食物、水源或健康人的手;另外患病者的手(如潜伏期的炊事员)及带病毒的苍蝇,也能污染食物、饮水和用具。一旦易感者吃了含有甲肝病毒的食品和未经煮沸或煮熟的污染饮水和食物,或生食用粪便浇灌过的蔬菜、草莓、瓜果等均可患甲型肝炎,引起暴发或散发感染。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居住拥挤,人口稠密,环境卫生差的学校、工厂、农村、托幼机构或家庭中,更容易发生甲型肝炎的感染和高度局限性流行;一旦水源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195o年瑞典及1978年我国均因食用泥蚶引起甲型肝炎流行,1979年上海食用醉蟹引起过暴发,1988年因食用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引起大暴发,均是粪-口途径传播的实例。近年国外陆续报道,滥用药物注射及同性恋群体中,甲肝病毒抗体水平和查出率很高,在这些人群中甲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肛-口或被污染的注射用具。
编辑本段回目录甲型肝炎-检查诊断甲肝的辅助检查1.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偶见异型淋巴细胞,一般不超过10%。
2.尿常规检查黄疸前期后一阶段尿胆原及尿胆红素开始呈阳性反应,黄疸期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减少。
3.肝功能检查包括以下五项:
(1)血清酶测定于黄疸前期早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开始升高,血清胆红素于黄疸前期末升高。血清ALT甲型肝炎高峰在血清胆红素达高峰之前,一般在黄疸消退后1至数周恢复正常。测定ALT有助于早期肝炎的诊断。ALT升高并无特异性,单项ALT较正常值升高2倍以上,排除其他原因,结合临床表现及免疫学动态观察才有诊断价值。急性无黄疸型与亚临床型多以单项ALT升高为特点。一般血清中ALT含量的高低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重型肝炎时黄疸迅速加深,ALP反而下降,呈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大量肝细胞坏死。淤胆型肝炎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升高,但不如肝外梗阻性黄疸显著。肝损害严重时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同功酶也有参考价值。
(2)色素代谢功能测定
常用有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测定、尿三胆检查。黄疸型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升高。淤胆型者升高更显著,同时伴有ALP及r谷氨酰转肽酶(γ-GT)明显升高。无黄疸型可选用腚青绿(ICG)滞留试验或磺溴酞钠滞留试验,有助于诊断。
(3)蛋白代谢功能试验麝香草酚浊度试验,血清透明质酸测定均有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多反映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的指标。急性肝炎常常正常。
(4)其他凝血酶原活动度≤40%对诊断重型肝炎有重要意义,≤50%显示有发展为重型肝炎倾向。血清胆固醇降低表示病情危重,增高见于梗阻性黄疸。
(5)特异血清学检查检测抗-HAVIgM是确诊甲型肝炎的重要指标,是诊断甲型肝炎最可靠灵敏的方法。若抗-HAVIgM阳性即可确诊为现症感染,若阴性可以排除。
4.影像学检查B型超声、CT等,可了解肝脏大小、形态有助于肝炎的判断。
5.HAV抗原抗体及HAV-RNA检测
(1)抗-HAVIgM甲型肝炎特异性抗体-(抗-HAVIgM)出现早,一般在发病数日即可检出,黄疸期达到高峰,1~2月抗体滴度下降,3~4月大部分消失。是甲型肝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常用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固相放射免疫试验(SPRIA),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急性肝炎患者检测的常规项目。类风湿因子阳性标本可出现抗-HAVIgM假阳性,应引起注意。
(2)抗-HAVIgG当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出现症状时,血清中即可检出抗-HAVIgG,初期滴度低,以后逐渐升高,病后3月达高峰,1年内维持较高水平,低水平在血中可维持数十年甚至终身。如双份血清的抗-HAVIgG滴度,恢复期血清有4倍以上增高,可诊断甲型肝炎。常因患者就诊较晚,采不到早期血清,也得不到抗体滴度增长4倍的结果,所以临床上基本不用此诊断方法。抗-HAVIgG主用于检测人群免疫水平流行病学调查。
6.免疫电镜检查HAV颗粒甲型肝炎患者粪便排毒高峰主在潜伏末期及急性期早期,故在前驱期和病后1周内采取粪便标本,可检测出甲肝病毒抗原(HAVAg),也可检出HAV颗粒,因HAV无慢性携带状态,因此,在粪便中检出HAV颗粒,即可证明为近期感染。由于从粪便排出HAV时间较短,当患者诊断为肝炎时,有的排毒已停止,故此时从粪便中未检出HAV,也不能除外HAV的近期感染。因检测HAV需要一定的条件,故本法不能作为常规检查。
7.HAV-RNA利用克隆的HAVcDNA片段制成探针,采用cDNA-R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甲型肝炎急性期血清和粪便中的HAV-RNA。自从聚合酶链反应(PCR)应用于临床以来,提供了检测HAV-RNA更敏感的方法。用逆转录PCR(RT-PCR)法,先用逆转录酶将HAV-RNA转为cDNA,然后再进行PCR检测。HAV-RNA阳性,为HAV急性感染的直接证据。甲肝的鉴别诊断与急性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鉴别,除参考流行病学资料、输血和输血制品史及临床特点外,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特异血清学诊断综合分析判断。
要注意发病季切、年龄及当地甲型肝炎流行情况,病前有无与甲型肝炎中层得密切接触史及个人、集体饮食卫生状况。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诊断不难,但在黄疸前期易误为“感冒”、“急性胃肠炎”,应注意尿色加深呈深黄色是考虑本病的重要线索。无黄疸型与亚临床型不易早期发现,常依靠肝功能及特异血清学检查作出诊断。慢性甲型肝炎肝炎一般不考虑甲型肝炎的诊断。重型肝炎由甲型肝炎所致者很少见。
有以下任何一项可确诊为HAV近期感染:
I.血清抗-HAVIgM阳性。
II.病程中抗-HAVIgG有四倍以上增长。
III.粪便经免疫电镜找到HAV颗粒或用ELISA法检出HAV抗原。
IV.血清或粪便中检出HAV的RNA急性甲肝的诊断甲型肝炎在过去20年中发病率已显著降低,仍是最常见的急性肝炎。绝大多数感染的个例是无症状的,如出现症状,绝大多数病例的经过是自限的。
临床表现:潜伏期15-50天。前驱期中粪便排毒来自短暂的病毒血症。黄疸发生前ALT出现高峰,伴有重度厌食、恶心、呕吐。黄疸期一般仅10余天。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可以有多种非典型的临床类型,有两点尤为瞩目:①无黄疸病例很常见,亚临床和临床感染的比例可达(10?20):(1)中国人群lgG抗HAV检出率可达70%-80%,而广大感染者并无黄疸史,不能忆及曾有肝炎发作。(2)另一方面,有些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则可有显著而迁延的肝内胆汁淤滞。没有特征性的生化改变,在进行系列检测时,ALT在甲型比乙型肝炎上升和恢复都较快。
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人在2个月内恢复。随访上海80年代大流行中的1212例甲型肝炎病人,2个月内临床和肝功能恢复正常者为63.4%,20.40%的病人需3个月,8.6%需4个月,4.8%需5个月,1.5%需6个月,超过6个月才恢复的仅1.3%。未发现进行性慢性肝病,但可有复发(复发性甲型肝炎),甚至多次发作,同时粪便再次排毒,一般都发生在6个月内。
病原诊断:HAV感染的诊断依据是以EIA检出HAV的抗体。血清IgG抗HAV表示过去感染和对HAV的免疫,但如滴度继续上升则是近期感染。HAV感染2-3周后,IgM抗HAV常出现在临床症状之前,保持30-420天,大多数在120天内阴转。这一试验灵敏、特异,单?血清即可获得可信的诊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检查指标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引起的传染性肝炎。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多发。起病急骤,前驱期1-5天,发热,全身不适,类似感冒症状;继而出现明显乏力,厌油食,恶心,呕吐等,常被误诊为"胃炎"。故有人总结为:感冒加胃炎,警惕是肝炎。随后眼黄,尿黄如浓茶。确诊甲型肝炎首先应检查病毒学指标:
(1)抗-havigm:发病后1周左右即可在血清中测出。其出现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异常的时间一致,第2周达高峰。一般持续8周,少数患者可达6个月以上。但个别病人病初阴性,2-3周后方检出阳性。所以临床疑诊甲型肝炎,而抗-havigm阴性,应重复1-2次,以免漏诊。当前,抗-havigm是早期诊断甲型肝炎的特异性较高的指标,且有简便,快速的优点。抗-iavigg是既往感染的指标,因其是保护性抗体,可保护人体再次感染故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易感人群。
(2)抗hav-iga的检测:iga型抗体又称分泌型抗体,主要存在于泪眼,唾液,尿液,胃液,乳汁,鼻腔分泌物中,胃液中的iga可排入粪便中,在甲型肝炎患者粪便提取液中可测得抗hav-iga。可作为甲型肝炎的辅助诊断。此外,粪便中hav的检测和血清甲肝核糖核酸(havrna)亦有诊断价值,但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总之,对有典型症状的可疑甲型肝炎患者,伴转氨酶明显增高,可进一步查抗havigm即可明确诊断甲型肝炎。
编辑本段回目录甲型肝炎-临床表现甲型肝炎(HA)有什么特征?(1)中国急性肝炎中甲肝的发病率占病毒性肝炎的首位,约占40%~50%。(2)甲肝为自限性疾病,能完全治愈;无慢性化。传染源是患者和亚临床型感染者,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3)甲肝潜伏期(平均30天)。感染HAV后,在潜伏期最后10天的粪便中排出病毒,多数至发病后2周排毒停止。(4)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5)发病较急,83%左右的患者有发热(大多在38℃-39℃之间),平均发热3天,但也有15%的患者发热超过5天。(6)90%的患者有黄疸,消化道症状较重,ALT升高的幅度大,800IU/L-2000IU/L可占55%。(7)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时,病情可加重甚至可以发生重型肝炎。(8)重型肝炎约占全部甲肝病例的0.2%-0.4%,病死率高。患过甲肝或隐性感染者,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儿童患甲肝症状及治疗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它是由甲型肝炎病毒感染,通过病人粪便或被污染的食物和水等传播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
甲肝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春、秋季。这种病临床上可分为潜伏期、前驱症状期、黄疸期、恢复期。潜伏期平均为30天,在潜伏后期大量排毒,而此时病人几乎没有什么症状,因此不能及时发现和间离,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传播。此期结束的标志是患者尿液突然变为深色及表现出生化指标的异常。
前驱症状期有发热呕吐和乏力等症状。此时很容易被归结于其他病因。
黄疸期往往持续数天至数周,伴随厌食、低热。此期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血清中可检出HAV-IgM抗体。
恢复期持续6-12个月。肝组织结构会在3个月恢复正常,但体力的全面恢复要半年至一年。
目前发现甲型肝炎有许多并发症。暴发性甲型肝炎是最严重的一种,死亡率为50%。多发于本身为慢性肝病患者。
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差,易患甲型肝炎。这给家长和儿童本身带来精神、身体和经济上的损失。对甲型肝炎重在预防,注射疫苗就是预防甲肝的一种有效手段。甲型肝炎临床表现1.黄疸前期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鸟色逐渐加深,至本期末程浓茶状。少数病例以发热、头痛、上呼吸道症状等为主要表现。本期持续1-21日,平均5-7日。
2.黄疸期自觉症状可有所好转,发热减退,但尿色继续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于2周内达高峰。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骚痒、心动过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肿大至肋下1-3cm,有充实感,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肿大。本期持续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个月。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特征甲型肝炎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占各型病毒性肝炎之首。其流行情况与当地的卫生状况密切相关。中国是高发区。常呈周期性暴发流行,传染源是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为生活接触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感染。被感染者常在潜伏期后10天从粪便中排出病毒,至发病后2周停止排毒。水源,食品,用具等被含甲肝病毒的粪便污染可引起流行。甲肝病人预后良好。病死率低,绝大部分病人于6个月内恢复健康。
编辑本段回目录甲型肝炎-预后情况甲肝能否到重型肝炎如何预防甲肝?甲肝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共享餐具、茶杯、牙具等,吃了肝炎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水,甲肝预防都可以受到传染。如果水源被甲肝病人的大便或其它排泄物污染,往往可以引起甲肝爆发流行。
搞好饮水卫生
加强饮水消毒,不论是自来水,还是井水、河水、塘水都要消毒。如50公斤水加漂粉精片1片,就可杀灭甲肝病毒;如已有甲肝流行可适当加大漂粉精用量。为防止水源和农作物受到污染,不要用新鲜粪便下田,不要在河、塘内洗甲肝病人的衣物等。
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
生吃瓜果要洗净。毛蚶、蛤蜊等水产品可能粘附甲肝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直接入口的食物如酱菜、凉拌的菜,不要在可能受污染的水中洗涤。
讲究餐具茶具的卫生
有肝炎流行时,勿办酒席。因甲肝病人在症状出现之前大便中就有病毒排出,在甲肝流行时自办酒席,宾客中可能有尚未发作的病人,容易引起参宴者甲肝爆发。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甲肝病人症状明显出现以前,传染性很强,所以愈早发现、早隔离,就愈能减少传染的危险。在甲肝流行期,托幼机构要加强对儿童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人,早期隔离。甲肝病人的住室、活动的房间和衣物要消毒。
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
儿童体内抵抗甲肝的抗体水平很低,所以,与甲肝病人有过接触日起两周内,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能保护不发病。
可用中草药预防
服用垂柳汤:取新鲜嫩垂柳枝连叶10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服,连服4天;口服板蓝根冲剂:成人每次1袋(或1块,每日2次,开水冲服,连服5~10天。儿童减半。
编辑本段回目录甲型肝炎-甲肝治疗甲肝的中医疗法中医中药治疗。出现黄疽或丙氨酸氢基转移酶升高者,可予以清热解毒剂,如蒲公英、夏枯草、板蓝根、金银花、金钱草水煎服或茵陈、金钱草、白茅根、在警及赤芍水煎服,一般可奏效。对退黄及降醇效果不满意者,可加用茵陈、桅子、黄连、黄华、黄柏及大黄水煎服,或茵桅黄注射液40毫升~60毫升,加10%葡萄糖液400毫升,静脉点滴,如黄疸较深,可同时加维生素K120毫克莫菲管静脉点滴。亦可用凉血活血,重用赤芍的中药方剂。甲肝的特殊疗法治疗(一)住院轻症和中等症的甲型肝炎患者,如果家庭有适当的疗养条件,可以留家疗养,定期到门诊复查。病情较重者,如血清胆红素超过180μmol/L,血清ALT>33400nmol/(S?L)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缺乏家庭疗养条件者、则宜住院。重症患者住院后,经治疗病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即可回家继续疗养。
(二)休息在肝炎症状明显时期均应卧订休息。恢复期则应酌情渐增活动,但要避免过劳。卧订休息阶段,特别要注意到每次进食后平卧休息,严格禁止饭后散步。住院患者出院后,仍应经过全休、半休、轻工作,这样一逐步过渡阶段,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当调整。这样一个过渡阶段是重要的,可以巩固疗效,防止反复。
(三)饮食应根据食欲、病情、病期及适当营养情况适当掌握。治疗甲肝的主要原则①避免饮酒、过劳及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②支持疗法。黄疸型肝炎患者,早期卧床休息,给以容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等。不能进食者,静脉补液,供给足够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供给维生素C及维生素B。有厌食恶心者,给予多酶片、胃复安等对症治疗。
③中医中药治疗。出现黄疸及谷丙转氨酶升高者,可予以清热解毒剂,如蒲公英、夏枯草、板蓝根、金银花、金钱草等水煎服,或茵陈、金银花、白茅根、茯苓及赤芍,水煎服,一般可奏效。对退黄及降酶效果不满意者,可加用茵陈、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及大黄,水煎服,或茵栀黄注射液40~60ml,加10%葡萄糖液400ml,静脉点滴。如黄疸较深,可同时加用维生素K120mg静脉点滴。亦可用凉血活血,重用赤芍的中药方剂。
编辑本段回目录甲型肝炎-甲肝保健患肝病时宜注意休息,大多能自愈。并发肝衰竭时,要设法度过危险期,肝脏可获得再生而治愈。对于大多数慢性肝病,其病变一般已不易消退,应尽可能减少已有的病变或阻止病变恶化,保护肝脏剩余的功能。
(1)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肝病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可通过饮食来纠正,一般不需药物治疗。对有保健严重营养不良、进食量甚少或长期静脉补液者,应补充维生素(维生素B、复方维生素B片、维生素E-C合剂、维丙胺)、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铁、锌、钙)。针对慢性肝病患者的营养素补充剂??“保甘维养粉”。它“从补到吃”的全新观念,彻底解决了以往微量营养元素补充产品容易忘记,不易接受,不易吸收,价钱昂贵等缺点。
(2)保护肝脏的贮备功能:对肝病患者要尽可能的保护病变肝的剩余功能,使之不至于进一步削弱。一方面用药来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或改善肝内微循环,减少纤维化;另一方面要避免加重肝脏负担,防止肝进一步损害。严重肝病患者,往往由一些诱因而致肝功能不全,对这些诱因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3)减少药物对肝脏产生毒性:各种药物进入人体后,均由肝脏代谢和解毒,过多地服药一是增加肝脏负担,二是有些药具有肝毒性,会损伤肝细胞。因此,要慎重地选择药物,少服或尽量不服不必要的药物。清除自由基的保肝方法,已经引起国内外肝病专家的高度重视,进一步的研究提示,自由基复方清除剂含有脂溶性(OPC)和水溶性(如银杏黄酮)时,可以同时清除细胞内、外的自由基。保甘OPC胶囊含有的OPC和银杏果(水溶性自由基清除剂),正是一种自由基复方清除剂。
(4)防止疲劳,在肝炎急性期间宜休息,在肝功连续检查3次正常后方可上班。另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蛋白和糖。
(5)不可暴饮暴食:严格控制盐的摄入(低盐或少盐),戒烟,戒除饮酒
编辑本段回目录甲型肝炎-就医指南北京友谊医院上海传染病医院增城市人民医院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大连金州传染病医院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