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3 13:51:09 来源:www.nn365.org.cn
新西兰牙科专家调查发现,牙齿问题包括蛀牙乃至牙脱失多的人很可能患有焦虑症,易发展为悲观主义者。 专家建议人们一旦发现牙齿出现问题,尽早就医,不要拖至问题严重。 牙科焦虑 新西兰奥塔戈大学牙科卫生学教授
新西兰牙科专家调查发现,牙齿问题包括蛀牙乃至牙脱失多的人很可能患有焦虑症,易发展为悲观主义者。 专家建议人们一旦发现牙齿出现问题,尽早就医,不要拖至问题严重。 牙科焦虑 新西兰奥塔戈大学牙科卫生学教授默里·汤姆森和同事调查了1037名15岁至32岁之间牙科病人的焦虑水平。 调查发现,大约四分之一受调查者患有牙科焦虑症。根据出现症状的年龄段,研究人员将他们分成3组:第一组从小患有牙科焦虑症,第二组是青少年时期开始出现牙科焦虑症状,另一组则在成年后才患上牙科焦虑症。 第一组通常在5岁左右出现蛀牙,青少年期组在15岁左右出现牙齿问题,而成年组则在26岁至32岁左右因牙病拔牙。 研究人员发现,从小患有牙科焦虑症者平均有22颗脱失牙、蛀牙或者龋补牙,而没有焦虑症的人,问题牙齿的数量约为13颗。 恶性循环 牙科焦虑症又名“牙科畏惧症”,指患者对牙科怀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和紧张心理,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尽可能躲避看牙医,直至牙齿问题严重。 英国《每日电讯报》11日援引汤姆森的话报道,一些人变成牙科焦虑症患者源于过去糟糕的看牙经历,“这些人通常会变得越来越焦虑,因为他们经历着一个恶性循环”。 他解释说,这些人尽量避免再看牙医,直至牙齿状况变得非常差,然后只能选择更令人不愉快的治疗手段,譬如切开牙龈脓肿、根管治疗或者拔牙。这会增加他们的牙科焦虑症状,等到牙齿下次出现问题时,更不愿意看牙医。 “他们倾向于发展为悲观性格,往往也会在其他方面感到焦虑,譬如恐高,”汤姆森说,“焦虑的人比其他人更易神经紧张,不焦虑的人往往个性更强,更能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专家建议 调查还发现,13%在青少年时期患上牙科焦虑症的人,长大后症状减轻。研究人员将进一步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研究结果刊载于最新一期《口腔正畸学杂志》。 汤姆森说,这项研究对牙科专家和公众都具有意义。对牙科专家而言,它解释了出现牙科焦虑症的一个原因;对公众而言,重要的是明白越是讳疾忌医,牙齿问题越严重。 “牙齿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外貌和社会相互影响,还有关你的生活质量,”汤姆森说。(黄敏)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