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性神经症(anxietyneurosis),简称焦虑症(anxiety),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作为一种精神症状,焦虑是痛苦的,也显著妨碍社会功能。焦虑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表现,主观体验是焦虑心情,病人表现为整天惊恐不安,提心吊胆,总感到似乎大难就要临头或危险迫在眉睫,但病人也知道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危险或威胁,却不知道为什么如此不安。客观表现有两方面,即运动性不安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运动性不安时,病人闭眼向前平伸双臂,可见手指对称性轻微震颤;肌肉
紧张使病人感到头脑发胀,后颈部僵硬或疼痛,四肢和腰背酸痛;严重者坐立不安,不时做些小动作,如搓手搔腮,或来回走动,一刻也不能静下来。自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尤其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各种症状较为突出,如口干、出汗、
心悸、窒息感、呼吸急促、胸部发闷、颜面一阵阵发红或发白、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
尿急或
尿频、昏倒等,都是常见症状。焦虑症必须具备以上两方面的特征,单有焦虑心情是不够的,同样,仅有自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也非焦虑症。前者可能是人格特征或处境性焦虑,后者的特异性太差。换句话说,焦虑症必有两类表现,同时具备上述两类表现才能考虑是焦虑症。焦虑症不仅症状严重而且持久,还在于它本身的特殊性质,这就是说,我们无法将病人的表现与任何确定的生活事件或处境相联系,即目前的表现无法用先前存在的生活事件来解释,生活事件的积累或长期存在可能是构成焦虑症的病理心理机制。然而,焦虑不仅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症状,而且还是一种常见的反应性表现,即对事件或处境的一种反应,单纯的焦虑还有一种积极的效应,它可以是人生的一种动力,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方面的体会。因此,适度的焦虑及其行为的效能可能更好。可见,焦虑并不都是有害的,适度的焦虑甚至是有益的。只有过度焦虑、焦虑无明确诱因或只有微弱诱因时出现的焦虑,才能视为病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