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3 17:06:55 来源:www.yiliao.cc
结节性红斑患者主诉:双侧小腿起疙瘩,反复发作两年余。现病史:两年前开始发烧,咽部不适,舌苔簿白,脉细滑。中医辨证:湿热凝聚,经络阴隔。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佐以养阴清热之剂...电话随访,结节性红斑未见
结节性红斑的致病原因有内外因素。外因为风寒湿热毒邪入侵,表虚之人,腠理空疏,风寒湿邪入侵,加之体内有湿热之邪,外邪与湿热之邪相搏,蕴蒸肌肤,影响营卫气血运行,经络被阻隔,瘀血凝滞而成;内因主要是营卫气血失调,正气不足,与嗜食肥甘厚味、辛辣、饮酒等也有关系。本病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6.7。好发年龄在20~40岁,春秋季节多发。急性发病者初期有发热,少数可至39℃以上,伴全身乏力、不适、咽痛、肌肉和关节疼痛,少数可出现关节红肿,活动受限。
结节性红斑治疗精选病案结节性红斑临床个案是本院应用“免疫平衡疗法”治疗患者中的一部分典型发病情况及相应的治疗过程。本文提供的主要是结节性红斑的治疗病案,其他疾病案例请察看相关病种。仅供同仁和患者参阅。 ------------------------------------------------------------ 病例一:李某,男,42岁。家住北京市门头沟。1995年5月23日初诊。 主诉:双侧小腿起疙瘩,反复发作两年余。现病史:两年前,开始发烧,咽部不适,头痛口渴;以后双膝、踝关节经常疼痛,同时发现双小腿胫前有数个散在小疙瘩,色红,有压痛;当皮疹消失后,常余留淡褐色痕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两腿沉重胀麻,午后疲倦,手足心热,纳呆食少,二便尚可。 检查: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散在大小不等的数个结节,直径为1~3cm,色红,有压痛,双膝周围肿胀、疼痛,血沉44mm/h。脉弦缓,舌苔薄白,舌质红。 西医诊断:结节性红斑。 中医辨证:湿热凝聚,经络阴隔。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佐以养阴。 验方:解毒散结汤1#方,6月5日服上方十一天后,结节消退,局部遗留色素沉着。复查血沉58mm/h,双腿沉重,胀麻感减,尿黄,手足心热,舌质稍红,舌苔簿白,脉细滑。按上方佐以养阴清热之剂,上方加入生地、赤芍、丹皮、黄柏、知母等,继服十付后,症状消失,一个疗程后临床治愈。1998年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返回顶部 ------------------------------------------------------------ 病例二:韩某某,女,24岁。家住北京市丰台区丰堡路。1996年8月8日初诊。 主诉:小腿两侧反复起红疙瘩,疼痛,已四、五年。现病史:四、五年前两侧小腿散在出现暗红色的小疙瘩,初起时疼痛明显,活动后疼痛加剧,影响活动,有时有触电样麻酥感,曾在某医院检查诊为“结节性红斑”。吃过300多剂中药,用过“葡萄糖酸钙”及多种抗生素,还曾使用“强的松”、“雷米封”等,肿块结节均未消,有时症状稍减轻但硬结未曾消失过,每于疲倦后肿硬结节加重,遂来我院就诊。检查:双侧下肢轻度浮肿,散在数十个大小不等到的硬结,大至花生米颜色鲜红,高出表面有明显触痛,玻璃片压诊颜色不变。脉弦细滑,舌苔薄白。 西医诊断:结节性红斑。 中医辨证:湿热内蕴,气血凝滞,经络阴隔。治宜通经活络,清热除湿。 验方:用解毒散结汤2#方。8月25日服上方七天后,双小腿肿胀减轻,结节较前稍显软化,压痛减轻。上方加用:鬼箭羽、三棱、莪术、透骨草、紫丹参、路路通等。继续用药同前。9月28日前方连服二十天后,双小腿大部分结节已大消退,个别硬结已软化,肿胀已消失。法仍同前,内服大黄蔗虫丸、内消连翘丸、八珍丸。11月20日,丸药又连续服用一月余以后,双小腿结节完全消失,其他症状也消失,临床治愈。2001年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返回顶部 ------------------------------------------------------------ 病例三:魏某某,女,38岁。家住上海市青浦区。1996年3月3日初诊。 主诉:两小腿反复起红斑硬块已五年。现病史:1996年春节后,两小腿后侧起指头大红斑硬块三个,因无痛感,未予处理,后硬结增大。经某某医院诊断为结节性红斑,治疗数月后渐消,但每年逢春即复发加重,迄今不愈。检查:两下肢屈侧足踝上方,各有3~4个,3~5M大小的暗红色硬结斑块,中等硬,轻度压痛,左小腿留有褐色萎缩性疤痕一处。以往有肺病史,月经衍期,营养不良,面色无华,脉细无力,舌淡苔光。 西医诊断:结节性红斑。 中医辨证:气虚血瘀瘀阴经络。治宜补气活血,通络祛瘀。 验方:解毒散结汤2#方加减。 二诊(3月10日)药后硬结较小,已无压痛,前方加五加皮,嘱服10剂。 三诊(3月21日)硬块明显缩小,面色转红,前方加王不留行,7剂。 四诊(3月29日)硬结继续消退,月经来临。继前方剂。以后用前方增减,调治两月后,硬结全消。一年后追访未复发。 返回顶部 ------------------------------------------------------------ 病例四:苏某某,女,26岁。家住深圳市福田区。1994年7月14日初诊。 主诉:下肢反复发作皮肤结节7年余,发作时小腿有大小不等的红斑,硬结、疼痛。以后红斑转黄褐色,结节缩小变软而消退。曾作结节活检,证实为结节性红斑。检查:两小腿伸侧见多数散在、大小不等的红斑,结节有指头至核桃大,扪之灼热,压之作痛。舌红、苔薄黄腻,脉搏滑数。 西医诊断:结节性红斑。 中医辨证:治以活血通络,佐以清处湿热。 验方:解毒散结汤3#方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服药30天,红斑色泽变淡变暗,结节亦缩小变软,疼痛减轻。前方继进一个疗程后,皮损全部消退,临床治愈。 返回顶部 ------------------------------------------------------------ 病例五:沈某某,男,45岁。家住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1998年9月21日初诊。 主诉:患者于4月份起两足胫出现红斑结节散布,有不适感,当时正田间春耕季节,以为足背皮肤感受水毒所致,未加重视,随后逐渐发展至大腿、腹部,均有稀疏红斑,两膝关节疼痛,尤以右膝为重,乃去某卫生院治疗,内服西药无效,并出现头眩晕,足胫肿大,两膝疼痛剧烈,红斑增多,于9月4日经中医诊治,内服凉血止血,解毒渗湿之剂4天,红斑色较暗淡,右膝以下肿胀特甚,且肿胀部位,时前时后,时上时下,在膝至足踝范围内,游走不定。复诊仍肿胀不退,且红斑又增多,又转骨伤科治疗,内服云南白药,肿胀减而红疹仍存,连续两诊,红斑密布,故来就诊。症状:两下肢膝以下红斑密布,大腿部有紫红结节,腹部均为暗红色结节,头眩晕,精神疲惫,两膝疼痛,自觉沉重肿胀,行走不便,按之皮肤灼热,红斑质硬而界限分明,大的约1M×1M,小的0.4M×0.4M,脉濡细,舌绛红苔薄腻。 诊断:结节性红斑。 验方:解毒散结汤1#方加味。9月26日复诊,服药5天后,自觉头眩减轻,下肢肿退,红色结节减少。10月5日三诊,据上方服后,症状显著好转,故连续服用20天,局部红斑及疼痛均已消失,尚有少数色暗硬结未消,惟仍觉头眩乏力,傍晚则足踝微肿,脉缓有力,苔薄,处方:上方加入生黄芪、生地、忍冬藤、当归、薏米等。继服一个疗程而愈。2001年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返回顶部 ------------------------------------------------------------ 病例六:崔某,男,15岁。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街。1999年9月21日初诊。 症见:左下肢膝、踝关节周围,起红斑结节,踝关节肿胀疼痛,足背亦有散在红斑,疼痛、压痛明显,行走困难,饮食正常,睡眠及二便尚可,舌质红,苔白厚略腻。脉弦滑略数。化验:血沉20L/h,抗链“o”试验1:400阳性。 西医诊断:结节性红斑。 中医辨证:湿热下注,经络凝滞。治宜清热利湿,疏风活络。 验方:解毒散结汤4#方加减,水煎服。12月15日二诊:服上药后,红斑见消,肿痛减轻,但足底部仍痛,跑步困难。效不更方。上方去车前子,加海风藤继服。二个疗程后,痊愈。2003年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返回顶部 ------------------------------------------------------------ 病例七:李某某,女,67岁。家住河北省廊坊市。2002年2月23日初诊。 主诉:去年5月中旬恶寒发烧,两天后发现两小腿多处起结节红斑,渐成大片,踝关节肿大,活动受限。曾在某医院先用青霉素治疗半月余,发烧渐退,而小腿红斑此起彼伏。抗“O”正常,血沉偏听偏信快。继服消炎痛、阿司匹林疗效不显。近来病渐加重,两小腿起深红色直径5~7M的红斑多处,按之疼痛,踝关节肿甚,活动不利,生活不能自理。舌胖暗红、苔腻微黄、边有齿痕,脉搏沉细滑。年近七旬,形体衰弱,湿热夹瘀,蕴结于下。 西医诊断:结节性红斑。 中医辨证:益气通络化瘀,清热解毒利湿。 验方:解毒散结汤1#方加减,服一个月后,结节红斑渐消退,踝关节肿痛明显减轻,下肢转温,活动较前明显好转。续服90天,结节红斑完全消退,踝关节肿亦消失,活动自如,走路轻便,红斑处留有斑隐而愈。随访三年,未再复发。 返回顶部 ------------------------------------------------------------ 病例八:张某某,女,60岁。家住河南省郑州市。2000年5月3日初诊 症见:一周前两小腿外侧出现大片对称性结节红斑,结节高出皮肤,界限清楚。压之不退色,伴有灼热,瘙痒。颜面、下肢轻度浮肿,心烦,纳呆。曾用西药治疗红斑未见消退。知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西医诊断:结节性红斑。 中医辨证:湿毒积聚,以络瘀阴,治宜益气解毒散结,通络活血化瘀。 验方:解毒散结汤3#方加减。服药十天后,红斑及灼热感明显减轻。40天后,结节红斑已基本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药合病机,续用益气和血、利湿解毒法。生苡仁,土茯苓,忍冬藤。用药二个疗程后,停药观察一年余,未再复发。 返回顶部 ------------------------------------------------------------ 病例九:王某,女,59岁。家住浙江省省杭州市。2000年11月26日初诊。 主诉:发烧1月,先寒后热,体温39℃左右。起病时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尿检有白细胞及脓球,但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按泌尿系感染治疗,寒热往来不除,体温仍在37.5℃~38.6℃。四肢出现结节性红斑,大小不等,色紫暗,按之不退色,时有灼热瘙痒,按之疼痛,精神疲困,关节酸痛,脘闷纳呆,感恶心,口渴喜饮,夜寐不安,烦躁。血沉着50L/小时,白细胞1万,中性78%,淋巴22%。尿检:蛋白(+),白血球0~1,上皮细胞1~2。舌质略红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结节性红斑。 中医辨证:证属湿邪内蕴,郁久化热。治宜和解分消,凉血解毒。 验方:解毒散结汤2#方加减。用药7天后,大便排出黄粘之物,小便转畅,精神好转,纳增,体温正常,唯夜间尚有低烧,四肢结节尚未明显消退,舌质红,苔退,脉滑数稍缓。瘀热互结,正气已伤。治宜调气和营,解毒逐秽。继用前方加味:生黄芪、赤芍、连翘、生苡仁、土茯苓、玳瑁等。药后一个月,红斑肿痛逐渐消减。90天后,红斑消散,夜间低烧已除,神爽食增而愈。 返回顶部 ------------------------------------------------------------ 病例十:王某某,男,31岁。辽宁省沈阳市人。1993年6月4日初诊。 主诉:双小腿结节性红斑,坠胀疼痛半月,纳食减少,四肢乏力,偶伴恶寒发热。查见双小腿伸面有10余枚蚕豆大小红色结节硬块,个别为核桃样大小,压痛明显。体温36.7℃。血沉26L/h.。舌红苔薄腻,脉弦数。 西医诊断:结节性红斑。 治宜:活血通络,清热利湿。 验方:活血除湿汤加银花。用药20天后,全身症状消退,下肢坠胀疼痛减轻。继续用药20天后,小腿皮疹大部分消退,疼痛止。继用药60天,皮疹结节全部消失,获临床治愈。 返回顶部 ------------------------------------------------------------ 病例十一:李某,女38岁。辽宁省大连市人。1996年10月23日初诊。 主诉:两小腿反复起红斑、结节、疼痛3年余。10天前因受凉两小腿出现红斑、结节,关节疼痛,在当地医院予青霉素、炎痛喜康、地塞米松治疗,关节疼痛减轻,小腿红斑、红节未见好转,遂来我处诊治,可见:神疲体倦,纳差,小便黄,大便秘结,两小腿伸侧散见大小不等的红色结节10余处,压痛明显,舌红质紫,苔薄黄微腻,脉濡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血沉38L/h,抗O阳性,OT试验强阳性。 西医诊断诊断:结节性红斑。 验方:除湿逐瘀汤加赤芍、紫草,生大黄(后入),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服药22天后,结节缩小,疼痛减轻,纳谷增加,大小便正常。原方去生大黄,再用50天,诸症告瘥。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返回顶部 ------------------------------------------------------------ 病例十二:刘某某,女,45岁。家住北京市东城区。1993年4月18日初诊。 主诉:1周前全身肌肉及关节酸痛,低热,头痛,咽痛,渐后发现两小腿皮肤起多个红斑略凸出皮肤,局部疼痛,病后用红花油外擦未见明显好转。专科检查所见:两小腿皮肤散在蚕豆或核桃大小红斑,略高出皮面,以小腿伸侧为多,红斑呈红色或紫红色,触之有热感、压痛,两小腿轻度肿胀。 西医诊断:结节性红斑。 中医辨证:湿毒流注。 验方:化瘀解毒汤治疗2个疗程,红斑消退,诸症痊愈。随访3年无复发。返回顶部
------------------------------------------------------------
病例十三:张某,女,36岁。吉林省长春市人。1995年4月4日初诊。 主诉:近5年两小腿反复起红色结节,疼痛,每逢春季复发加重。近1个月皮疹又发,经某院诊为“结节性红斑”,服中西药物(不详)疗效不佳。检查:两下肢屈侧足踝上方分布数个蚕豆大至枣大暗红色硬结斑块,轻度压痛,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西医诊断:结节性红斑。 中医诊断:证属气虚血瘀,闭阻经络,法拟补气活血,通络祛瘀。 验方:补阳还五汤加减。服药15天后,硬结变小,已无压痛,续服70天后,红斑结节消退,临床治愈。 返回顶部 ------------------------------------------------------------ 病例十四:徐某,女,30岁。天津市塘沽区。1994年2月11日初诊。 症见两下肢红斑、结节伴疼痛半个月。体温37.1℃,脉搏80次/min,血压17.3/10kPa,咽红明显,心肺及肝脾无异常.两下肢小腿胫前可见散在性大小不等的红色结节,结节小如蚕豆,大如杏核,高出皮面,灼热,压通,尿黄\大便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血沉54L/h。皮肤病理结果:皮下组织及真皮内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 西医诊断:结节性红斑。 中医诊断:证属湿热下注,阴滞经脉,血行不畅,瘀而发斑,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佐以利湿。 验方:解毒散结汤1#方加入金银花,白花蛇舌草,黄柏,防己等,每日一剂。同时加服反应停150mg/d,维生素E300mg/d。二周后红斑及压痛减轻,结节缩小,继续服药二疗程,临床症状及结节全部消失,复查血沉16L/h,临床治愈。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