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结石性胆囊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时间 : 2009-12-03 01:34:43 来源:www.verylib.com

[摘要]

文章内容: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1)?1399?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秦连进,沈健,冯文明,杨琦,鲍鹰(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湖州313000)[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40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耳穴贴压,中药方剂口服,经中医药正规治疗6个月以上,症状仍有发作者行胆囊切除术.结果40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经中医药治疗18例治愈,22倒手术后18例症状消失,3例缓解,总有效率达9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疗效确切.[关键词]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中西医结合疗法;胆囊切除术[中圈分类号]0575.6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8849(2005)11―1399―0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胀痛不适,右肩背部放射痛,恶心,纳差,厌油腻等典型的胆系症状,也可表现为慢性胃炎症状,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因误诊为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或因囊内无结石而得不到规范治疗,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1995年1月一203年12月我院采用耳穴贴压,中药方剂口服及外科手术切除胆囊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4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0例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27~76岁,平均47.5岁.首次发作至赴我院诊疗时间为2个月~18,平均15个月;均为反复发作,发作时右上腹胀痛不适28例,绞痛2例,上腹饱胀感10例,伴有恶心,纳差33例,厌油腻26例,饱餐或劳累后发作23例,右肩背部放射痛9例,发热8例,白细胞升高6例.有肝硬化者4例,糖尿病9例.体检右上腹压痛29例,无压痛11例,'征阳性1例.辅助检查超均提示:慢性期胆囊体积缩小,发作期胆囊外形增大(上下径&;9,横径&;4),张力高,壁内胆汁淤积,胆囊壁粗糙,增厚(囊壁&;0.3),胆囊内无光团回声.口服碘番酸胆囊造影23例均示胆囊影淡薄或不显影,胆囊壁毛糙,浓缩,排空功能差.所有患者均经胃肠超,胃镜或胃肠钡餐等检查排除胃十二指肠疾病.在发作期先采用耳穴贴压与中药治疗.耳穴贴压主穴:肝,胆,胃,脾,交感,止痛点;配穴:神门,内分泌,三焦,十二指肠等.贴压耳穴之刺激物为王不留行籽,将其贴于已消毒的耳穴穴位上,并每次按压15左右,以疼痛,麻木,患者能忍为度,每日3次,餐后0.5按压,隔日换压贴,两侧交替使用,6为1个疗程;同时联合服用中药大柴胡汤加减,药用:柴胡10,黄芩10,半夏10,金钱草30,大黄10,枳壳1,白芍10,川楝子10,木香10.纳差者加鸡内金10,砂仁10,炒麦芽10;发热者加金银花10,地丁10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7为1个疗程.发作时均不用抗生素,解痉剂.症状缓解后每10为1个疗程.对于中医药正规治疗6个月以上,症状仍有发作者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7例)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5例),胆囊标本送病检,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4.对11例手术前1周内未使用抗生素,手术前3内有发作者取胆汁做茵培养.2结果本组40例患者经耳穴贴压,中药治疗,发作期症状均于4内缓解,经4~9个疗程后发作明显减少或消失,随访1~6,18例(45%)未再发作,22例(55%)仍有发作者经手术治疗均恢复,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后症状消失18例,明显缓解3例,有效率达95%;1例术后仍有上腹饱胀不适,经口服莫沙必利后明显缓解,考虑同时伴有胃肠动力不足.病理示胆囊呈慢性炎症改变,伴罗一阿氏窦形成3例.本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7%.1例胆汁培养中有2例(18%)培养出大肠杆菌,均为发热,'征阳性,白细胞升高者.3讨论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表现可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相似,但亦有明显不同,因其无结石及嵌顿过程,一般症状较轻,绞痛少,病因中多与胆囊管细长,部分梗阻,胆汁淤滞,浓缩胆汁的刺激,胰液反流有关,胆囊壁纤维化进程慢,而细菌感染的机会较小,本组11例近期发作者胆汁培养仅2例阳性(18%).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亦不同于重大手术,严重创伤后,休克,低血压等引起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后者是全身多器官衰竭()的一项表现,病理改变为低灌注,缺血,高浓度胆汁的腐蚀_2,甚至胆囊动脉栓塞,易坏疽穿孔,病情凶险,并发症率和病死率均高,常需早期手术治疗,而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作期的愈后要好得多.祖国医学认为胆囊炎属"少阳病"范畴,采用大柴胡汤加减主治少阳未解,病人阳明化热之证.方中柴胡轻清升散为少阳之专药,黄芩苦寒善解少阳胆穴,两药配合,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热;半夏和胃降逆以止呕;金钱草,大黄泻阳明实热为辅;枳壳,白芍,川楝子,木香助黄芩,柴胡清肝胆,理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泻下阳明之功.同时耳为"宗脉<>1400.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1)之所聚",耳穴是耳廓诊治疾病的特定点,与人体脏腑经络相通.郑子萍等_3通过超观察胆囊形态研究发现耳穴贴压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扩张,有调整胆囊收缩和治疗胆囊炎的功能.笔者应用耳穴贴压与中药方剂口服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作,4内缓解率即达100%,4~9个疗程后发作明显减少,部分消失,疗效明显.而且耳穴贴压具有易于学习与掌握,起效快,创伤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根据本组胆汁培养结果,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作期细菌感染率低(阳性率仅为18%),常规应用抗生素缺乏科学依据,有菌群失调,增加经济负担等缺点,而发热,'征阳性,白细胞升高可作为应用抗生素的参考指标.阿托品等解痉剂可抑制胆囊平滑肌收缩而不利胆汁排出,对发作期病程恢复不利,尚有口干,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鉴于此,笔者不主张盲目使用抗生素,解痉剂.关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传统观点认为由于部分患者术后仍有症状,须持审慎态度[.但也有学者认为对存在胆囊炎症状,超声检查支持诊断即予手术治疗_5.笔者认为手术适应证的掌握非常关键,如症状重,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并经正规中医药治疗6个月以上仍有发作者,应予手术治疗.本组22例手术治疗有效率达95%,疗效确切.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相似的文章

更多>>

结石性胆囊炎疾病

一、体检发现 1、胆囊内结石可无阳性体征,少数结石过大时可触及胆囊。 2、胆囊管内结石者,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胆囊,有压痛,如出现胆囊穿孔可有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急性腹膜炎...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