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3 16:12:03 来源:www.xjguke.cn
(一)非手术治疗
对轻型病例可采用理疗、制动及对症处理。多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往往可以使症状得到缓解。我院采用自制中成药正骨伸筋胶囊内服舒筋活血,通络止痛,配合七叶皂苷钠、脉络宁、能量合剂静脉输液,外治以枕颌带牵引,并可酌情配合西药654-2、尼莫地平、阿司匹林、维生素E等口服,可以使患者病情迅速缓解。
(二)手术治疗
由于该型患者容易发生摔跌,且有时颈部的轻微外伤便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可挽救的神经功能损害,故对于脊髓损害发展较快、症状较重者应尽早手术,可以采用前后入路行脊髓的减压术。参见颈椎病有关部分。
【诊疗失误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诊断失误
颈椎管狭窄症误诊为脊髓型颈椎病、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后纵韧带骨化症、脊髓空洞症。
1.原因分析:均有各种原因所造成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临床表现。
2.预防措施:注意类似疾病的各自特点:
(1)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脊髓受到突出的椎间盘或(和)椎体后缘的骨赘压迫所致。颈椎椎间盘在成年以后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继发病理改变。相继出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节段性不稳定、椎体边缘牵拉性骨赘、椎间隙狭窄、椎间骥骨桥形成等病理表现。诊断标准:①具有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②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狭窄、颈椎退行性变;③除外肌萎缩侧索硬化、椎管肿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末梢神经炎等疾病。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病理因素为颈椎退变导致的颈椎管狭窄,而关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是基于对颈椎管的测定。但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且从病理和临床表现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2)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本病为原因不明的运动神经元疾患,发病年龄较轻.起病快,肌萎缩以上肢多见,无感觉障碍,肌电图和MRI有助于诊断。
(3)后纵韧带骨化症:病因不明,东方人发病较白种人明显高。当骨化的后纵韧带厚度大于椎管30%时即可引起脊髓与神经根受压征,x线、CT与MRI均可显示椎体后方条状骨化影。
(4)脊髓空洞症:发病年龄通常为20一30岁,病程进行缓慢,主要表现为节段性分布的分离性感觉障碍,手部及上肢肌肉萎缩,以及自主神经与营养障碍。MRI能清晰显示空洞部位、形态、长度、范围及伴发的病变。
如需了解更多骨科知识,请拨打上海西郊骨科医院全国公益免费电话:400-820-2825.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