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咖啡因与氨茶碱中毒

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

时间 : 2009-12-03 04:24:23 来源:www.studa.net

[摘要]

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药学论文,医药学论文

【摘要】  中西药合用防治疾病的情况日趋普遍,熟练掌握中西药的合理联用至关重要。对一些常见的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避免配伍禁忌的发生及保障临床用药安全起抛砖引玉之功。

【关键词】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

  Abstract:Itisverycommonforintegrated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stotreatdisease.Wellgraspingthereasonablecombinationisofgreatimportance.Theauthormakesanalysisonfamiliarcompatibilitytabuoftheintegration,hopingtoguideandguaranteesafeclinicaladministration.

  Keywords:integrated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s;compatibilitytabu  近年来,随着现代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医疗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临床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中西药合用防治疾病的情况日趋普遍。熟练掌握中西药的合理联用至关重要。现将常见的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简述如下。

  1降低药物的疗效  含麻黄碱的中成药如麻杏止咳露、止咳定喘丸、防风通圣丸等与降压药不宜合用,因为麻黄碱可使血管收缩,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这样就降低了降压药的作用。不少患者经常出现降压药和含有麻黄碱的药物“白加黑”同时服用的现象。含酸性药物的中成药如保和丸、六味地黄丸、肾气丸与西药氢氧化铝凝胶、氨茶碱、碳酸氢钠、胃舒平不宜同时服用。因后四种西药为碱性药物,如同时服用则会发生酸碱中和,使中药、西药均失去治疗作用。含多种金属元素,如钙、镁、铁等矿物质成分的中药(石膏、石决明、瓦楞子、龙骨、牡蛎等)及中成药(止咳定喘丸、龙牡壮骨冲剂等)不宜与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异烟肼、利福平等配伍[1]。因为多价金属离子能与上述药物分子内的酰胺基和酚羟基结合,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或络合物而影响吸收,降低药效。含有鞣质的中药(如五倍子、石榴皮、山茱萸、虎杖、大黄等)以及中成药(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片、七厘散等)不宜与四环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同服,因这些中药中所含的鞣质可与这些抗生素在胃肠道结合产生沉淀,降低生物利用度[2]。

  2影响体内酶代谢或破坏酶的作用  含雄黄的中成药(如冠心苏合丸、牛黄解毒丸、六神丸等)不宜与酶制剂合用。因为雄黄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砷可与酶蛋白、氨基酸分子结构上的酸性基团形成不溶性沉淀,从而抑制酶的活性,降低疗效。以大黄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麻仁丸、解暑片等)不能与胰酶、胃蛋白酶等合用。因为大黄的主要成分大黄酚可抑制酶类的消化作用[3]。含黄连成分的中成药(如黄连上清丸)不宜与乳酶生合用。因为前者能使乳酶菌活力丧失,导致乳酶生失去助消化的功能。

  3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服用中药麻黄时,忌与氨茶碱同服,否则二者的药效不仅减低,且能使毒性增加1~3倍,引起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头痛、头晕、心律失常、震颤等。含莨菪烷类生物碱的中药及制剂(如曼陀罗、华山参、洋金花、颠茄合剂等)也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配伍。因其具有松弛平滑肌、减慢胃肠蠕动的作用,使肌体对强心苷类药物的吸收和蓄积增加,易引起中毒反应[4]。小活络丹、香莲丸、贝母枇耙糖浆中分别含有乌头碱、黄连碱、贝母碱,若与西药阿托品、咖啡因、氨茶碱同服,很容易增加毒性,出现药物中毒。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中西药合用配伍禁...”相似的文章

更多>>

咖啡因与氨茶碱中毒疾病

一次过量中毒作个肝功肾功的检查就行了;中毒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心电图。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应用范围包括: 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 帮助诊断心律失常。 帮助诊断心肌缺血、...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