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恐怖症

上海金拐杖心理咨询中心

时间 : 2009-12-03 01:11:02 来源:www.shjgz.net

[摘要]

社交恐怖症及其心理特征

在美国,社交恐怖在人群中占12~13%,即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他一生的某个阶段或是终生被这种恐怖带来的焦虑困扰着,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交往和个人发展。它和抑郁症以及酒精依赖,并列为美国社会三大危害,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面临着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不适应现象日益加剧,社交恐怖症也猛增起来。虽然迄今还没有全国性的流行病调查报告,但从我们日常的门诊业务中已不难看出,社交恐怖症所占的比例,几乎占心理疾病的20%,仅次于抑郁症和焦虑症。如果以年龄划分,则社交恐怖症是青少年心理障碍中的首发疾病。

从患者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五点印象:首先是害怕;其次是回避;在害怕中伴有明显的紧张、出汗和颤抖以及诸多植物性功能障碍;在病情发展和病情延续中,常出现过敏性牵连;类似强迫症的明知不该但无法自控的状态。

社交恐怖症怕的心理,基本上起源于害羞,不管患者年龄多大,其心态是相同的,只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境遇和不同的解释罢了。有浅层心理的害羞,也有深层的心理害羞;有本人意识到的,也有本人意识不到的。

怕虽然是一种心理过程,但它必然要影响生理功能,于是紧张、出汗、心慌气短以及颤抖都会接踵而来,脸红是最容易表现出来的现象。这些反应,其实是一种焦虑的表现。为了摆脱焦虑,回避、逃避便是唯一的手段。

回避的目的是避免焦虑情绪的袭击,只要不存在对人的场合,社交恐怖者就会觉得安然无事了。因此,患者往往都采取主动性的回避策略,不去接触人,甚至把自己封闭起来,但是这种封闭在个别案例中可导致精神的全面退缩,贻害终生。

在回避的时候,许多患者还会发生“过敏性牵连”,这是一种自我防卫心理机制。对害怕的场面或人,会发生“草木皆兵”的心理泛化,对外部事物产生异常过敏的反应。如在上述事例中所提到的异臭感、别人在看他,甚至他人的一举一动,都暗示着对患者的讨厌、排斥、无奈等,从而加强其回避的理由:由于我不好,所以人家厌恶我,与其让人厌恶,不如主动离开人群,何必自找没趣呢?从而以这种投射心理使自己取得病态中的平衡。

过敏性牵连,严格说来已把人的正常心理引上斜路,因为它脱离了现实,患者常常以病态的心去度他人之意。这种症状通常多在早期分裂症中出现。因为社交恐怖症患者对这种过敏牵连有时会抱怀疑态度,而且可被亲友说服,并且这种牵连多围绕着回避行为来转,不具备那种敌对性和攻击性,所以只作为社交恐怖症的一个特征,而不能说他们是分裂症。但一个社交恐怖症患者,达到过敏牵连的程度,也说明他们的病情比较牢固了,在治疗方面,要比没有过敏牵连的人要难得多,不易一次性治愈。

社交恐怖症还具有强迫症的一些特点,比如有时明知是自己的多疑多虑,是不该有的现象,可是仍然无法控制,反而使自己那种紧张害怕的情绪加剧。

种种发病的迹象表明,社交恐怖症不单是心理问题,而是心理、生理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的。在对社交恐怖症的治疗上,心理学与精神医学都一致认为:心理治疗是行之有效的疗法。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上海金拐杖心理咨...”相似的文章

更多>>

恐怖症疾病

病程虽长,但预后良好,一般经数年后可逐渐好转或痊愈。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是为了判断神经系统有无损害及损害的部位和程度,即解决病变的“定位”诊断。检查应按一定顺序,...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