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口腔癌

口腔癌

时间 : 2009-12-03 01:34:20 来源:www.ca120.com

[摘要]

一、口腔癌概述及流行病学  在口腔癌中,舌癌的发病率最高。患者中高龄者较多,但20岁左右的人也常有发生。 与喉头癌相比,口腔癌是头颈部...

  一、口腔癌概述及流行病学 在口腔癌中,舌癌的发病率最高。患者中高龄者较多,但20岁左右的人也常有发生。
与喉头癌相比,口腔癌是头颈部癌的发病中较多见的疾病之一。口腔癌有许多的发病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是舌癌。最常发生的部位依次为舌的两侧、舌的下面、舌根部。
 本病的多发年龄为40~60岁,但是20岁左右的人发病的事也常有之。男女比例约为2:1,有男性发病较多的倾向。二、口腔癌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求得出定位、定性与范围的判断:  ①原发灶的解剖分区及其组织起源;  ②原发灶是否为肿瘤?若属肿瘤,为良性抑恶性?  ③病变局限于原解剖部位,抑已扩散到附近解剖部位,局限于口腔抑已转移至区域淋巴结,是否已有远处转移。  影象学诊断  放射性核素检查除能提供舌甲状腺、口腔癌骨转移信息外,在诊断口腔癌本身中尚少见应用。超声波检查在口腔癌中亦少见应用。X线平片及断层摄影在口腔癌侵犯上、下颌骨及鼻腔副鼻窦时能提供较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对口腔癌的定位信息、肿瘤侵犯范围特别是侵犯原发灶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尚不能满足临床医生诊断与制定治疗计划时的需要。CT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上述要求,但CT不应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应在取得详尽病史、体检及其他检查材料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应用。  舌的纤维中隔在CT上呈现一个低密度的平面,将舌分为两半。它的移位或消失可提示舌肿瘤属良性或恶性;它的消失若再伴有对侧舌肌的变形与消失,则提示舌癌已侵犯对侧,手术者应考虑行全舌切除。  舌内肌位于中央,呈圆球状,无筋膜间隔,肌索呈不规则方向,故在CT中呈现密度不均。舌外肌围于舌内肌两侧及底面,其肌索呈一致方向的排列。在舌骨上CT轴位片上可见颏舌肌紧贴于脂肪密度的舌中隔两侧,其从下颌骨颏结节向后呈带状排列,止于舌内肌;舌骨舌肌及茎突舌肌则呈弓形围于后部舌内肌两侧。舌癌或口底癌病人有舌运动受限时可作舌骨体到硬腭的轴位CT检查,若发现上述舌外肌变形或消失即可进一步证实舌癌侵犯舌外肌的临床判断。  口腔癌病人,特别是病灶位于口腔后部者有张口受限,即张口后上、下门齿间距不到4~5cm,伴舌、下唇麻木者宜作CT检查。CT可清晰显示出下颌骨、翼内板、翼外板、翼内肌、翼外肌、颞肌、嚼肌及由它们所形成的各种筋膜间隙。这些结构,特别是翼内肌及翼颌间隙的变形消失常是口腔癌向咀嚼间隙侵犯引起张口困难的直接证据。  少数口腔癌可沿神经侵犯,其中以硬腭腺样囊性癌的表现最为突出。硬腭块物虽不大,但已有上唇麻木等上颌神经受侵的症状时,如作CT检查可见翼腭窝扩大、脂肪消失,有时还可见到圆孔扩大、翼板根部破坏。若癌肿沿三叉神经各分支顺行,还可见眶下神经管扩大及眶尖部肿瘤。因此遇有口腔癌病人有三叉神经,特别是第2支上颌神经症状时,应着重于作翼腭窝及其周围的CT检查。有些情况下,筛状结构多的腺样囊性癌在CT中可显示出筛状的低密度区。  细胞学与活组织检查  脱落细胞学检查适用于病变浅表的无症状的癌前病变或病变范围不清的早期鳞癌,适用于筛选检查。然后对阳性及可疑病例再进一步作活检确诊。对一些癌前病变还可进行脱落细胞学随访。此法病人易于接受。但60%的口腔早期鳞癌变细胞直接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而表层上皮正常,脱落细胞学检查常呈阴性结果。  对口腔鳞癌的确诊一般采用钳取或切取活检,因其表面粘膜均已溃破或不正常,且位置浅表。应避开坏死、角化组织,在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交界处采取组织,使取得的材料既有肿瘤组织又有正常组织。钳取器械应锋利,以免组织受挤压变形而影响病理诊断。若组织受压变形,应另行取材。对粘膜完整的粘膜下肿块可采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虽然上述活组织检查很少引起肿瘤细胞的扩散与转移,但在治疗耽搁过久的病例中仍可见到局部肿瘤生长加速者。因此活检与临床治疗时间的间隔越短越好。活检应在有条件接受治疗的医院中进行。三、口腔癌临床表现 除皮肤癌外,与其他部位的癌相比,口腔癌应更易早期发现,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以口腔癌中最常见的舌癌为例,根据近年来国内一些较多病例的报道来看,Ⅰ期病人仅占10.9%~25.4%。口腔癌中90%以上为鳞形细胞癌,其次为来源于小唾腺的腺癌。颊、硬腭和口底粘膜下小唾液腺分布较多,这些部位的腺癌所占比例亦稍高。黑素瘤、肉瘤和淋巴瘤也可少见于口腔,转移性癌亦少见。
  (1)舌癌:除舌尖腹面粘膜下有少数腺体聚集外,其他舌体粘膜下无腺体,因此舌体癌中95%以上为鳞形细胞癌,而唾液腺来源的腺癌少见。舌根则不同,其粘膜下生分布着腺体,因此舌根癌中唾腺癌的比例可高达30%以上。舌根粘膜有许多结节状淋巴组织,称舌扁桃体,属咽淋巴环一部分,故发生淋巴瘤亦不少见。  (2)颊粘膜癌:颊粘膜下腺体丰富,但分布不均。若以第1臼齿前缘为界将颊粘膜分成前后两半,则前半颊粘膜下的腺体分布稀疏,而后半颊粘膜下,特别是臼后三角颊粘膜下有丰富密集的腺体,甚至在颊肌及颊肌浅面亦有腺体。因此颊粘膜癌中的腺源性上皮癌所占比例比舌体癌高,腺癌可占颊部恶性肿瘤的19%。不同国家及不同地区颊粘膜鳞癌发病情况也不同。在欧美占口腔癌的第5位,约占10%;在我国北方及西南则各占口腔癌的第3位及第2位。国内资料,颊鳞癌的发病年龄比舌鳞癌约晚10年,但比西方国家早10~20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2:1。  (3)牙龈癌:牙龈无粘膜下层,亦无腺体,故牙龈癌几乎均为鳞形细胞癌。在下颌磨牙后区发生的小唾液腺肿瘤往往来自磨牙后区粘膜下腺体,不属于牙龈。发生在牙槽粘膜上的鳞形细胞癌则属于牙龈癌。牙龈癌发病年龄较舌癌及颊癌晚,中位年龄在50余岁。国外患者年龄更大,约60余岁。男性患牙龈癌较女性多。  (4)硬腭癌:腭中线及腭粘膜外缘区无粘膜下层,粘膜与硬腭骨膜紧密相连,而腭中线两侧有粘膜下层。以两侧第1磨牙相连线为界,腭前部含脂肪,后部含丰富的腺体,故硬腭癌中除鳞形细胞癌外,还有较高比例的唾液腺来源的癌肿。硬腭癌发病年龄与牙龈癌相似,但比舌及颊癌稍晚;中位年龄在50岁以后,比国外的年轻。腭唾液腺癌的发病年龄与口腔他处小唾液腺的癌肿相仿,约比鳞癌早5~10年。患硬腭癌(不管是鳞癌还是唾液腺癌)的男性比女性多。(5)口底癌:舌系带止点两侧,下颌切牙后面的前口底粘膜下有许多小唾液腺称切牙腺,两侧口底粘膜下有舌下腺,因此口底除鳞形细胞癌外,还有不少唾液腺来源的癌。口底鳞癌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舌癌,占口腔癌中的第2位。但口底鳞癌在我国少见。四、口腔癌的症状口腔癌在男性的死亡原因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这和抽烟、喝酒年龄逐渐下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过度的阳光照射(唇癌)、长期营养缺陷、口腔卫生不良、尖锐的蛀牙、残根及制作不当或破损的补缀物(如假牙、套子等)对舌头、齿龈或咽颊造成慢性的伤害,都是口腔癌可能发生的原因。有时维他命或其它营养要素缺乏所造成的口腔黏膜变化,也可诱致癌病的发生。
  口腔癌是什么?就字面上来说,就是指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总称,可出现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包括唇、舌、口底、颊黏膜、齿龈、上颚臼骨齿后区等部位。其中,以从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癌化后所产生的鳞状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其比率超过90%,其它的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癌、黑色素细胞瘤、肌肉瘤等,则较少见。
  当必须向病人宣布可能得口腔癌时,有些病人会问:“我的嘴巴内这个肿块都不会痛,应该不要紧吧?”得口腔癌时到底会不会痛?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说是都有可能!因为口腔黏膜上皮长出来的恶性肿瘤,初期往往不会直接侵犯神经,因此大部分都不会疼痛;但当肿瘤过大压迫神经组织,或是肿瘤呈现往深部组织侵犯到神经时,疼痛就会产生。
  除了疼痛之外,口腔癌的肿瘤很容易流血,稍微不小心接触到就特别容易流血。因为癌症细胞本身是一异常快速增生的细胞,营养的需求量较一般正常细胞来得高,正因如此肿瘤组织的血管增生很厉害。在遇到外来创伤时,出血的情形较正常细胞来得明显。肿瘤细胞彼此之间会竞争养分,当某些距离血管供输较远的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养分时,细胞会坏疽死亡,这些坏死的细胞组织在口腔中会引发口臭,这类令人不悦的恶臭有时是患者上门求诊的主因之一。
  口腔溃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形,一般而言,口腔溃疡伤口只要不继续给予外在创伤,适当治疗后,通常在两三个星期之内应该会愈合。若是同一处口腔溃疡,伤口未愈超过三周以上仍未改善,则要注意这类难愈合的溃疡或突出的溃疡伤口极有可能会是口腔癌的警讯。
  颈部肿块也是口腔癌常见的症状之一,有的患者会提出疑问:“口腔癌为何会与脖子的肿块有关系?”根据目前的理论,口腔癌早期时,癌细胞局限在原发肿瘤的区域,若未及时治疗,口腔恶性肿瘤的细胞会随着淋巴的流动而移动,当转移到颈部淋巴结时,则会形成质地坚硬且固定于颈部周遭软组织的肿块。可想而知,当颈部出现肿块时表示肿瘤除了在原发口腔位置之外,也在颈部淋巴结形成另一恶性组织聚集点,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治疗的效果也比较差。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往往是达到最佳疗效的不二法门。口腔癌患者有一大部分是四五十岁的男性病人,常是家中重要的支柱及经济来源,因此口腔癌不仅对家庭成员的健康直接造成冲击,更冲垮了重要的家庭经济。
  自身的口腔维护习惯千万别轻易地忽视了,当有不正的牙齿或假牙,对周围组织有所摩擦,应该请牙医师矫正;饮食要正常,食物营养要均衡;经常漱口刷牙,保持口腔卫生;口腔内发现有任何肿块赘肉、脱皮落屑或是颜色变化,超过两星期而未好转,应尽早就医。五、口腔癌早期症状 癌症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口腔癌占有一定比例。虽然口腔癌大都发生于暴露部位,但一般病程短、进展快、恶性程度高,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误为慢性炎症、溃疡、牙病及肉芽组织增生等,待症状明显时,癌肿多半已到中晚期,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认识口腔癌的早期症状和癌前期表现,对预防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口腔内突然出现粘膜红斑、水肿、糜烂、白斑皲裂、扁平舌藓、隆起和颗粒状肉芽等,虽无明显不适,但经过治疗2周―4周非但不愈,反而慢慢扩散增大。2.突然出现牙齿松动、脱落,咀嚼食物时牙齿咬合不良,有假牙者自觉假牙不适,口腔与咽部麻木、疼痛,经一般对症治疗不见好转。3.口腔粘膜出现长期不愈的溃疡,且粘膜苍白,失去光泽,类似白斑,粘膜下发生纤维性索条硬结。4.局限性唇红粘膜增厚与鳞屑形成,伴有灰白色角化斑。5.口腔内有多次原因不明的出血和张闭口困难。6.突然出现的唾液分泌增多、流涎、鼻涕带血、吞咽哽噎感、颌面部肿块及淋巴结肿大,并且持续存在,甚至逐渐加重。7.突然出现的舌头运动受限、语言不清、说话和吞咽时感到疼痛。8.口腔内有些隆起和赘生物虽是良性病变,如乳头状瘤、义齿刺激引起的增生、化脓性肉芽肿等,但也有少数被病理组织学证明是鳞状细胞癌,也应引起警惕。六、戒烟戒酒预防口腔癌口腔癌,在癌症大家族中所占比例并不高,但口腔癌一旦发生,给人带来的危害却相当大!因为口腔是消化道入口,我们必须通过它来进行咀嚼、吞咽。口腔又是语言发音,互相交流必不可少的部位,与发音直接相关的咽喉和舌头就直接位于口腔中或毗邻口腔,如果口腔发生癌症,讲话自然就会受到影响。而且,口腔癌进展恶化,还会影响五官形象,发散恶臭等。那么,口腔癌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一是吸烟,香烟烟雾中所含的苯比芘、烟碱、焦油和二恶英等,均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二是用酒精饮料,特别是高浓度的白酒,对口腔会形成强烈剌激,久而久之,便可诱发癌变。三是慢性炎症,口腔中寄生的菌群种类多,数量大,稍有不慎便会导致牙周炎、咽喉炎等,长期的慢性炎症剌激即有促癌效应。四是口腔系消化道入口,极易暴露于食物毒素之下。以上四点尤以吸烟和高浓度白酒共同作用时致癌效应最强。据日本专家研究,吸烟者发生口腔癌的危害是不吸烟者的3.09倍。而既经常吸烟又有喝酒嗜好者,则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比两种嗜好皆无者高出11.10倍。显然,这一数字应该说是能够给我们以深刻警示的。所以,人们在平时就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一是保持口腔卫生,经常定期刷牙漱口,及时控制炎症。二是尽量少吃腌制熏烤食物,要注意彻底清洁洗净蔬菜、水果和谷物中残存的有毒成分。三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要坚持戒掉烟酒嗜好,决不可持侥幸心理。七、西红柿可以防治口腔癌  多吃蔬果有益健康又一例证s最新研究显示o西红柿的成分有助预防及治疗口腔癌。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o把西红柿的天然色素“西红柿红素”(lycopene)加进含有口腔癌细胞的培养液后o癌细胞便会逐渐死去。  目前未清楚西红柿红素如何防治口腔癌o但研究人员估计o西红柿红素有助恢复体内杀掉不正常细胞的天然功能。口腔癌细胞缺乏正常口腔细胞具备的对外接口o因此无法如常“通知”毗邻的病变细胞“自杀”o以致癌细胞不断增长。研究小组认为o西红柿红素正好可以重新建立这些不可或缺的接口。(编辑:温雅)

收藏到网摘:

关键词: 肿瘤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口腔癌”相似的文章

更多>>

口腔癌疾病

1、影象学诊断 放射性核素检查除能提供舌甲状腺,口腔癌骨转移信息外,在诊断口腔癌本身中尚少见应用,超声波检查在口腔癌中亦少见应用,X线平片及断层摄影在口腔癌侵犯上,下颌骨及鼻腔副鼻窦时能提供较多有价值的...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