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时间 : 2009-12-03 03:29:09 来源:www.lncdc.com

[摘要]

疾控专栏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Nm)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在我国一直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流脑常在冬春季节发病与流行,儿童和居住条件拥挤的流动人口中高发。人受Nm感染后大多数表现为鼻咽部带菌状态,只有少数成为流脑患者,其特征为突然起病,有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瘀点和瘀斑常见,而水疱很少见,常出现谵妄昏迷,病死率5%~15%。1、流行病学(1)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病人在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均有传染性,(2)传染期最多不(3)超过发病后10天,(4)且治疗后细菌很快消失,(5)故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远不(6)如带菌者重要。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显著增高,(7)可达50%以上。国内调查流行期间A群带菌率高,(8)非流行期间则B群是最多的带菌菌群。(9)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10)病原菌主要是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11)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12)6个月以内婴儿可自母体获得免疫而(13)很少发病,(14)成人则已在多次流行过程中经隐性感染而(15)获得免疫,(16)故儿童发病率高,(17)以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在易感者中普遍进行预防接种,(18)发病年龄可以后移。散发时,(19)低龄儿童高发;流行时,(20)大龄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人也是高发年龄,(21)累及年龄面广为流行的一个特征。(22)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23)但有明显的季节性,(24)多发生在11月~次年5月,(25)3月~4月为高峰。人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免疫,(26)但随着人群免疫力的下降及易感者的逐渐增加,(27)使本病呈周期性流行,(28)一般3~5年小流行,(29)7~10年大流行。但由于在易感者中普遍进行预防接种,(30)已打破此周期性流行。2、主要临床表现流脑的病情复杂多变,轻重不一,一般可有三种临床表现,即普通型(占90%左右)、暴发型和轻型(非典型型),和罕见的慢性败血症型。其潜伏期1~10天,短者仅为数小时,多为2~3天。按病情分为如下各型各期:(一)普通型1.前驱期:大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1~2天。2.败血症期:毒血症症状,高热寒战,头痛,呕吐,周身不适等,重要体征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70%),持续1~2天。3.脑膜炎期:高热、毒血症持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加重;颅压升高,呈脑膜炎表现。4.恢复期:体温正常,体征消失。部分病人可见口唇疱疹。1~3周内痊愈。(二)暴发型1.休克型:起病急,高热寒战,全身毒血症状加重;皮肤粘膜瘀点和瘀斑广泛,且融合伴中心坏死;可有轻重不等的意识障碍,时有惊厥、休克;实验室检查可证实有DIC存在;多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多无异常。2.脑膜脑炎型:脑实质损伤表现重;迅速出现意识障碍;锥体束征阳性;呼吸衰竭,可有脑疝。3.混和型:二者均有。(三)轻型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皮肤粘膜可有少量细小出血点;亦可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无异常。咽培养可有脑膜炎双球菌。(四)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罕见。较多见于成人。病程常迁延数月常有间歇性发冷,寒战,每次发热历时约12小时后消退,常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瘀点、瘀斑。热退后皮疹亦消退。常伴有关节疼痛,可累及多个关节。相隔1―6天又有发作,无热期一般情况良好,发热期常因脑膜炎或心内膜炎而致病情急剧恶化。(五)老年流脑的特点暴发型发生率高;呼吸道症状多,意识障碍明显,瘀斑多;病程长,并发症、夹杂症多,预后差,病死率17.6%,高于成人的1.19%。重者,WBC可能不高。三、诊断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做出诊断:1、疑似病例:流脑流行季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症状者,实验室检查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加;或脑脊液外观呈浑浊米汤样或脓样,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并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蛋白含量升高;颅内压力增高。以上病例作为流脑疑似病例报告。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皮肤、粘膜出现瘀点或瘀斑者为临床诊断病例。3、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具有下述任一项者作为确诊病例:(1)病原学:瘀点(斑)组织液、脑脊液涂片,可见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或脑脊液或血液培养脑膜炎奈瑟菌阳性;或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核酸片断。(2)免疫学:急性期脑脊液、血液检测到Nm群特异性多糖抗原;或恢复期血清流脑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四、预防及控制1.早期发现病人并就地隔离治疗。2.应用脑膜炎A群或A+C群多糖菌苗进行预防,保护率达90%以上,使流脑发病率大大降低。3.流行期间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或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婴儿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4.发生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受威胁的人群,结合既往接种情况对重点人群开展应急接种。5.密切接触者应以有效的药物预防为主,同时开展流脑疫苗应急接种和医学观察。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辽宁省疾病预防控...”相似的文章

更多>>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疾病

(一)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一般在2万/mm3左右,高者达4万/mm3或以上,中性粒细胞占80%~90%。 (二)脑脊液检查 病程初期仅有压力增高,外观正常,典型脑膜炎期,压力高达1.96kPa以上,外观呈混浊或脓样,白细胞...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