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流行性乙型脑炎

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时间 : 2009-12-03 01:56:12 来源:www.shenmeshi.com

[摘要]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蚊子传播,常在夏秋季流行,为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患病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其临床特征为急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蚊子传播,常在夏秋季流行,为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患病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其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征等表现。重症者病后可因神经系统后遗症而致残,如失语、强立性瘫痪、精神失常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可不像SARS,它的隐性感染率极高。大约1000~2000人感染了乙脑病毒,只可能有一人出现乙脑的临床症状;几乎见不到一家人有两人同时患乙脑的现象;多数人感染乙脑病毒后不发病,并对乙脑病毒产生了免疫力。

因此,在乙脑流行地区,80%以上的成人体内都可测出乙脑病毒的抗体。在这些地区,如果未按计划免疫接种乙脑疫苗,发病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中,因为这些儿童的乙脑抗体阳性率较低;如果儿童都接种了疫苗,则乙脑的发病率就会明显降低,反而会出现少数老年乙脑患者,这是因为少数老年人对乙脑的免疫力降低所致。例如北京地区由于计划免疫工作比较好,已经多年未发生儿童乙脑,但我们却收过一些老年乙脑患者。非疫区的人来到疫区,由于他们体内很少能测出乙脑抗体,因此无论年龄大小,都有可能感染乙脑。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为4~21天,一般10天左右。临床上将乙脑分为以下三期:

1.初期: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呕吐,倦怠及嗜睡。头痛是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本期持续3~4天。

2.极期:此期除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外,突出表现为脑损害症状。

(1)高热:所有病人都有发热,体温与病情成正比,常在1~2天内达高峰,39~40°C以上,轻者3~5天,重者可达3~4周以上。

(2)意识障碍:轻者嗜睡,重者昏迷。意识障碍程度越深,时间越长,病情越重。经过顺利者,7~10天可恢复。

(3)抽搐:出现于疾病早期,是乙脑严重症状之一。多见于小儿重症病人(50~70%).与高热同存。

(4)呼吸衰竭:是乙脑最严重的症状。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有时可因呼吸道痰阻、呼吸肌麻痹等导致外周性呼吸衰竭。

(5)脑膜刺激征。

(6)其它:循环衰竭(多见于老年病人),应激性溃疡(多见于重症病人)。

本期持续4~7天,在发病7~10天左右,体温开始下降,病情迅速改善,进入恢复期。

3.恢复期:体温在2~5天渐至正常,精神神经症状逐日好转,一般于2周左右恢复,部分病人在1~3个月才可恢复。个别重病人可有神志障碍,多汗,吞咽困难,四肢瘫痪等症状,且持续时间很长。

4.后遗症期:恢复期症状在6个月内仍未恢复,称为乙脑后遗症。在临床上,根据病情轻重又分为以下4型。

(1)轻型:体温39°C;轻度头痛,呕吐,嗜睡,无抽搐.病程5~7天。

(2)中型:体温39~40°C;头痛,呕吐,嗜睡或浅昏迷,脑膜刺激症明显并有抽搐,病理反射阳性。病程7~14天。

(3)重型:体温40°C;昏迷,烦躁,反复或持续抽搐,浅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或消失。病程可达2~4周。有较严重的恢复期症状。可有后遗症发生。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什么是流行性乙型...”相似的文章

更多>>

流行性乙型脑炎疾病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高,一般在(10~20)×109/L左右,个别可达40×109/L,这与大多数病毒感染不同,白细胞分类中可见中性粒细胞高达80%以上,并有核左移,2~5天后淋巴细胞可占优势,部分患者血象始终正...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