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骨质疏松

年少不见天日 老来骨质疏松!

时间 : 2009-12-02 10:10:49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

基地负责人、主任医师邓伟民提醒,很多女士为了“美白防晒”,对太阳敬而远之,常年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这样不利于钙的吸收,给将来的骨质疏松埋下伏笔。骨质疏松很难自行发现,常见的老年人驼背其实就是骨质疏松造成的。

  为防骨质疏松,年轻时就应多亲近阳光

  “骨质疏松症本身不会造成病人死亡,但是它所引起的并发症足以危及生命。”近日,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正式挂牌成立“骨质疏松症诊疗协作基地”,成为广东省16个骨质疏松定点基地之一。

  基地负责人、主任医师邓伟民提醒,很多女士为了“美白防晒”,对太阳敬而远之,常年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这样不利于钙的吸收,给将来的骨质疏松埋下伏笔。骨质疏松很难自行发现,常见的老年人驼背其实就是骨质疏松造成的,进而压迫肺部产生的肺炎足以致命,而充足的户外运动能有效防治骨质疏松。

  防晒美白有代价:骨质疏松

  邓伟民说,每个人都应分析自己有没有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首先是家族中曾有人出现过脆性骨折:研究已发现此病的源头在基因,可通过家族遗传;其次是缺少户外运动:很多白领上下班在车内,白天工作在办公室里,几乎没有时间接触到太阳光。

  邓伟民提到一些爱美的女性,她们过分强调防晒美白,不但涂抹了各种高效护肤品防止紫外线,出门时必定要撑防紫外线的太阳伞。邓伟民说:“紫外线是维生素D在皮肤合成的必要条件,过度防晒减少了体内维生素D含量,不利于钙质的吸收。”

  对于女性而言,绝经后雌激素下降加速了骨质的丢失,如果再集合了天生骨架小、长期过度防晒、产后大量哺乳这些危险因素,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会很高。

  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是男性的四倍

  自然防治:多亲近阳光

  邓伟民称,预防骨质疏松应从青少年开始,通过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自己的骨质量推向高峰,主要方式是多做户外运动,多亲近阳光。

  邓伟民称,农村居民尽管营养水平不如城里人,吃钙片更不如城里吃得多,但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却相对较低。他曾到广东乐昌农村调研,发现农民们的骨密度水平并不低,他认为这跟户外劳动有很大关系。

  户外运动时除了沐浴在阳光里产生维生素D,还可促进全身骨骼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收缩和扩张对骨骼有刺激作用,可以促进骨形成,减少骨量的流失。邓伟民称每日应进行两个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

  根据欧洲一项研究称,衣服对太阳光有阻挡作用,测定发现:穿着裤衩晒半个小时太阳相当于穿着衣服晒两个小时。因此邓伟民说,如果不想花太多时间在户外,可以考虑多“暴露”一点,另外阴天也有紫外线的折射,此时进行户外活动也有帮助。

  提醒:临老补骨 为时未晚

  老年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超过骨形成,骨量丢失加速。邓伟民称,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无法逆转,因此放弃治疗,十分可惜。这时单纯吃钙片已无补于事,需要在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的基础上予以降钙素、双磷酸盐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药物治疗,可以延缓骨量的丢失,预防骨折的发生。有研究显示,对于已有腰酸背痛的患者,治疗能显著缓解症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已发生骨折的病人,治疗可预防再次发生骨折,其中多发性椎体骨折的危险性可以下降90%。
(实习编辑:HF)

        更多骨质疏松精彩内容:

        肝硬化病人易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和颈椎病有什么关系 

        吸烟导致青少年骨质疏松? 

        为何腰椎容易骨质疏松 

        健康5步预防骨质疏松 

        温馨提示:

        关注骨质疏松,等于关注自身健康。久久健康网的骨质疏松栏目带您全面了解骨质疏松。浏览更多骨质疏松精彩文章,请点击返回骨质疏松栏目。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年少不见天日 老来...”相似的文章

更多>>

骨质疏松疾病

实验室检查 1.生化检查血清钙、磷、ALP 及羟脯(赖)氨酸多正常。 2.并发骨折时可有血钙降低及血磷升高,部分病人尿钙排出增多。血PTH、维生素D、cAMP 等一般正常。 3.代谢平衡试验显示负钙,负镁及负磷平...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