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2 12:41:10 来源:www.yongyao.net
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又称局限性回肠炎或局限性肠炎肉芽肿性肠炎本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统称为炎症性肠病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发病多见于青壮年本病欧美多见我国过去少见但近年屡有报道病因不明认为本病与感染遗传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又称局限性回肠炎或局限性肠炎、肉芽肿性肠炎。本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统称为炎症性肠病。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发病多见于青壮年。本病欧美多见,我国过去少见,但近年屡有报道。病因不明,认为本病与感染、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
【诊断要点】
消化系统表现,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发作,常为痉挛性阵痛,进食加重,排便、排气后缓解。腹泻常见,多数每日大便2~6次,常无脓血或黏液。约近1/3患者出现腹部肿块,以右下腹和脐周多见,多因肠粘连、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瘘管形成系因炎性病变穿透肠壁全层至肠外组织或器官而致。其他表现,如发热、消瘦、贫血、杵状指(趾)、关节炎等。并发症,肠梗阻最常见,其次是腹腔内脓肿;偶尔并发肠穿孔。
对青壮年患者有腹痛、腹泻、腹部包块,X线及内镜检查发现回肠末段与邻近结肠炎性病变者,应考虑本病。
本病的治疗必须强调个体化。①一般治疗: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病情较轻者注意劳逸结合,给予高热量、易消化、少渣饮食,补充锌、镁等元素。②药物治疗:柳氮磺胺吡啶有较好疗效,开始05~10g,每日4次口服;疗效不显著者增至15g,每日4次,症状缓解后逐步减量至每日2g,维持3个月左右;如反复发作须长期服维持量。糖皮质激素用于急性发作期,缓解率可达75%,但停药后容易复发;常用泼尼松每日40~60mg,6~8周内逐渐减量维持,并密切观察肠出血、穿孔等不良反应。③对症治疗:腹泻应用复方苯乙哌啶,腹痛用阿托品等药物,地西泮亦有辅助治疗作用。④手术适应证为:出现完全性肠梗阻、瘘管与脓肿形成、急性穿孔,不能控制的大量出血等。(2006.07.07)
来源:《实用社区医师手册》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