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莱姆病

旅 游 须 防 " 莱 姆 病 "

时间 : 2009-12-02 18:36:29 来源:disease.39.net

[摘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作为一种娱乐性的健身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不过,专家提醒您,旅游要尽兴,须防莱姆病

  莱姆病因首次发现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莱姆镇而得名。此病自1977年在美国发现以来迅速蔓延,至今美国的50个州均有发现,成为一种传播最快的常见传染病,被称为"第二艾滋病"。目前,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病例报告。我国自1986年在黑龙江省林海县首次发现莱姆病后,陆续在吉林、辽宁、内蒙古等21个省市区都有发现。据医学专家研究证实,莱姆病在我国南方普遍存在。

  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热带病研究所的专家介绍,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蔬螺旋体引起由蜱(俗称草爬子)为传播媒介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据专家介绍,气象、地理等自然因素对莱姆病的发生和传播均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其传播媒介蜱即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呈现明显的季节消长。因此,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春夏为多发季节,一般在4月份开始出现,5月份明显增多,6月份达到高峰。而这些季节正是旅游旺季。所以,医学专家提醒人们,外出旅游一定要注意莱姆病的发生。

  莱姆病是一种对人类危害相当严重的传染病,能引起人体多器官、多系统的严重损害,各年龄段的人都可感染,其中以男性居多。莱姆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通常分为三期。

  第一期:皮肤及全身感染。从蜱叮后至首次出现症状平均为10天,短的仅1天,最长达53天。这一时期的特导表现为游走性皮肤红斑,大多数患者的身上都会出现"牛眼"样的环状红斑,大小直径平均为15p,与正常皮肤界限清楚,常见于胸腹背部、鼠蹊部及腋下等处,手摸有灼热感,自觉瘙痒。全身感染者早期的症状为畏寒、间歇性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伴有头痛、肌肉关节痛、虚弱无力、周身不适等症状,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淋巴腺肿大和肝脾肿大现象。

  第二期:全身播散并发症期。主要出现神经系统及心脏损害的症状,临床表现以脑膜脑炎、颅神经炎和痛性神经根炎为最常见,被称为莱姆病神经三联症,多数患者出现脑膜刺激症状、面神经炎、脊神经根炎及面瘫等。其次,有脑实质损害的多发性硬化、精神障碍以及脑血管炎与闭塞的症状。心脏损害也是莱姆病常见并发症,发生心肌炎、心包炎、全心炎、心律失常等。结节病也是莱姆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第三期:晚期。此期临床特征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在皮损后4周左右开始发生,发病急骤,主要侵犯膝、踝和肘关节,而且常常反复发作,时间短则数日,长则半月。每次发作伴有高热、全身中毒症状,局部关节红肿、灼热、活动受限和疼痛,最后导致关节变形、萎缩、瘫痪。许多患者还会出现全身肌痛、肌肉关节强直或痉挛、游走性骨关节痛等。眼部感染者可致失明。以上病程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单独持续存在,有时多系统损害并存,还有的病人一开始就发展至第二第三期,病程一般为数月。不过,只要诊断及时,治疗得当,莱姆病可完全治愈。

  莱姆病的预防,主要是做好个人防护和灭蜱。

  防蜱叮咬:旅游进入林区、草地时,应穿长袖、长裤衣服,着长袜和高统鞋,最好将袖、裤口扎紧;宜快走而不作停留,不要坐或躺在林区草地上休息,也不要把衣服放在草地上;夏令营不要选在林区、草原地方,必要时应睡高铺,切莫直接睡在草地上;搞好露宿周围的环境卫生,清除杂草和枯叶,最好喷洒杀虫剂。旅游回来要立即洗澡,换衣服,清除衣物上的蜱。在林区游玩2~4小时,应全面检查衣服和体表,若发现蜱叮咬肌体,可轻轻摇动使其自然脱落或轻轻拔出,叮咬处伤口用碘酒和酒精消毒。蜱叮咬肌体的时间越长,传播病原体的可能性就越大,叮咬时间若短于24小时则难以传播感染。因此,及时发现叮吸人血的蜱并尽早拔除,是预防和减少莱姆病发生的最重要的措施。亦可用驱虫剂涂在衣服或皮肤上,防止蜱叮咬。

  仔细检查全身皮肤:若发现身上有蜱叮咬的伤或红斑,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灭蜱:蜱在3~5月份为繁殖高峰期,其宿主为人、猫、狗、牛、羊、马、鹿、鼠。人居住的房屋周围环境和畜舍地面可用驱蜱灵杀虫剂喷洒灭蜱。驱蜱灵系采用天然植物,经先进的科学方法精制而成,对蜱有特效杀灭作用,对人、畜皮肤、粘膜无刺激,无任何毒副反应,对环境无污染。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关键字:预防保健)
关键词: 预防保健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旅 游 须 防 " 莱...”相似的文章

更多>>

莱姆病疾病

1.血象 外周血象多在正常范围,偶有白细胞增多伴核左移现象,血沉常增快。 2.病原学检查 (1)直接或染色找病原体:取患者的皮肤,滑膜,淋巴结等组织及脑脊液等标本,用暗视野显微镜或银染色检查伯氏疏螺旋体,可快...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