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2 05:21:04 来源:www.shenkang.org
一、什么是狼疮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肾脏病变称为狼疮性肾炎(LN)。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认识到肾脏损害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报告认为在75%以上。资料显示临床狼疮性肾炎
一、什么是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肾脏病变称为狼疮性肾炎(LN)。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认识到肾脏损害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报告认为在75%以上。资料显示临床狼疮性肾炎的发病率与病程长短有关:确诊SLE时临床上有肾炎证据者只有24.24%;半年后为42.42%,一年为61.29%,二年时为72.4%,四年时高达92.31%,可见SLE患者若不在早期死于肾外疾患,绝大多数案例最终都会发生狼疮性肾炎。二、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理
(一)SLE发病机理: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是SLE发病的主要机制。异常的免疫应答,持续产生大量的免疫复合物和致病性自身抗体,引起组织损伤。
(二)狼疮性肾炎发病机理:病因和病机理尚未明确阐明,为多因素所致。包括遗传、病毒感染、阳光或紫外线的照射、某些药物的诱发及雌激素的影响等。肾脏血流丰富,肾组织本身的特殊结构易于使抗原抗体沉着而致肾炎。狼疮性肾炎是免疫复合物肾炎,引起肾炎的主要是DNA-抗DNA免疫复合合物。免疫复合物在肾内沉积的机制1、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式:即抗原抗体在循环中结合,以免疫复合物的形式沉积于肾小球引起损害。2、原位性免疫复合物的形式:即肾小球上的抗原或循环中之自由抗原先种植于肾小球基底膜,再吸引循环中之自由抗体,固定补体,释放炎性介质引起肾脏损害。(膜性狼疮性肾炎主要由此机制介导)。
活动性狼疮病人手指和手掌上的“血管炎”损害。这些损害是小血管发炎造成的。
可导致畸形(包括“搭便车”手势的拇指位置)手部X光照片
三、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肾脏病变在SLE病程中出现早晚不一致,一般在较早期出现,偶以肾脏表现为首发症状。肾脏累及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从轻度尿常规异常到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小管功能异常,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表现不等。一般随肾功能慢性减退,SLE的活动性渐减退,但也有在接受维持性透析的患者仍有肾外活动性表现。
(一)亚临床型狼疮性肾炎
指病理学上有狼疮性肾炎的特征表现,临床上尚未出现任何肾脏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也无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也无肾功能损害的SLE患者。约占27%左右。
(二)隐匿性红斑狼疮
少数SLE患者,以无症状性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首发症状,在相当长的病程中无SLE的其他全身表现,血清学及抗核抗体检查均为阴性,多年后才出现相关症状,往往误诊为原发性肾炎。
(三)有肾脏病临床症状的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与病理学类型的关系并不完全相符。同一病理类型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而具有同一临床表现者也可属于不同的病理学类型。完全无临床症状的狼疮性肾炎,40%为Ⅰ、Ⅱ型,30%为Ⅲ型,25%为Ⅳ型,5%以下为Ⅴ型。而狼疮性肾炎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病理学类型为Ⅰ、Ⅱ型不足1%、属Ⅲ型者为8%、Ⅳ型者为70%、Ⅴ型者为22%。血尿及非肾病性蛋白尿属上述病理学类型者分别为10%、21%、63%及6%。
*活动性尿沉渣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细胞性及非细胞性管型。
*肾病性蛋白指24小时蛋白定量在3克以上。
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与病理学类型的关系并不完全相符。同一病理类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而具有同一临床表现者也可属于不同的病理学类型。
四、狼疮性肾炎的检查诊断:
狼疮性肾炎的检查诊断除以症状表现为依据外,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辅助检查。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一)尿常规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镜下血尿、白细胞、红细胞及管型尿。
(二)多数有中度贫血,偶呈溶血性贫血、血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多数少于100×109/L,血沉较快。
(三)免疫学检查:血清多种自身抗体阳性,γ-球蛋白显著增高,血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低补体血症,尤其在活动期。血红斑狼疮细胞阳性,皮肤狼疮带试验阳性。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