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雷诺病

中华络病网

时间 : 2009-12-02 23:09:27 来源:www.yiling.cn

[摘要]

雷诺病和雷诺征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雷诺病(Raynaud’sdisease,RD)和雷诺征(Raynaud’ssyndrome)是一种外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性疾病,前者为原发性,后者为继发性。1862年,Raynaud首先描述了本病的症状及病因,认为本病是在受寒冷刺激、情绪激动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末梢动脉痉挛而导致手足皮色阵发性的变化,并把这种有规律的变化称为雷诺现象。自此以后,一直将此类疾病称为雷诺病。直到1901年,Hutchineson才明确提出,许多疾病所共有的肢端皮色呈阵发性的变化是一种雷诺现象,而不是雷诺病。1932年,Allen和Brown认为雷诺所描述的病症有两种类型:一是没有原发性疾病者,病情稳定,称为雷诺病;二是伴随其他系统疾病的称为雷诺现象(Raynaud’sphenomenon)或雷诺征,多半病情较重,可以发生手指坏疽。据统计,雷诺病占雷诺征的比率呈下降趋势,如恒川等报告,1966年统计雷诺病占总数的72%,1974年就下降到23.1%。在国内虽无统计,但估计有类似的情况。其原因在于一些雷诺病发作后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将出现相关疾病的明确诊断,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原发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出现雷诺征的疾病很多,由结缔组织病引起的雷诺征最为多见。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雷诺病和雷诺征在中医文献中没有相应的病名记载。根据临床表现,应属于“痹证”、“手足逆冷”、“四肢厥冷”、“血痹”、“寒痹”、“脉痹”等范畴。《内经》对脉痹的论述较为集中在《痹论篇》、《痿论篇》,认为脉痹的形成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内因看,是由于“静脉空虚”。大经空虚,若感受外邪遂发为脉痹,若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素问・五脏生成篇》曰:“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远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即有相似记载:“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体内有久寒者,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直接指出本病的证治,当归四逆汤加减至今认为仍是临床常用的治疗雷诺病和雷诺征的方药。继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四肢厥冷候》曰:“经脉所行皆起于手足,虚劳则血气衰损,不能温其四肢,故四肢逆冷也。”明确指出本病的病机为正虚气血不足,寒凝脉络,四末失养。金代成无己著《伤寒明理论・卷二》则记载:“伤寒厥者,何以明之?厥者,冷也,甚于四逆也。经曰: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谓阳气内陷,热气逆伏,而手足为之冷也”。至清代《医宗金鉴》又进一步论述:“脉痹,脉中血不和而色变也。”还有“若内伤于忧怒则气逆,六俞不通,阳气不行,血蕴里而不散”。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做了较详细的描述,说明了此病的发生是由于情志不舒,体虚受寒,营卫失调,阳气不能四达于肢端血络,寒客痹阻,经络不畅所致。纵观历代医学家对本病的认识基本一致,认为本病的病机本质在于络脉血气运行输布不畅,而气滞血郁、气虚血瘀、阳虚寒盛为发病的主要因素,情志刺激和寒邪乘袭为发病的重要条件。在症状方面强调四肢厥冷、色变,脉微细为其特点,治疗上注重行气解郁、益气化瘀与温阳散寒相结合,并辅以外治法以加强疗效。常用方剂有四逆散、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四妙勇安汤等,均有一定疗效。

第一节病因病机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一)雷诺病雷诺病的确切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有寒冷刺激、神经兴奋、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紊乱等几种学说。虽然雷诺病的病因仍不清楚,但对前列腺素代谢、微循环和内皮细胞作用的研究即将取得有价值的结果。雷诺现象临床上常伴偏头痛,变异型心绞痛和肺动脉高压,提示这些异常具有共同的血管痉挛机制。

1.寒冷刺激该病患者对寒冷刺激极为敏感,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寒冷地区、寒冷的冬季发病率高。发病初期,多在寒冷季节发作频繁,入夏缓解。晚期严重时,即使在夏季阴雨天时也会出现症状。临床观察,患者均喜暖怕冷。1929年,Lewis提出此病的血管起因学说,认为指(趾)血管发育缺陷是动脉平滑肌对寒冷刺激敏感的一个原因。但不少学者认为,上述现象仅在病情严重时出现,动脉在晚期会有器质性变化,而未能证实动脉有发育异常。总之,寒冷刺激容易诱发动脉痉挛,导致肢端皮肤苍白,说明了寒冷与此病发生有关。

2.内分泌功能紊乱从临床资料观察,内分泌功能紊乱与此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本病60%~82%发生于女性,经期病情加重,动脉痉挛发作频繁和时间延长,而妊娠期病情减轻。还有的人用雄性激素丙酸睾丸酮、甲基雄烯二醇和甲状腺素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有人还观察到血循环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高,说明此病发生与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但确切的关系尚不清楚。

3.神经因素中枢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以引发本病。临床观察,大多数患者均易情绪激动,多属于交感神经兴奋类型,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生气、神经紧张、过于兴奋)引起肢端血管痉挛及局部缺血。当年雷诺认为,患者血管神经运动中枢极不稳定,是细小动脉容易发生痉挛的一个因素。严重时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就会使动脉痉挛发作。1978年,Nielubow-icz等报告107例,其中96.3%的颈椎X光照片有异常改变,而对照组的100例中只有10%异常,故认为颈神经根或末梢混合神经损害与本病有关;有人发现此类患者椎旁交感神经节的营养血管狭窄,神经细胞退化、变性,也为神经兴奋说提供了依据。

4.免疫功能紊乱从近年来研究进展看,许多雷诺病患者存在血清免疫方面的异常,患者血清中可能有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存在,能直接或通过神经化学递质作用于交感神经终板,引起血管痉挛。并且许多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常伴发雷诺现象,也提示本病发生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5.其他因素据临床观察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故提出此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有的患者血液黏滞度增高,血液流变学也有变化,用降低血液黏度的药物和方法可使症状缓解,因而认为血液黏度增高可能是本病的致病要素。有人研究证明,本病发作与儿茶酚胺代谢异常有关或与长期吸烟有关,吸烟可引起皮肤血管收缩。

(二)雷诺征雷诺征是指一些疾病并发的雷诺现象,比雷诺病多3倍,所以应注意两者鉴别诊断。此关系到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预后。并发雷诺征的疾病很多,其中以结缔组织病居多,占60%~70%。

常见的原发病有以下几种。

1.结缔组织病据日本学者报告,1420例结缔组织病中此征占30.1%,占全部雷诺征的47%~56.7%。此征常是各种结缔组织病的首发症状,由雷诺征而引起的指动脉闭塞和指端溃疡分别占53%和34%,而雷诺病出现这两种病变者分别占14%和18%。

(1)硬皮病:雷诺征的并发率最高,约90%以上患者迟早会出现,所以将雷诺现象作为主要诊断标准之一,本病之雷诺征不仅发生在肢端,而且同时累及内脏血管,出现肺脏、心脏、肠系膜动脉之雷诺现象,表现呼吸困难、心悸气短、心绞痛、腹痛等症。早期双手出现典型雷诺现象,晚期指端营养障碍发生缺血性溃疡或坏疽,末节指骨自溶导致末节手指自行短缩。

(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雷诺征可在SLE典型症状出现前或后出现。据国内外报道雷诺征的并发率差距很大,如日本统计2451例SLE患者中有58.9%,欧美统计1000例中仅有0.5%~8%,我国为9.9%~30%。SLE并发雷诺征是皮肤和皮下组织坏死性血管炎的表现之一,严重可导致指(趾)坏疽。

(3)其他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白塞病等都可并发雷诺征,但发生率很低。

2.振动综合征凡使用振动工具时间长的工人就有可能发生此病,振动病的雷诺征发病率为12.6%~33.4%。由于工人受寒冷刺激和振动的影响,使交感神经处于亢进状态,开始时血管痉挛是生理性的,长期动脉痉挛就会导致小动脉发生组织学改变。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末梢动脉痉挛是本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表现主要是动脉痉挛而出现的“白手”、“白指”。还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如双手疼痛、麻木、震颤、无力、僵硬、腱反射减弱,手套和袜套型感觉障碍,甚至上肢各关节和脊椎骨有囊性病变,增生,关节畸形,骨质疏松,无菌性坏死。

3.血管系统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雷诺征发病率为20%~50%,由于部分患者出现缺乏皮色规律性变化的雷诺现象,容易被人忽略。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老年人血管病,并发雷诺征的报告很少,Hines报告发生率为10%。胸廓出口综合征可以引起远端动脉痉挛或阻塞,但较少见。

4.神经系统疾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可引起雷诺征,如末梢神经炎、进行性肌萎缩、交感神经炎、脊髓空洞症、外伤性神经痛、腕管压迫综合征等。临床表现是沿病变神经及其支配区域有神经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并只限于患病的肢体,皮色改变缺乏典型雷诺征的规律性。

5.化学药物中毒从事某些化学工业的工人也可出现雷诺征,甚至发生动脉器质性改变。如麦角、铅、亚硝酸、水银中毒等可出现雷诺征,环氧树脂加工的工人可见硬皮病样雷诺征。聚氯乙烯合成工人中出现全身中毒反应,以上肢和手损害最严重,开始时肢端动脉痉挛明显,以后手指麻木刺痛,僵硬感,呈硬皮样皮损,晚期有末节指骨自溶现象,尺骨和桡骨茎突萎缩,脊椎和髌骨有囊状吸收。常有明显肝功能障碍。Diuman等报告50例,认为雷诺征是此症的主要表现。

6.其他疾病雷诺征还偶见于以下疾病:冷球蛋白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高黏滞血症、甲状腺病、肾上腺肿瘤、卵巢功能异常、溃疡性结肠炎、骨髓增生性疾病、冻伤、战壕足、浸渍足、各种外伤、打字员和钢琴家手指振动伤等。

(三)发病机理有关雷诺病和雷诺征的发病机理研究较少。至今仍在探讨中。大多学者认为,由于寒冷刺激和神经兴奋等因素的作用,导致肢端小动脉痉挛和血流量减少,因而肢端表现皮色苍白,甚至出现“死指”样变化。当细小动脉痉挛缓解,而细小静脉仍处于痉挛状态,血液受阻,血流变慢,乳头下血管丛出现缺血性麻痹,血液滞留于乳头下血管丛内,造成血液中含氧量减少,而致皮肤紫绀。当患者采取保暖措施或处于温暖的环境中,寒冷刺激解除,肢端血管痉挛缓解,局部出现反应性充血,血管扩张,因此皮色变为潮红,随后恢复正常。这说明皮肤颜色的变化与细小动脉、毛细血管以及乳头下血管丛血液的多少和氧饱和度有密切关系。

1978年,Nielubowicz等通过动脉造影观察研究表明,雷诺病的苍白期不仅末梢动脉痉挛,而且尺、桡和骨间肌等动脉也有痉挛改变。皮肤紫绀是因为动、静脉之间的吻合支广泛开放,而导致末梢皮肤缺血所致。雷诺病是血管功能性疾病,早期肢端小动脉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当细小动脉长期痉挛时,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毛细血管内血液停滞现象。该病后期由于指动脉长期、频繁的痉挛,最终可转变为器质性改变,如动脉内膜增厚、内层弹力膜断裂和肌层增厚等变化,使小动脉管腔狭小,血流减少;严重者发生血栓形成、管腔闭塞,伴有局部组织的营养障碍,指端发生溃疡甚至坏疽。据文献报告,发生指动脉闭塞者占17%,但较大的动脉没有器质性改变。组织学检查表现指动脉中层增厚,内弹力板断裂,陈旧性血栓和血管壁有炎性细胞浸润。由于动脉长期痉挛和阻塞,可使手指发生缺血性营养障碍,如皮下组织纤维化、皮肤变薄或硬化。这些变化对手指血管具有挤压作用,从而加重了手指末端血液循环障碍,严重者造成指端缺血性溃疡和浅表性皮肤坏死的发生。目前普遍认为,雷诺现象不仅可出现在肢体末端,而且也可出现在内脏血管,如心脏和肺脏等,称为内脏雷诺现象或雷诺征。这可以解释有雷诺征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肺动脉高压。有研究认为,肺小血管的反复痉挛可能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原因之一。心脏的异常也是如此,冠状血管反复痉挛可能也是造成心脏受累的原因之一。但同样含有丰富血管的肾脏和神经系统为何受累的发生率无明显升高,其原因尚不清楚。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气虚血瘀、阳虚阴盛为发病的主要因素,而情志刺激和寒邪乘袭为发病的重要条件。

(一)气虚血瘀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若气虚不用,鼓血无力必致血行不畅而发生瘀滞,正如清代王清任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直指方・血荣气卫论》说:“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由于气虚运血无力、失于温煦,络脉本有瘀涩,一遇寒邪之侵,即易致络脉气血涩滞而发本病。

(二)阳虚寒凝四末乃诸阳之本,脾主肌肉、四肢,若劳倦伤脾或久病损脾阳,脾阳不振,或素体阳气不足,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脾阳,四肢失于温养,阴寒内生;复加寒邪外袭经络,寒主收引,则四肢血脉凝涩不畅,如《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故可见肢端冰冷、发紧、麻木、苍白而发本病。

(三)气滞血瘀《冯氏锦囊》曰:“郁思忧伤肝脾……气血难四达”。情志不畅则肝气不舒,肝郁气滞,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脉阻塞,脏腑功能紊乱;气机不畅,气不行血则瘀血阻滞经络,致脉络不充、络道失于通达,四末失于荣养,可见肢端青紫、疼痛等。

(四)气血亏虚如《诸病源候论・虚劳四肢逆冷候》谓:“经脉所行,皆起于手足。虚劳则气血衰损,不得温其四肢。故四肢逆冷也”。患者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病久气血亏损,腠理空虚,风寒之邪深入,留连于血脉络道,气血运行受阻,四肢失养,故见肢端苍白、麻木、冰冷等。

(五)瘀热阻络寒邪凝滞、瘀血内阻,郁久化热,瘀热蕴结脉络,经气不畅、血络气血郁阻不能宣达,四末失于荣养,遇寒邪外袭,则寒热交争与血络收引凝涩并存,发作期则肢端肿胀紫暗发凉,缓解期肢端肿胀发红,灼热疼痛,营养障碍,甚至日久肉腐而见溃疡或坏疽。

总之,内外合邪,则络脉气血瘀阻而发病。本病病位主要在于络脉,证有虚实之分,虚即气虚、阳虚、血虚,实即气滞、血瘀、寒凝,久之内舍于脏腑;上述五种病机及虚实证型在实际发病中,往往不是单纯的出现,而是间夹错杂发为本病,随着病程的进展或向愈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本病发作一般以环境冷凉为诱因,患者多数为女性,且多为易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的体质,轻症患者平时多肢凉喜暖,却别无他症,表现阳虚、气滞和寒凝间杂导致血络瘀阻凝涩之证居多;病情加重发展,则逐渐向瘀热阻络甚至蕴而生毒、肉腐络损转化。

第二节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一、临床表现

(一)症状与体征本病起病缓慢,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男性少见,多发生在寒冷地区;一般在受寒冷刺激后,尤其是手接触低温后发作,故冬季多发,夏季少见或发作较轻。

1.典型发作过程寒冷刺激、多疑、郁闷、忧伤或精神紧张等情绪变化可诱发本病。发作时皮色的改变因人而异,典型患者发作经过主要表现手足皮肤颜色变化,即苍白―紫绀―潮红―正常,从手指开始,以后可波及整个手指及掌部,呈间歇性发作,发作时手指皮肤出现苍白―紫绀,伴有局部发凉、麻木和针刺样疼痛,经保暖后,皮色变潮红,有温热、酸胀、烧灼感或其他异常感觉,继而皮色恢复正常,症状随之消失。发作间歇除手足冷感外无其他症状。皮肤温度的改变,随疾病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患者发作时,上肢桡、尺动脉和下肢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正常。疾病早期,上述变化在寒冷季节频繁发作,症状明显,持续时间长,而在温热季节则发作少;如果病情较重,即使在夏季阴雨天气也发作。有些患者缺乏典型的间歇性皮色变化,特别是晚期患者,在发作时仅有苍白或紫绀。病情较轻的病例,只需局部温暖,即可使皮色恢复正常,严重病例必须全身暖和,消除寒战感后,始能生效。热饮或喝酒暖和肢体后常可缓解发作。一般解除寒冷刺激后,皮肤颜色由苍白、青紫经过潮红阶段恢复正常的时间大致是15~30min。本病病情进展缓慢,但随病程延长,病情逐渐进展,约13患者发作频繁,每次持续可达1h以上,伴有手足水肿,甚至温暖季节时只要环境温度轻微变化或情绪稍微激动皆可引起发作。

2.皮色变化规律性、对称性受累手指或足趾症状有明显的左右对称性,不仅范围,在程度上对称也很鲜明。皮色变化多按4指顺序发展,拇指因肌肉较多血液供应比较丰富而很532少受累,皮色变化先从末节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但很少超过腕部,都发生在双手。足或足趾发病较少,耳廓、鼻尖、唇皮肤苍白或紫绀者偶见。如果长期单侧、单指受累,则提示局限性器质性动脉阻塞。

3.严重病例肢端皮肤出现营养障碍病情严重者可呈持续发作状态,有局部组织营养障碍性变化,皮肤萎缩或增厚,或皮肤光薄、干燥,皱纹消失,肌肉萎缩,指垫消瘦,指甲纵向弯曲或脆裂,甲周易感染,当指动脉狭窄或闭塞后,指端出现浅表性小溃疡,甚至局限性坏疽,可伴有局部剧烈疼痛,溃疡愈合后遗留点状皮肤瘢痕。据报道,指端动脉的器质性变化与病情轻重及病程长短有关,如2~5年,指(趾)动脉闭塞为11%,溃疡形成为1.5%;5~10年以上分别为10%、3%;10年以上分别为36%、34%。.全身表现患者多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易于兴奋、感情易冲动、多疑郁闷、失眠多梦等。雷诺病无其他全身症状,雷诺现象可同时伴有原发病之临床表现。

(二)临床分期

1.缺血期手指、足趾、鼻尖、外耳等处突然遇冷发白如蜡样,伴麻木、胀痛。每次发作的频率和时限不等,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自动消失。

2.缺氧期患手(足)呈紫绀色,界限较明显,压迫时紫绀色暂时消退,皮肤温度降低,或伴疼痛。延续数小时至数日,然后消退或转入充血期。

3.充血期动脉充血,温度上升,皮肤潮红,可伴有刺痛与肢端肿胀,然后恢复正常。

4.坏死期见于重症病例晚期,长期反复发作后出现营养障碍,指端出现溃疡或局限性坏疽。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某些化验检查对雷诺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如抗核抗体测定、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电泳、补体、抗DNA抗体等,有助于排除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

(二)辅助检查

1.指温恢复时间测定肢端皮温与其血量有密切关系。因此,测定肢端皮肤受冷降温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所需的时间,是诊断雷诺病可靠的指标。试验前先令患者处在24℃左右的温暖环境中20~30min,用热敏电阻探头测定皮肤温度后,将手或足浸入4℃左右的冷水中20s,即可激发症状发作,擦干手或足部后,每分钟测量皮肤温度一次,直至温度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正常人指温一般在15min内恢复到基线;而雷诺病患者往往要超过20min,轻度雷诺病的温度恢复时间,可在正常范围以内。该试验还用来估价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用药后症状好转,温度恢复所需时间一般将缩短。

2.经皮氧分压检查患肢在激发症状发作后,氧分压下降的数值显著低于正常肢体,并且氧分压回复到原来水平的时间也明显较正常人延迟。

3.光电容积描记测定痉挛期指动脉波幅,多属低平波,弹性波消失。当环境温度升高到37℃以上时,动脉波幅恢复正常。激光多普勒和血流图检查诱发试验前后及加温44℃以上的变化,来确定指动脉是痉挛还是闭塞。

4.指动脉造影先在正常情况下做经股动脉穿刺向患肢动脉插管,加压注入造影剂,上肢动脉连续摄片;然后将患者手部浸入4℃冷水中20s,再重复造影一次。正常人在浸入冷水后,肢体末端动脉仅有轻微或没有痉挛存在;而雷诺病患者绝大多数有明显的动脉痉挛,除发生于手指的动脉外,还可见于较大的掌动脉,甚至涉及前臂的动脉。动脉痉挛可分为3级:1级者动脉管腔轻度缩小;2级管腔明显缩小,但未闭塞;3级者管腔呈光滑的同心状闭塞。此法可以确定动脉痉挛还是闭塞,且可观察诱发试验前后指动脉的变化,但不宜作为常规检查。

5.甲皱微循环检查甲皱微循环检查可见指端毛细血管数量减少,口径缩小,血流变慢,血流量减少等。

6.X线检查部分患者可见末节指(趾)骨脱钙现象,还可诊断有无类风湿性关节炎。

7.冷水试验将手指(足趾)放入4℃左右的冷水中,可以诱发雷诺病症状发作。

8.握拳试验两手紧握拳1min后,在弯曲状态下放开,也能诱发雷诺病症状发作。

三、诊断要点

1.雷诺病好发生于20~40岁的青中年女性,尤以20岁左右的青年女性为多见。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雷诺征有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病史。

2.发病时肢端皮肤有间歇性颜色改变,伴有肢端发凉,麻木,针刺样的疼痛等。

3.一般为两侧手足受累,呈对称性。

4.常因受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而诱发。

5.少数晚期病例可有指动脉闭塞和(或)有手指硬化、指端的浅在性溃疡或坏疽。

四、鉴别诊断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有吸烟嗜好和受寒冻史等,临床表现患肢有严重的缺血和营养障碍,约40%~60%的患者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史。

(二)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症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常伴有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等,化验血脂增高,患肢动脉闭塞平面较高,大动脉搏动处可闻及血管杂音。

(三)手足紫绀症多发于青年女性,手足出现弥漫性紫绀色,呈持续性,寒冻可使症状加重,但温暖并不能使症状即刻缓解,情绪激动一般不诱发症状发作。常在25岁以后自然恢复正常。

(四)网状青斑病变可发于足部、小腿及股部,并可累及上肢、躯干、面部等。皮肤多呈持续性网状或斑点状紫纹,寒冷或肢体下垂时青斑加重,常伴有肢体发凉、麻木、疼痛和感觉异常。

(五)红斑性肢痛症主要发生于双足,两足出现阵发性烧灼样、针刺样剧痛,皮温增高,呈潮红色,遇热可使病情加重,遇冷可使症状减轻或缓解。发作时患肢动脉搏动增强。

(六)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迫所致。主要表现是手指麻木、无力,可有手指烧灼样疼痛,活动患手后症状减轻,亦可有鱼际肌肉萎缩,但无对称性、间歇性皮肤颜色改变。五、治疗雷诺病,轻者只需保护躯体和肢体避免寒冷即可控制。患者必须停止吸烟,因为尼古丁为血管收缩剂。少数患者用松弛法(如生物反馈)可减少血管痉挛发作。多数患者反复发作较频,寒冷刺激和情绪激动易于诱发,治疗较困难,需长期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现象的治疗,取决于对基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西医学治疗雷诺病和雷诺现象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以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前列腺素类的应用研究令人鼓舞。局部交感神经切断术仅用于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可消除症状,但缓解期仅1~2年。局部交感神经切断术对雷诺病的效果优于雷诺现象。不论雷诺病或雷诺现象,α受体激动剂和麦角制剂均为禁忌证,因为这些药物可使血管收缩,并可诱发或加重症状。-伴有指(趾)尖溃疡、感染,特别是硬皮病患者用抗生素、止痛剂以及有时外科清创是必要的。

(一)药物治疗近10多年来,随着对雷诺病的病因和病机的深入研究,化学药物的不断增多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的成绩,越来越体现了药物治疗本病的优越性。药物可以通过交感神经阻滞和扩张血管,改善肢体微循环,并能控制症状复发。

1.扩张血管药物主要是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药物(α受体阻滞剂)和扩张小动脉的药物。-(1)妥拉苏林:20~100mg,每日3~4次,饭后口服;或25~50mg肌肉注射或加生理盐水20ml静脉或股动脉注射,每日1~2次。此药主要是一种α受体阻滞剂,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并可阻断交感神经α受体,缓解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2)酚妥拉明:20~100mg,每日4次,口服,或5mg肌肉注射或静脉缓慢点滴,每日1~2次,作用同妥拉苏林。(3)硫氮艹卓酮:60mg,每日3次,口服。(4)硝苯吡(心痛定):10~20mg,每日3~4次。口服或舌下含化。(5)己酮可可碱:100~200mg,每日3次,口服,6~8周为1疗程;或100~400mg加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每日1次。(6)烟酸:50~200mg,每日3~6次,口服。(7)利血平:0.25mg,每日3~4次,口服;或0.5mg肱动脉和桡动脉注射,4天1次。(8)前列腺素E1:100~200μ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缓慢点滴。每日1次,15天1疗程。(9)海特琴:1mg每日3次,口服;或肌注和动脉注射,0.15~0.6mg,每日1~2次。

2.抗凝血药物血液黏度增高,是重度雷诺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并且是激发雷诺病症状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抗栓、去纤药对凝血活酶有抑制和灭活作用,并能降低纤维蛋白,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末梢循环。(1)消栓灵注射液:0.84~1.12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续应用15~20日为1疗程,间隔5~7日,可进行下1疗程。首次应用应进行皮肤过敏试验。(2)蝮蛇抗栓酶:0.75~1.0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续应用15~20日为1疗程,间隔5~7日,可进行下1疗程。首次应用应做皮肤过敏试验。(3)东菱克栓酶:5U,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隔日1次,应用6次为1疗程,间隔10~15日,可进行下1疗程。

(二)手术治疗

1.胸交感神经切除术该手术能够缓解血管的收缩能力,解除动脉痉挛,增加肢体血流量,得通畅,在病因作用下,往往产生瘀血和痰浊,津液不化而成湿浊留于肌腠,寒邪郁久亦可化热生毒。痰湿浊毒留于关节,瘀阻络脉,或络脉渐损,更加重了痹阻,使气血失荣,而见疼痛、麻木、肿胀、甚至骨节变形,活动僵硬,肢端短缩、溃疡,由于病邪深入络脉肌腠筋骨,甚或内舍五脏六腑,常非单纯活血化瘀治法或一般祛风散寒除湿之剂所可奏效,故必须辨识寒湿痰瘀致病之特征,以及病理进程中诸邪的主次间夹和演化,做到辨证时分清主次,治疗时才能突出重点、知常达变。

二、治疗原则

(一)通络化瘀由于本病病位在于四肢(四末)之血络,血气运行输布不畅、络脉为其病理本质,故宣通络道、化瘀行血应为主要的治疗原则之一。但具体的通络化瘀方法很多,益气行气、温经宣脉、散邪安络、养血活血等均可达到通络化瘀的目的。

(二)扶正祛邪阳虚、气虚为本,卫外不固,外受寒湿风热等外邪,因此正虚邪恋为本病的重要发病机制,随着病程的进展,常见气血耗损而不足,而邪气留恋不净,并可化生痰瘀热毒的病理产物,络虚不荣、络损不复则是最终的病理机转。故温阳益气、扶正祛邪、养营和络以扶正,散寒、化湿、祛风、清热、解毒以驱邪,是常需兼顾的两个治疗大法。

(三)调畅营卫气机本病内因于气滞、气郁,外受风寒湿热外邪,阻闭经络气血,因此调畅营卫气血,使络气和顺,气血周流于络道其中,是为治疗要点。

三、辨证治疗

(一)风寒阻络证候:肢端阵发性刺痛或胀痛,疼痛剧烈,日轻夜重,遇冷痛甚,得热则痛缓,患处皮肤不红不热,皮肤冰冷,呈苍白色,继而青紫,受寒冷即刻发作,冬季症状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证候分析:患者素体阳虚,骤受寒冷,寒凝血脉,经脉痹阻,阳气不达四末,故肢体怕冷、发凉,肢端皮肤呈苍白色;脉络痹阻,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故继而青紫;冬季寒邪盛。故症状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均是寒凝血瘀之象。此型多属雷诺病早期患者。治法: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方药:蠲痹汤加减。独活10g,羌活10g,桂枝10g,秦艽10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g,炙黄芪30g,乳香10g,地龙10g,鸡血藤30g,乌梢蛇20g。方解:独活、羌活、秦艽、乌梢蛇、桂枝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当归、川芎通络和血;炙黄芪益气、木香行气,使气行则血行;乳香、地龙、鸡血藤活血散瘀止痛。诸药相配合,共建祛风散寒、活血通络除痹之功。加减:寒盛痛显者加麻黄、制附子以散寒除痹通络;痛处重着、肿胀,肌肤麻木,偏于湿者加防己、薏苡仁。

(二)气滞血瘀证候:患肢持续性青紫或紫红,局部怕冷发凉,伴麻木、疼痛、或蚁行感,遇冷或情绪激动症状加重,病久者可见肢端皮肤变薄,发硬或指甲畸形,伴有脘闷胁胀,善太息或月经不畅等症,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涩或紧弦。证候分析:气血瘀滞,血行不畅,瘀血停聚肌肤脉络中,故肢体持续性青紫、发凉、胀痛;受寒冷侵袭,寒凝血瘀更甚,故受寒冷症状加重;瘀血滞留于肢末,故手指瘀肿。舌质绛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均为血瘀之象。此型多属雷诺病的中、晚期。治法:理气活血,祛瘀通络。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柴胡10g,香附10g,丹参30g,当归15g,秦艽12g,川芎15g,白芍20g,牛膝10g,红花10g,甘草10g,地龙15g,细辛3g,羌活10g,桂枝10g。方解:方中柴胡、香附理气舒肝解郁;当归、白芍、甘草和血柔肝,缓急止痛;秦艽、地龙、羌活祛风通络止痛;当归、丹参、川芎、牛膝、红花活血化瘀通络;细辛、桂枝温经散寒通络。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温经散寒止痛之功。加减:血瘀重者,加三棱、莪术;疼痛重者,加川乌、全蝎,寒甚加熟附子、炮姜、吴茱萸,情绪烦躁不安,加郁金、酸枣仁。

(三)阳虚寒凝证候:患肢喜暖怕冷,遇冷则指端皮肤变苍白、青紫、发凉、麻木、胀痛,得温则皮肤颜色恢复正常,症状随之消失,全身症状多有倦怠乏力,形寒畏冷等,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迟。证候分析:阳虚生内寒,故患肢喜暖,倦怠乏力,形寒畏冷;阳虚不能抵御风寒邪气之袭,因而怕冷,遇冷后肢端皮肤变苍白,寒阻经脉,血凝脉络而不行,则局部青紫、发凉,麻木,胀痛。气得温而行,寒得温而散,故遇暖后皮肤颜色可恢复正常,使症状消失。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迟,均为阳虚气血运行迟涩之象。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方药:阳和汤加减。熟地30g,黄芪30g,丹参30g,肉桂15g,黄芩10g,炮姜15g,熟附子15g,地龙10g,当归15g,炙甘草10g,鸡血藤15g,鹿角胶10g。方解:本方中熟附子、肉桂、炮姜、鹿角胶温阳散寒;熟地、黄芪、当归益气养血和血;地龙、丹参、鸡血藤活血通脉。全方诸药综合可温阳散寒,益气养血,活血通脉,则阳气得助,阴寒自除,气血运行通畅,诸症缓解。加减:寒甚可加细辛、吴茱萸;瘀血重加川芎、红花、桃仁;气滞明显,可加香附、乌药;疼痛重者,加乳香、没药、延胡索、全蝎;脾阳虚甚者,加党参、茯苓、白术;肾阳虚甚者,加巴戟天、仙灵脾。

(四)瘀热阻络证候:肢端红、热、肿、痛,痛如针刺、烧灼,夜间发作频繁,日久可见肢端皮肤、指甲变厚,舌质紫黯,苔黄,脉弦涩。证候分析:素体阳盛之人,寒郁日久化热,病久络阻血瘀,瘀热蕴阻、肌腠受损,故肢端红、热、肿、痛。瘀停之处,脉络壅滞不通,故痛如针刺。瘀为阴邪,故夜间发作频繁。瘀阻气血,热损血络,耗伤气血,四末局部失养,可致肢端皮肤、指甲变厚。舌质紫黯,苔黄,脉弦涩,均为瘀热阻络之象。治法:活血止痛,佐以清热。方药:活络效灵丹加味当归12g,丹参30g,乳香10g,没药10g,川牛膝15g,知母10g,赤芍12g,丹皮10g,桑枝30g,红花10g。方解:方中当归补血活血,丹参凉血活血;乳香、没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川牛膝、桑枝通络;知母清热;赤芍、丹皮凉血活血;红花活血散瘀;全方共奏活血散瘀、止痛、清热的功效。加减:皮肤溃疡加蒲公英、天花粉、鲜生地、连翘、穿山甲等,以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排脓。

(五)湿热阻络证候:肢端红、肿、热、痛,以足底、足趾为重,夜间发作较多;甚则手指或足趾发生溃疡、坏疽,伴脘痞、纳呆、口苦、大便黏滞不爽或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候分析:因素体脾虚湿停,或病久络阻、津液不布聚而为湿;加之病程日久,气郁化热,或寒邪从阳化热;湿热蕴结,患指(趾)红肿疼痛,湿热熏蒸、热盛肉腐,故手指或足趾溃疡、坏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此型多属雷诺病晚期肢端溃疡继发感染的患者。治法:清热除湿,蠲痹通络。方药:四妙丸合四妙勇安汤加味。苍术12g,黄柏10g,川牛膝12g,薏苡仁20g,威灵仙12g,忍冬藤20g,丹参20g,乳香10g,没药10g,当归15g,玄参30g,银花30g,桑枝20g。方解:方中苍术健脾燥湿,黄柏清热燥湿,川牛膝活血通络,薏苡仁除湿行痹;配合桑枝、忍冬藤、玄参、银花、威灵仙清热通络;丹参凉血活血,当归养血活血,乳香、没药活血散瘀,止痛。诸药相合共奏清热除湿,活血通络行痹之功。加减:红肿较甚加生石膏、夏枯草、丹皮;皮肤溃疡者,加紫花地丁、天花粉、穿山甲、当归、黄芪。

(六)血热蕴蒸证候:患肢皮肤红赤或红紫疼痛剧烈不可迫近,灼痛、跳痛明显,表皮灼热如炙,得冷痛减,面红,心烦口渴,尿赤,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证候分析:此证系雷诺征久病迁延不愈,血络瘀阻化热,或寒邪郁久化热,热毒损伤血络肌腠,或热盛肉腐,故患肢皮肤红赤或红紫疼痛剧烈。实邪毒热为患,则灼痛、跳痛明显,表皮灼热如炙。得冷可使热毒之势稍衰,故痛可减。血热内传三焦,则面红,心烦口渴,尿赤。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均为热蕴营血、耗伤阴津之象。治法:清热凉血,通络止痛。方药:凉血四物汤加减。生地15g,赤芍12g,川芎10g,红花10g,黄芩10g,银花20g,玄参15g,紫草10g,大青叶10g,紫花地丁12g。方解:生地、赤芍凉血清热;川芎、红花活血行瘀;黄芩、银花清热解毒;玄参、紫草、大青叶清热凉血,解毒化斑;加用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加减:疼痛剧烈加乳香、全蝎、延胡索;尿黄、便秘加大黄。

(七)气血亏虚证候:患病日久,精神困惫,全身乏力,体瘦面黄,头晕心悸,皮肤干燥苍白,指趾溃疡不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候分析:该病日久耗伤气血,不能养神,则精神倦怠、懒于言语。气血不足,则全身乏力,机体失于充养,故体瘦面黄,皮肤干燥苍白,指趾溃疡不愈。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故头晕。血不养心,心神不宁,故心悸少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亦为气血不足之象。治法:补气养血,活血通络。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黄芪30g,党参20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10g,茯苓15g,牛膝15g,川芎10g,红花10g,熟地20g,桃仁10g,桂枝6g。方解:方中重用黄芪,加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以资生化之源;桂枝振奋阳气,配合黄芪、党参激发血行;当归、白芍、熟地养血滋阴;川芎、红花、桃仁、牛膝活血化瘀通络。诸药合用以益气养血扶正治本为主,兼以活血通络,使气血得以资生,气血运行正常,肌肤得养,故诸症自愈。加减:疼痛重,可加全蝎、地龙;阳气虚,加熟附子、炮姜、仙灵脾;气滞,加香附、郁金。

四、其他治疗

(一)专方治疗1.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成:黄芪60g,白芍9g,桂枝9g,生姜3片,大枣5枚。疗效: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治疗雷诺综合征的有效传统方。许多医务工作者以此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各型雷诺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董敏用黄芪五物汤加减治疗雷诺病2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临床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100%。药理: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增强调节免疫功能,并能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功能,扩张血管,解除动脉痉挛的作用。有益气活血,温经通络之功。2.当归四逆汤组成:当归12g,白芍12g,桂枝10g,通草5g,炙甘草5g,细辛3g。疗效:当归四逆汤也是治疗雷诺综合征的传统效方。许多医者以此方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雷诺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庄球钦以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雷诺病50例,治愈25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86%。药理:当归四逆汤具有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之功。

(二)中成药1.大活络丹散寒除湿,行气活血,通络。适用于气滞血瘀,寒湿阻络证,每次1丸,1日2次,温黄酒送服。2.小活络丹温经散寒通络。适用于阳虚寒凝证,每次1丸,1日2次,温黄酒送服。3.复方丹参片活血通络。适用于气滞血瘀证,每次4片,1日3次,口服。4.二妙丸清热化湿。适用于湿热阻络证,每次6g,每日2次口服。5.活血通脉胶囊行气活血,通经活络。适用于瘀血阻络证,每次3粒,每日2次,口服。

(三)外治疗法因本病以肢端外周微血管的病变为主,中医认为寒凝血瘀、络气阻遏为主证,故应用中药煎汤,乘热熏洗患肢,可以借助药液的温热作用,使药物有效成分更为直接的作用于局部经脉血络,而起到散寒行瘀、开郁畅络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法具有扩张血管,促进患肢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除肢体发凉、怕冷等作用。1.活血止痛散透骨草、延胡索、当归、姜黄、川椒、海桐皮、威灵仙、川牛膝、乳香、没药、羌活、白芷、苏木、五加皮、红花、土茯苓各10g。将以上药物装大布袋内,加水煎煮后,乘热熏洗患肢,每日1~2次,每次30~40min。该药适用于雷诺病中期,血瘀证较重的患者,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2.回阳止痛洗药透骨草30g,当归15g,赤芍15g,川椒15g,苏木10g,生天南星10g,生半夏10g,生草乌10g,川牛膝10g,白芷10g,海桐皮10g。将以上药物装大布袋内,加水煎煮后,乘热熏洗患肢,每日1~2次,每次30~60min。适用于雷诺病初、中期阴寒型的患者,具有温阳止痛,活血通络的作用。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综合征是一种周围血管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末梢小动脉阵发性痉挛性疾病,治疗较困难,病情易反复,单一的药物或单一的手术治疗均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综合征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和巩固疗效,防止雷诺病的复发。在临床治疗中,多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有效的中西药内服、静脉点滴、动脉注射,或结合手术治疗,以提高疗效,控制复发。

1.中成药(1)通脉安: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每次5~10片,每日3次,口服,可连服2个月。(2)活血通脉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5~10片,每日3次,口服,可连服2个月。(3)四虫片:具有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的作用。5~10片,每日3次,口服,可连服2个月。(4)通塞脉片:具有培补气血,养阴清热的作用。5~10片,每日3次,口服。可连服2个月。(5)毛冬青片:具有活血化瘀,缓解血管痉挛的作用,5片,每日3次,口服。

2.静脉注射疗法(1)丹参注射液:10~2O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0~15次为1疗程;有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的作用。(2)刺五加注射液:60~8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0~15次为1疗程。有扩张血管,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的作用。(3)川芎注射液:200~40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10~15次为1疗程。有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扩张周围血管,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4)654-2(山莨菪碱):20~3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10~15次为1疗程。有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的作用。(5)2.5%硫酸镁溶液:10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0~15次为1疗程;可扩张血管,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根据病情可以选择以上1~2种药物,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3.股动脉注射疗法股动脉注射疗法是用高浓度的具有交感神经阻滞,扩张血管作用的药物,直接作用于血管,疗效是肯定的,较静脉滴注和口服用药效果更显著。(1)654-2:20~4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2)罂粟碱:30~6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3)2.5%硫酸镁溶液:30~50m1。(4)妥拉苏林:25~5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5)前列腺素E1:50~100μg,加入生理盐水50~100ml中。根据病情选择以上1种药物,于股动脉穿刺注药,一般7~10天为1疗程。股动脉注射疗法具体操作时,注射完药物应局部压迫3~5min,以防出血造成局部血肿。

(五)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应用天然食物为原料,立足于扶正固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食,使机体的内外环境保持统一,以达阴阳调和,扶正祛邪的目的。1.生姜、大葱、辣椒各9g,同面条煮食,趁热吃下,以出汗为度,连服10日为1疗程,每日2次。此法温经散寒,适用于雷诺病早、中期阴寒型患者。2.黄酒鳝鱼:粗大鳝鱼4~6条(每条50g以上),以黄酒适量搅拌鳝鱼,鳝鱼阴干后,去内脏,焙干研粉,贮存瓶中备用。每日2次,每次15g,黄酒2~3匙,开水冲服,或调粥服,连续2个月为1疗程。此法祛风痹,通血脉。适用于雷诺病早、中期患者。

第四节预后与调护

(一)预后雷诺病患者的预后较好,一般没有生命危险,尤其早期明确诊断,早期采用正确的治疗措施,其预后会更好。雷诺病主要是在寒冷刺激和神经兴奋为主的因素作用下,肢端动脉痉挛和血流量减少。由于末梢动脉频繁和严重痉挛,肢端小动脉出现内膜增厚,甚至出现动脉血栓或闭塞,但较大动脉(如掌弓、尺、桡动脉)则无器质性病变。至晚期,指端血循环和皮肤营养障碍,表现皮肤干燥、肌肉萎缩,严重者指端出现表浅溃疡和局限性坏疽。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多能获得较好的结果。早期治疗可获临床治愈,晚期治疗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本病的特点是易复发。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进行正确合理的治疗,巩固疗效,预防复发。雷诺征患者的肢体和生命预后,取决于原发疾病的病变性质、病变程度和治疗结果。

1.情志调理雷诺病与情志变化有密切关系。精神紧张、恐惧和情绪激动等因素,均可使脏腑功能紊乱,营卫气血运行失调,血管痉挛,加重病情。因此,应保持精神轻松、愉快,避免和消除情绪激动及不必要的精神紧张,对于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2.防寒保暖雷诺病的发生与寒冷刺激有关。寒冷可以加重肢体血管痉挛、缺血,从而使疾病加重。保暖可以缓解患肢血管痉挛,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因此,应避免患肢受寒,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冬天,更应注意防寒保暖。

3.预防外伤因患肢血管反复发生痉挛、缺血、抗感染力差,即使轻微的损伤,往往也造成感染、溃疡、坏疽等。因此应注意防止外伤。

4.严格戒烟烟草可以导致肢体血管收缩,加重患肢缺血。因此应严格戒烟,以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5.功能锻炼雷诺病患者由于肢体血管反复发生痉挛,导致肢体缺血,营养障碍。适当进行身体锻炼有利于本病康复。如缓慢行走可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改善患肢缺血状况。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一)病因病机方面据对雷诺病的四诊分析,有人认为属“四肢厥冷证”,其病因病机是“虚劳则血气衰损,不能温其四肢”[1];也有人认为属痹证[2]。蓝美成[3]认为雷诺病是气虚为本,瘀证为标,病位在四肢(四末)。根据中、西医对雷诺病的治疗研究,本病有相当明显的瘀证表现。金学仁等[4]对雷诺病的微循环指标观察,其结果与正常人比较均有异常,属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吴勇等[5]认为本病病机为寒湿客于经络,阳气闭阻,气滞血瘀,并与内在之肝脏密切相关,主张治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活血疏肝。刘艳柱等[6]认为人体四肢末端为少气、少血,肌肉浅薄的部位,“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当人体正气虚弱、卫外不固之时,寒邪乘虚而入,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脉血瘀阻塞,血行不畅而发本病。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多以阳虚,气虚为本,气滞、寒凝、血瘀为标,应治以温阳散寒、益气通络之法。

(二)辨证论治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雷诺病和雷诺征,从现代医学和中医辨证、治法、用药不同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了认识上的深入和治疗效果的提高。目前,中医治疗雷诺病以辨证施治为主,多数医家日趋重视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为主的立法,其指导下的具体选方用药和加减各有千秋,体现了同病异治精神,效果均较好[78],刘秀茹[9]将本病分为寒凝络阻,肝郁血虚型;脾肾阴虚,寒凝络滞型两型辨证论治。综合文献资料统计。临床治愈及显著好转率在75%左右,总有效率为96%左右。盛辉[10]采用健运阳气、温运气血、通络化瘀、祛风除湿治法,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32例,治愈率为78.1%,总有效率为96.9%。高广生等[11]认为雷诺现象和雷诺病的主证是阳虚血滞、痹阻脉络,以温经活络为主并随兼症加减治疗68例,主方为桂枝、生黄芪、当归、白芍、路路通、羌活、鸡血藤、延胡索。兼肝胃郁热者(32例),加柴胡、黄芪、竹茹、郁金以解郁清热。兼心阴虚者(20例),加人参、麦门冬、五味子、柏子仁、丹参养阴益心。血瘀重者12例,加王不留行、乳香、没药以活血化瘀。溃疡寒热错杂者4例,加蒲公英、玄参、穿山甲以清热解毒。病下肢者去桂枝加肉桂、牛膝、独活。结果痊愈21例(31%)显效32例(47%),追访停止治疗2年未再复发者25例。李留记等[12]采用益气养血温阳通络法治疗雷诺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方药组成为黄芪30g,党参20g,熟地黄20g,白芍20g,当归25g,丹参30g,桃仁10g,红花10g,炮姜9g,附子6g,地龙9g,全蝎6g,蜈蚣2条,甘草6g。上肢手指加桂枝、桑枝;下肢脚趾加牛膝、木瓜;冷者加重炮姜、附子之量;麻木重者,加重当归、丹参之量;冬季发作,加淫羊藿;春季加重白芍之量;夏季加麦冬;秋季加葛根;精神刺激发作者,加青皮、香附;肌肉萎缩,加鹿角胶、龟板胶。蓝美成[3]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该病取得很好疗效,认为该方有益气活血通络之功。(张海滨)

1顾伯华,主编.实用中医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33.

2柏正平.中药内外结合治疗雷诺病21例.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1):44.

3蓝美成.补阳还五汤治疗雷诺病38例.广西中医药,2000,25(3):17-18.

4金学仁,王学德.苏龙活血饮治疗雷诺氏症及微循环观察.辽宁中医杂志,1995,22(4):165-166.

5吴勇,王继仙.自拟通脉解痉散治疗42例雷诺综合征.新中医,1995,3:25-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中华络病网”相似的文章

更多>>

雷诺病疾病

㈠实验室检查 提示全身结缔组织疾病的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 免疫球蛋白电泳 ,补体值,抗天然DNA抗体,冷凝球蛋白,以及库姆斯氏(Combs)试验等,应作为常规检查。 ㈡特殊检查 1.冷激发试验 手指受寒降温后...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