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肋骨骨折

时间 : 2009-12-02 01:32:18 来源:www.yxyxjs.com

[摘要]

医学影像技术论坛 - Discuz! Archiver

[444HUVQYJF6WMWBS0RB8MD5U8VXNW0Y

  局部疼痛是肋骨骨折症状,且随咳嗽、深呼吸或身体转动等运动而加重,有时病人可同时自己听到或感觉到肋骨骨折处有“咯噔咯噔”的骨摩擦感。疼痛以及胸廓稳定性受破坏,可使呼吸动度受限、呼吸浅快和肺泡通气减少,病人不敢咳嗽,痰潴留,从而引起下呼吸道分泌物梗阻、肺湿变或肺不张。这在老弱病人或原有肺部疾患的病人尤应予以重视。在连枷胸,当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加,软化部份胸壁向内凹陷;呼气时,胸腔压力增高,损伤的胸壁浮动凸出,这与其他胸壁的运动相反,称为“反常呼吸运动”。反常呼吸运动可使两侧胸腔压力不平衡,纵隔随呼吸而向左右来回移动,称为“纵隔摆动”,影响血液回流,造成循环功能紊乱,是导致和加重休克的重要因素之一。连枷胸时胸痛和胸廓稳定性破坏更为严重,反常呼吸运动更使呼吸运动受限,咳嗽无力,肺活量及功能残气量(FRC)减少,肺顺应性和潮气量降低,常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过去曾认为,连枷胸时有部份气体随着吸气和呼气而在健侧和伤侧肺内之间来回流动,不能与大气交换,称为残气对流或摆动气,是造成呼吸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而目前认为摆动气并不存在,而连枷胸所常伴有的肺挫伤可使肺泡和间质出血、水肿、肺泡破裂和不张,是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727J10E7SDUN8526XN3BG7SNGY9N3CG5

  仅有1根肋骨骨折称为单根肋骨骨折。2根或2根以上肋骨骨折称为多发性肋骨骨折。肋骨骨折可以同时发生在双侧胸部。每肋仅一处折断者称为单处骨折,有两处以上折断者称为双处或多处骨折。序列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或多根肋骨骨折合并多根肋软骨骨骺脱离或双侧多根肋软骨骨折或骨骺脱离,则造成胸壁软化,称为胸壁浮动伤,又称为连枷胸。[美食中国]

RAMUENT1UEW6WQ2SMJSJDGNXS1S67WWK

  肋骨骨折症状多发生在第4~7肋;第1~3肋有锁骨、肩胛骨及肩带肌群的保护而不易伤折;第8~10肋渐次变短且连接于软骨肋弓上,有弹性缓冲,骨折机会减少;第11和12肋为浮肋,活动度较大,甚少骨折。但是,当暴力强大时,这些肋骨都有可能发生骨折。

8YE3CD718Y374J95CA5693MQ0YHH8Q5H

  肋骨骨折症状偶尔由于剧烈的咳嗽或喷嚏等,胸部肌肉突然强力收缩而引起肋骨骨折,称为自发性肋骨骨折,多发生在腋窝部的第6~9肋。当肋骨本身有病变时,如原发性肿瘤或转移瘤等,在很轻的外力或没有外力作用下亦可发生肋骨骨折,称为病理性肋骨骨折。

2FPN86C6N8BAP8AEP4PWN13G1PTSNMM8

yumiguzi发表于2004-12-1421:44

[讨论]如何提高肋骨骨折的显示率?<P>如何提高肋骨骨折的显示率?</P>
<P>胸部外伤肋骨骨折的漏检比较多,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胸片上不能显示出肋骨骨折,造成漏诊。一旦漏诊,很可能缠入医疗纠纷中。因此,在工作中该从那些方面注意,降低漏检?各位斑竹及同道慷慨现出您的宝贵经验,谢谢。</P>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海龙于2004-12-1421:56:26编辑过][/color][/align]

1717发表于2004-12-1615:17

肋骨骨折光拍一张胸片是不够的,一般我们是拍一张正位和一张15度左右的斜位片.

1717发表于2004-12-1615:19

特殊情况还要加拍卧位片.

12345发表于2004-12-1617:16

肋骨是弓形长骨,又分膈上肋骨和膈下肋骨,所以在位置选择上和摄影条件上不易掌握,如能检查一下患者,明确疼痛部位再以不同的摄影技术处理是会好一些的。比如,膈上肋骨一般取胸部正位,中心线靠上一点,利用斜射线将膈肌向下投影,以便使更多的肋骨暴露在膈上,采取深吸气,适当提高Kv、但对比度不宜过高。骨折多发生于5-8肋,一般都能显示,不行的话,再利用斜位或切线位。

胖子发表于2004-12-1618:35

<P>楼上几位都说的对!</P>
<P>我感觉跟诊断医生的报告单书写以及对病人的解释也有很大的关系!对于胸部外伤的病人,多体位拍片,多建议复查及进一步检查,把一些情况如实地和病人解释(:有相当部分的肋骨骨折在初次检查不能被发现),也许会减少纠纷~~~</P>

yumiguzi发表于2004-12-1620:59

<P>谢谢楼上的几位,很有收获。</P>
<P>的确单凭一张胸部正位片是不够的,作为诊断医生书在写报告时,应检查病人明确疼痛部位,结合透视或根据情况加拍斜位、卧位等,以及对病人如实地解释,取得病人的理解,会减少许多纠纷。对技师来讲,选好体位及曝光条件是更多地显示骨折的必要因素。</P>

yumiguzi发表于2004-12-1621:17

<P></P>
<P>在12345斑竹的帖子中,说“适当提高KV、但对比度不宜过高”,其含义不明白,能否解释的清楚些。是否是“适当提高KV、使对比度不宜过高”之含义?</P>

huili1982发表于2004-12-1711:24

<P></P>
<P>我补充一点,拍肋骨骨折最好躺着拍,而且要用滤线器。</P>

阿冠发表于2004-12-1723:58

受益菲浅!!

pllgh发表于2004-12-1908:16

<P>呵呵呵,长见识!</P>
<P>膈上的加大力度(加KV,时常也用加滤线器);膈下的常摄呼气卧位(用滤线器);报告时别下死结论;建议复查或进一步检查。</P>

maoxiaow发表于2004-12-1911:05

肋骨骨折是容易漏的,我认为别忘了结合病史和病人的临床表现,这是诊断的基本原则。还有别忘了一些没有移位的线形骨折,当时确实看不到,给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建议近期内复查。

yumiguzi发表于2004-12-2020:22

<P></P>
<P>哈哈,百闻不如一见,很有收益。</P>
<P>这个网站办得真是不错!!!!</P>

wzq-doctor发表于2005-1-418:25

有一台可以透视的摄片机就对了,一切问题都解决。先在透视下观察,那里有骨折就摆相应的体位照就是了。

1717发表于2005-1-421:06

<P>我们有时就是在透视底下点片的.</P>

smjxin发表于2005-1-520:47

哪些常见原因可造成肋骨骨折漏诊?</P>肋骨骨折好发生于第3~10肋,第1~2肋骨由于锁骨保护常免于骨折。肋骨骨折诊断一般不困难,但以下原因容易造成漏诊:</P>(1)肋骨骨折发生在腋部,常规正位胸片不容易发现,需要照斜位片才能显示骨折。</P>(2)照片条件过高时,第3~10肋骨骨折容易漏诊;照片条件过低时,第11~12肋骨骨折容易遗漏。</P>(3)肋骨骨折多见于成人和老人。由于老人患者常有骨质稀疏,使肋骨骨折线显示不清楚。</P>(4)由于严重的胸部外伤可产生广泛的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肺出血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影像常可遮盖骨折线,致使漏诊。这样的病例在复查时常发现肋骨骨折数目比初诊时要多。</P>(5)不按顺序观察可使骨折漏诊。

smjxin发表于2005-1-520:50

如何防止肋骨骨折漏诊呢?</P>(1)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受伤部位,采用不同投照方法和投照条件。照第3~10肋骨时应防止照片过度曝光(特别是对肺气肿患者);照第11~12肋骨时应避免条件过低。</P>(2)观察肋骨要一个一个顺序观察,对于腋部肋骨要着重观察。</P>(3)发现可疑骨折征象时,应了解病人受伤部位和压痛点,根据情况补照。</P>(4)肋骨骨折多为完全性骨折,也有不完全骨折。当不能肯定是否有骨折时,可隔一定时间复查。</P>(5)最后还应指出,X线医生的责任不只在于发现肋骨骨折,更重要的是应确定有无纵隔气肿、气胸、胸腔内出血及肺损伤等。及时指出肋骨骨折的部位、范围,对于判断胸部外伤的程度也有一定帮助。

1717发表于2005-1-520:54

smjxin版主分析的非常好,相信一定能给大家很多帮助.

awwfox发表于2005-1-1117:19

正斜位是必须的,根据病人的疼痛部位选择是前斜还是后斜,角度不宜太大,15-25度就可以。

1717发表于2005-1-1122:52

15-25度可能就已经有点大了,我们一般取10-15度.

yumiguzi发表于2005-1-1321:05

<P><imgsrc="http://www.yxyxjs.com/yxjsbbs/Skins/Default/emot/em02.gif"></P><P>smjxin版主分析的很好,大有收益。尤其是:原文[(5)最后还应指出,X线医生的责任不只在于发现肋骨骨折,更重要的是应确定有无纵隔气肿、气胸、胸腔内出血及肺损伤等。及时指出肋骨骨折的部位、范围,对于判断胸部外伤的程度也有一定帮助。]这一条,更应注意。
</P>

页:[1]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肋骨骨折疾病

肋骨骨折的病人可以用以下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 (1)X线片为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检查,主要由于其检查方便,在骨折定位上较方便,费用较低,可以观察骨折部位,也可见到肋骨骨折的骨折线或断端错位,还可以了解胸内脏...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