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melioidosis拚音LEIBIJU别名西医疾病分类代码传染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类鼻疽是类鼻疽杆菌(Pseudomo-naspseudomallei)所致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较严重,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中医释名西医病因传播途径有下列四种:①直接接触染菌的水或土壤,经皮肤破损处进入。②吸入含菌的尘埃或气溶胶,经呼吸道受染。③进食染菌饮食而得病。④被带菌吸血节肢动物叮咬而感染。中医病因季节地区本病流行于东南亚一些国家,中国在南宁地区的水和土壤中曾分离出本菌,该区的人群及家畜大多有隐性感染。人群隐性感染占流行区人群的7%一10%。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中医病机病理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流行区任何原因不明的化脓性疾病及发热均应考虑本病。按具体情况送血、痰、脓液、尿、脑脊液、各种渗出物作涂片、培养或动物(豚鼠等)接种,可分离出病原菌。双份血清的血凝、凝集及补结等抗体有4倍升高者也具诊断价值,单份血清测定如血凝≥1:80、补结≥1:8等也有一定参考意义。发病病史潜伏期一般为4-5d。症状体征实验室意外感染后约3d发病,但也有长达数年或数十年者。临床上分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起病急,有
寒战、发热、咳嗽、
胸痛、脓血痰、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出现多处化脓性病灶,如皮下、肺、肝、脾等处
脓肿及
骨髓炎;化脓性淋巴结炎、
肾盂肾炎等。部分病人以继发性脓肿为主要表现,有瘘管形成;长期迁延不愈,发热则不著,称慢性型。体检电诊断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血液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预后并发症西医治疗病人应予隔离,其排泄物及分泌物用含氯石灰(漂白粉)消毒。抗菌药物的选择宜以药敏试验为依据,疗程至少30d。常用四环素或氯霉素(两者的成人量每日为2一3g,分次口服,儿童每日为40mg/kg)、卡那霉素(成人每日1.5一2.0g,分次肌注)、复方磺胺甲f唑(复方SMZ-TMP)(成人每日2一3次,每次2片)。抗菌药物宜联合(卡那霉素和四环素等)或交替使用,症状改善后即减量。肺炎、严重毒血症等患者需静脉内给药,短期内可用较大剂量,但需严密观察副作用。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康复预防历史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