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疾病化验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计数多在2-4×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正常。
二、骨髓象:一般正常,典型患者呈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碍。
三、粒细胞边缘池的检查。
四、粒细胞储备的检查。
五、白细胞凝集试验和血溶菌霉及溶菌酶指数是检测是否有粒细胞破坏过多的方法,但有假阳性出现。
・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1、低增生性白血病:临床可见贫血、发热或出血,外周血常呈全血细胞减少,可以见到或不能见到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减低,但原始粒细胞>30%。而白细胞减少则幼稚细胞数少见,且无出血,无明显贫血现象。
2、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或急或慢,多有出血、贫血表现,白细胞减少,尤以中性粒细胞明显,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明显减少,骨髓呈三系细胞减少。而粒细胞缺乏症则发病急,无出血,贫血不显,白细胞分类以粒细胞极度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正常,骨髓象呈粒系受抑,成熟障碍。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见溃疡性咽峡炎、粒细胞减少,易与粒细胞减少症混淆,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片中可发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且血清嗜异凝集试验阳性.
・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的并发症
(1)口腔感染:这是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可见扁桃体红肿,咽部粘膜溃疡,继而可有坏死水肿,粘膜潮红及颈淋巴结肿大等。
(2)急性肛周脓肿:可迅速形成溃疡、坏死及假膜。
(3)全身各系统感染:败血症是本病的主要威胁,致死率高达30%~40%。
・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疾病的治疗
急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恶性肿瘤,骨髓抑制疗法或免疫抑制疗法有关的获得性暂时性急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处理是不同于先天性或慢性中性白细胞的。患者感染时可能仅表现为发热。感染是本病主要的死亡原因,因而对感染应高度警惕。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挽救生命。若怀疑由于药物诱发的急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应立即停用可能有害的药物。
对急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热患者,开始可凭经验选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怀疑有严重感染的患者,在化验检查的同时,通常从静脉给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在大多情况下,即使怀疑或证实
菌血症,输入血管的导管可适当保留,然而导管仍应尽可能快地撤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管相关感染的最常见的致病菌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常对抗生素治疗有效。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sp,棒状杆菌sp或念珠菌sp感染时一般需撤去导管并给抗生素治疗。
应根据特定情况下主要的感染病原体对抗生素敏感性来选择治疗方案。当开始治疗时应考虑到该方案可能的毒性。
由于病原体扩散的危险和可能随之而来的耐药菌感染,不宜任意的选用治疗方案,包括凭经验使用万古霉素作为开始治疗急性中性白细胞发热。若培养阳性,则应调整使用与之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通常至少持续7~10天。若在72小时内退热,抗生素应持续至少7天,直到感染的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尽管抗生素治疗常持续至中性粒细胞>500/μl,但在特殊病例须另行考虑抗生素治疗停止的时间,特别对那些长期中性粒细胞减少而感染症状和体征已消退的患者尤应如此。
发热在72小时内不能消退,尽管已凭经验给予抗生素治疗,提示非细菌性病因或细菌对所选的方案药物产生耐药性;伴有第二种细菌感染;血清或组织内抗生素浓度不足;或血管局部感染(如脓肿)。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发热到第4或5天应作严格地检查。若临床病情改善,原先使用的抗生素方案可持续进行。若在恶化,应更换抗生素方案。在许多情况下,在方案中凭经验加入万古霉素是确当的。由于真菌感染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持续发热的重要病因,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7天,体温未退的中性白细胞减少患者应经验性在方案中加入两性霉素B。若经验性抗生素治疗3周后包括两性霉素B2周,患者热未退,应考虑停止所有抗生素,同时诊察发热病因。
对非发热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的作用仍有争论。甲氧苄啶-磺胺甲唑(TMP-SMX)对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和细胞免疫损伤的非中性白细胞减少患者可有效地预防卡氏肺囊虫
肺炎。在预期极度中性白细胞减少一周以上的患者使用TMP-SMX也可降低细菌感染率。TMP-SMX预防性治疗的缺点包括副反应,潜在性抑制骨髓和发生耐药细菌及口腔念珠菌玻使用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fluconazole)预防真菌感染高危病例(如骨髓移植后)已作评估,但全身性抗霉菌药预防疗法在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中作为常规治疗之一是不宜提倡的。
应用糖皮质激素类固醇,雄激素和维生素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中性白细胞,结果并未奏效。两种细胞因子,G-CSF和GM-CSF已广泛应用于严重的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BMT后和强烈化疗后)以预防发热和感染。细胞因子疗法费用昂贵,若发生中性白细胞减少的危险率≥30%,G-CSF的花费是值得的。一般在化疗完成后24小时注射G-CSF,剂量5μg/(kg。d),皮下注射。G-CSF和GM-CSF可加速BMT和强化疗患者中性白细胞数回升至>500/μl。
生理盐水或过氧化氢漱口液每隔数小时一次,麻醉啶(苯唑卡因15mg每3或4小时1次)或氯己啶(chlorhexidine)口腔冲洗(1%溶液)可缓解由于口咽溃疡引起的不适。口腔真菌感染可用制真菌素液口腔漱洗(40万~60万u每天4次)。急性粘膜炎应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参与讨论,获得分享!谈谈你对此疾病的认识与了解,和关注的朋友一起分享!已有0位网友参与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