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2 12:20:12 来源:drliujing.haodf.com
粒细胞缺乏症_空军总医院刘静大夫个人网站
粒细胞缺乏症是指由于化学、药物、放射或感染等因素导致骨髓粒系造血受抑,外周血中粒细胞急剧减少,中性粒细胞低于0.5x109/L。临床上以急性发热、感染为主要表现。
一.导致粒细胞缺乏的病因有:
4感染各种病原体均可引起
6骨髓浸润白血病、骨髓瘤、转移瘤细胞浸润,或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影响正常骨髓造血
表1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症的药物
类别药物细胞毒类药烷化剂、铂类、抗代谢药、蒽环类药、长春碱类药物、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等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保太松、安乃近、吲哚美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抗生素氯霉素、磺胺类、头孢类、链霉素、甲硝唑、青霉素等抗结核药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疟药奎宁、扑疟喹啉、伯氨喹啉、乙胺嘧啶等抗病毒药更昔洛韦、膦甲酸钠等抗甲状腺药硫氧嘧啶类、他巴唑、甲亢平、甲硫咪唑等降血糖药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磺胺丁脲、糖适平、达美康、美吡达等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普萘洛尔、普鲁卡因酰胺、茚满丙二胺等降压药利血平、肼苯达嗪、甲基多巴、卡托普利等利尿药汞利尿剂、乙酰唑胺、氯噻酮、氯噻嗪、利尿酸、氢氯噻嗪等免疫调节药左旋咪唑、硫唑嘌呤、麦考酚吗乙酯等抗精神病药苯妥英钠、巴比妥类、三环类抗抑郁药、氯丙嗪、地西泮等抗组织胺药苯海拉明、去敏灵、异丙嗪、安他唑啉、氯苯那敏等其他甲氰咪胍、甲苯达嗪、砷剂、甲氧氯普胺等
二.临床表现
发热、畏寒,可出现口腔、咽部、鼻腔、肺部、皮肤、肠道、肛门或其他部位感染。感染部位邻近的淋巴结可出现肿痛;病情进展快,感染不易控制,严重者出现败血症,可并发感染性休克,导致死亡。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小于2.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x109/L。
2.骨髓象粒细胞多呈严重抑制,中幼粒细胞以下显著减少,有时仅剩下原粒及早幼粒细胞。
1.去除病因停止使用有关药物,脱离接触化学毒物、放射线、放射性核素等致病因素。
2.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严重粒细胞缺乏患者应安置在经过严格消毒的隔离病室。患者要注意口咽部清洁,1:2000氯己定溶液、3%碳酸氢钠溶液或1%双氧水含漱。1:2000氯己定溶液坐浴。有条件者可给予丙种球蛋白静滴。
3.积极控制感染及早给予足量的有效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选择应以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为依据。在未取得此项结果时,可根据感染灶和临床表现来估计。
4.升粒细胞药物
重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重组人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常用剂量为2-5ug/kg.d,至中性粒细胞>0.5x109/L或感染基本控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