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民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系统的
恶性肿瘤,它的发生与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免疫细胞恶变有关,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淋巴瘤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我国每年初发患者约4.5万人,死亡人数超过2万人,世界上发达城市中淋巴瘤的发病率大约为10―11/10万。
临床医师和患者在淋巴瘤的诊治过程中需要始终明确三方面内容:淋巴瘤的病理类型、淋巴瘤的扩散情况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治疗策略。
按病理学特点的不同,淋巴瘤可分成
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前者约占淋巴瘤总数的12%,多见于青年人群,其进展缓慢、对脏器侵犯较少并且对治疗较敏感。HD的首发症状往往是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以及皮肤
瘙痒等。而NHL淋巴结肿大具有跳跃性扩散和淋巴结外侵犯的倾向。同时,淋巴瘤患者常有发热、
消瘦及
盗汗等全身症状。
淋巴瘤的治疗策略是以化疗为主的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ABVD(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花碱、氮烯咪胺)方案是HD的首选化疗方案,共计6至8个疗程。如治疗失败,则考虑大剂量化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NHL的病理亚型多达二十余种,各种亚型相应的治疗方案亦有不同。惰性淋巴瘤发展缓慢,目前主张姑息性治疗,如局部放疗和小剂量化疗等。侵袭性淋巴瘤病情进展迅速,以化疗为主,大多可采用标准治疗方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总疗程不少于6次。对于化疗有效而缓解期短、难治易复发的侵袭性淋巴瘤也可考虑全淋巴结放疗及大剂量联合化疗后进行自体或异基因骨髓移植。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年来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可显著提高完全缓解率和延长无病生存时间,CD20单克隆抗体(Rituximab,美罗华)的疗效已经获得了充分的临床验证。
在淋巴瘤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不仅接受药物干预,亦应注意平时的饮食、作息及自我观察等方面。例如,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化疗后低细胞期间减少外出,并监测体温,必要时服用药物预防感染;注意淋巴结消长情况,遵医嘱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宜选用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各种水果及新鲜蔬菜,忌刺激胃肠道的饮食;注意有无腹痛、腹泻、黑便等胃肠道症状;注意有无皮肤肿胀、结节、红斑及瘙痒等表现。
(作者为上海交大医学院瑞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即将到来,由淋巴瘤健康家园主办的“关爱・无处不在――2008世界淋巴瘤宣传日活动”将于9月13日9:00-12:00在世纪公园湖中心会议室举行,由国内淋巴瘤权威专家现场义诊,解答有关淋巴瘤诊疗和康复方面的咨询。读者可拨打淋巴瘤健康热线:800-820-5712(固话)/400-800-5712(手机),或登陆:www.LBL.com.cn索取邀请函,届时持加盖公园章的邀请函进入公园,至会议厅签到并领取义诊卡,可随行带一人,入场券只限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