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流行性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理改变

时间 : 2009-12-02 20:48:08 来源:jbk.panjk.com

[摘要]

【病理改变】 在立克次病中,本病和落矶山斑点热的小血管病变一般较著,呈增生性、血栓性或坏死性。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增生,形成血栓,血管壁有节段性或圆形坏死。血管外膜有浆细胞、单核细胞...

【病理改变】

在立克次病中,本病和落矶山斑点热的小血管病变一般较著,呈增生性、血栓性或坏死性。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增生,形成血栓,血管壁有节段性或圆形坏死。血管外膜有浆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因而血管周围出现具一定特征性的粟粒形“斑疹伤寒结节”或肉芽肿。此种病变遍布全身,尤以皮肤的真皮、心肌、脑、脑膜、睾丸间质、肾、肾上腺、肝、肺泡壁等处较著,引起了临床上各种相应症状,如皮疹、心血管功能紊乱、神志改变、脑膜刺激征、肝功能损害、肺炎、休克等。

中枢神经系中以大脑灰质、小脑、延髓、基底节、脑桥、脊髓等部分的损害占重要地位,其严重性和弥漫性致使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在体温下降后仍可延续多时。

除斑疹伤寒结节外,本病以全身毒血症症状为其早期表现,而无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常见者有支气管肺炎、脑膜脑炎、蛛网膜微小出血、肝肾浊肿等。脾呈急性肿大,网状内皮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均见增生。肾上腺有出血、水肿和实质细胞退行性变。

【流行病学】

本病呈世界性发病。在1918~1922年间,前苏联和东欧有3000万人曾患本病,约300万人死亡。我国自1850年至1934年间,由于灾荒、战争等原因,曾发生15次较大的流行,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近年来,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发病已大为减少,主要见于非洲,尤以埃寒俄比亚为多。解放后由于人民生活改善与防疫措施加强,本病在国内已基本得到控制,仅寒冷地区的郊区、农村等有散发或小流行。

(一)传染源 病人是本病的唯一或主要传染源。病人自潜伏期末1~2天至热退后数天均具传染性,整个传染期约3周,但以第1周的传染性为最强。病原体在某些患者体可长期潜伏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人体免疫力相对降低时即增殖而导致复发。上一页1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相似的文章

更多>>

流行性斑疹伤寒疾病

(一)血尿常规 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内,约1/4在1万/mm3以上,少数低于5000/mm3,血小板数一般下降,嗜酸粒细胞显著减少或消失,蛋白尿常见,偶有红,白细胞及管型。 (二)血清免疫学试验宜取双份或三份血清标本(初...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