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2 21:26:22 来源:www.80075.com
今年初春,我国某些城市发生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疾病,一度引起人们,尤其是家有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们的恐慌。这种使人恐慌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发病早期和发病时它有什么样的表现?我们应该
今年初春,我国某些城市发生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疾病,一度引起人们,尤其是家有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们的恐慌。这种使人恐慌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发病早期和发病时它有什么样的表现?我们应该怎样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防患于未然呢? 我值班的一个晚上,在传染科病房接诊了急诊室送来的一个昏迷小女孩。她父亲着急地告诉我说,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很早起床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可下午放学回到家就说头痛,接着呕吐,很快昏迷不醒。根据患儿父母提供的病史和当时的流行情况,初步判断孩子可能患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征得父母同意后立即给患儿做了腰穿,取脑脊液送检,结果发现了脑膜炎双球菌,确定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时有效治疗后,患儿康复出院。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引起发病的元凶是脑膜炎双球菌。人类上呼吸道是脑膜炎球菌唯一的自然生存环境。在每次流行中,大约50%以上的正常人鼻咽部可以检查到脑膜炎双球菌,因为健康带菌者无任何临床表现,所以不容易被人们发现,从而对周围人群带来很大的潜伏性危害。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健康带菌者和病人,主要经过呼吸道感染,即通过打喷嚏、咳嗽等形成的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人在社交活动中接触到病原体,可以罹患此病。此外,密切接触,比如大人抱小孩、喂奶、接吻、同睡等,对婴幼儿的传染危险性较大。5岁以下,特别是6个月到2岁的儿童比少年和成年人更容易得病,使流脑在儿童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究其原因是因为6个月到2岁的儿童,其体内能抗病的一种称作特异性抗体的物质较少甚至缺乏,一旦接触到流脑病原菌,就容易被感染患病。 流脑发病季节多在冬春季,一年中以头年11月至次年5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加速流行患病的因素有人口流动,长期在室内生活,空气不流通,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由于脑膜炎球菌有不同亚型,一旦得病恢复后,仅对同型脑膜炎球菌具有长期免疫能力,而对其它亚型无免疫能力。因此有被其它亚型感染而再次得病的可能。 该病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昏,精神差,不想吃饭,咽痛,咳嗽,鼻塞。很快发生寒颤高热,体温高达40℃左右,剧烈头痛,精神萎靡,伴有喷射性呕吐,即突然将食物或水吐出较远的距离。大部分病人可以看见躯体皮肤上有红色瘀点瘀斑。此时为流脑典型病人。重者会进入昏迷状态,肢体抽搐,反复惊厥,或有休克发生。若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正确,感染严重,或原来有其它慢性疾病,此时病情会更加严重,致使呼吸衰竭而死亡。极少数病人以慢性发病为主要表现,此种病例多见于成年人。 罹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后,可以并发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等。重症患者恢复后可留下后遗症,如脑积水,动眼神经麻痹,耳聋,失明,肢体瘫痪,癫痫,精神障碍等。由此可见流脑可能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终生危害,严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与预后差相关的因素有:疾病为暴发型,即患病来势凶猛,或2岁以下婴幼儿患病,老年人患病预后差;发病时有反复惊厥发生,持续昏迷者预后均不好;若治疗较晚,不彻底者,较易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预后不好。 在冬春季节,一旦发现可疑发热病人,除了应该立即送医院就诊外,家庭也要注意采取防范措施。要注意室内开窗通风,将被褥拿出去晒太阳。冬春季尽量少带学龄前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少去电影院、商场等地。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最重要的是按规定及时进行预防接种,这样可以保护人群少发病或不发病。一旦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应收治到具备消毒隔离条件的传染病房。需要按呼吸道传染病采取严格的空气隔离措施,家人不可以陪护,不可以直接面对面近距离探视。 患病后饮食方面以清淡流质饮食为主,发热时多喝水,不喝含碳酸的饮料,因为含碳酸的饮料会加重腹部涨气。高热时病人出汗较多,需要适当补充盐分。营养方面以容易消化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为主。昏迷病人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舌咬伤和误吸,并定时翻身拍背,促进和帮助将痰咳出。长期卧床病人也需要定时翻身拍背以及按摩身体受压部位,避免继发呼吸道感染和褥疮。 综上所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其发病时的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头痛,呕吐,随后出现皮肤粘膜的瘀点瘀斑,部分患者有脑膜刺激征。多在冬春季发病,儿童相对发病率较高,病死率较高,患病后部分患者遗留后遗症。及时诊断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后遗症。预防该病的措施主要为进行流脑菌苗免疫注射,早期发现和隔离病人,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药物预防。 什么是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是脑膜病变时脊髓膜受到刺激并影响到脊神经根,当牵拉刺激时引起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的一种病理反射。临床上可见于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时。 具体检查内容 克尼格(kernig)征:病人取仰卧位,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均呈直角,医生以一手按握膝关节上方另一手托住足跟部并向上抬举使膝关节被动伸展,正常人大腿与小腿可成角大于135°。如伸展小腿与大腿夹角小于135°,或大腿后屈肌紧张有明显抵抗并伴有痛即为阳性。 布鲁斯基(brudzinski)征: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医生以手托起头部使其下颌接近前胸部,如颈部有抵抗及颈后疼痛感,同时两下肢髋关节反射性屈曲即为阳性。 冬季谨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王 萍
Tags:本文来源:本站作者:编辑06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中国论文网上一篇:上一篇:请注意保护您的心脏下一篇:下一篇: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