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飞头部可见受伤后留下的
疤痕■床和床之间距离三四十厘米■摄/本报记者朱斌 一个挤了12个学生的宿舍内,床竟然成了祸害。
张鹏飞,赵县南白庄人,男,13岁,现就读于赵县博凯学校(系私立学校)。5月29日13时左右,小鹏飞在学校宿舍从约2米高的床上坠下,头磕到下铺的三角铁上。赵县人民医院诊断为颅底
骨折,是否会留下后遗症需3个月后才能得知。
为此已花费近万元的张鹏飞家长质问学校,如果不是床和床之间的距离太近,孩子掉下去就不会磕到床边上,出现危险。
事发
男孩踩到枕头滑下床
昨日,记者在赵县人民医院外二科病房见到了张鹏飞。张鹏飞的母亲白素缺介绍,小鹏飞目前仍未完全恢复记忆和思维能力,一用脑子头就疼得厉害。
据白素缺介绍,小鹏飞目前上小学六年级,平时在学校寄宿,居住的是一间12人的宿舍,睡上铺。
5月29日13时,小鹏飞准备午休时不慎踩到枕头,从约2米高的床上掉下,头磕在下铺的床沿上。
白素缺说,学校可能是怕她着急,通知她小鹏飞的耳朵被磕了一下,并没有大碍。可见到儿子后,白素缺慌了。
“耳朵、鼻子、嘴里都出血了。可能是由于疼得厉害,儿子的头发都被汗弄湿了,一绺一绺的,我怎么喊他都不应声。”白素缺回忆起来,仍身子发抖。
这时,白素缺才得知儿子在床上掉下来,是头磕到床的三角铁上。在诊所进行了简单处理,耳朵缝了三针后,学校老师帮忙找来一辆小货车将张鹏飞送到赵县人民医院。
后果
颅底骨折长时间
昏迷 白素缺说,张鹏飞15时左右被送到医院,距离事发已有2个小时左右。在路上,张鹏飞一直昏迷,鼻子、耳朵、嘴里往外流血。“当时我已经懵了,是他爸爸一直抱着他。”
赵县人民医院外二科王主任介绍,张鹏飞被送到医院后,医护人员立即对其进行了抢救。经检查,张鹏飞颅底骨折,脑内有两个血肿。
“两个血肿的血肿量都在40~50ml,这个量可以开颅手术,也可以保守治疗,为了孩子以后的生活我们采取了保守治疗的方案。”赵县人民医院外二科王主任说。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医护人员日夜检查鹏飞的瞳孔,白素缺夫妇及亲属日夜围坐在旁边。“我们两个人一组,日夜围在旁边。大夫说为了防止鹏飞睡死过去,我们每2个小时喊醒他一次。”白素缺说。
据白素缺介绍,入院后小鹏飞重复说得惟一一句话就是“疼”。这个情况13天后才得到改变,张鹏飞说了一句完整的话“妈妈,我这是在哪儿?”
“那天,我和他(张鹏飞)姨看着他。我就喊‘丑小(张鹏飞的小名)、丑小,睁开眼看看妈妈’,没想到他就醒了。”白素缺说。
那是6月13日上午8点,当时她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昨日,记者见到了张鹏飞。他说当日13点午休铃响了,他想调一下头睡觉,不小心踩到了枕头,随后的事情就不记得了。
记者让他再想一下,小鹏飞就皱起眉头,小手按住眉心。白素缺告诉记者,儿子一用脑子头就疼,许多以前的事情也不记得了。
王主任说:“鹏飞的脑内有两个血肿,会出现
剧烈疼痛。目前,鹏飞的记忆和思维还不太好。”据王主任介绍,脑神经恢复比较缓慢,需要3个月后才能知道会不会有后遗症。
校方
垫了2000元为学生治疗
20余天的住院治疗,张鹏飞家已花费近万元费用。张鹏飞父母多次找到校方协商,希望校方出一部分钱,为儿子治病。
6月18日,事发近20天后,在当地派出所的干预下,双方签订初步协议,校方垫资2000元为张鹏飞治疗。
按照有关规定,寄宿式学校每个宿舍住宿生不应超过8名学生,但是张鹏飞的宿舍却住着12个学生。张鹏飞的家长表示,如果不是床和床之间的距离太近,儿子掉下去就不会磕到床边上,出现危险。
博凯学校校长田宗林说,他们办学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但治疗还没有终结,校方在张鹏飞摔伤这件事上有没有责任,他不好回答,应该由司法机关去处理。
对于超员问题,田宗林说这是历史问题,学校生源很多,但他们会于7月2日解决此事。
教育局
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
赵县教育局主管信访、学校安全的纪检书记陈瑞刚介绍,2006年冬天在对全县学校进行拉网式检查时就发现博凯学校宿舍存在超员的现象。
“当时,我们就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疏散学生。按规定每个宿舍住宿8个学生,没想到学校并没有照办。”
陈瑞刚说,6月5日赵县博凯学校向教育局上报了事故情况。当天,赵县教育局便到该学校进行事故调查,发现仍存在学生宿舍超员现象。
教育局命令博凯学校保留现场,并于13日再次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博凯学校按规定进行整改。同时,教育局对双方进行了积极协调。
陈瑞刚表示,张鹏飞摔伤学校应承担管理责任。接下来教育局会以此事故为契机,加强学校安全方面的监查力度,尽量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文/本报记者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