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旅途
精神病
赵振环
近日,与在公安系统工作的老李叙谈。他告诉我,最近发
生的一凶杀案,疑犯是一位四川籍26岁梁姓农村女子。不久前,
为了赚钱,她东拼西凑一点盘缠与弟结伴踏上往广东打工的行
列。原本在襄樊换乘到广州的火车,却搭错车到了郑州,经查
询好不容易挤上开往广州的火车。不久,她突然出现恐惧,觉
得有人监视跟踪她,并听到那帮人说:“只有两姐弟,只要把
她弟弟干掉就可以把她卖掉。”她甚至不敢进食,害怕盒饭被
人下毒。她告诉弟弟并向列车员反映,他们都认为没这回事,
但她认坚信有人要害她。车到广州,她狂奔乱跑,称有人追杀,
而与弟弟走失。次日,误杀了她认为追杀她的一名陌生女子而
被收审鉴定。经医生诊断,她认为患了
旅途精神病。对此,老
李觉得纳闷,弄不清楚何谓旅途精神病。
我告诉老李,旅途精神病近年有增加趋势。早在1961年就
有人报告乘长途火车诱发精神病。这是因为在长途旅行中,由
于躯体过度
疲劳,睡眠营养水分缺乏,体力消耗,担心财物被
盗等而诱发精神病。起病前多有明显的精神应激。精神症状主
要表现为片断妄想幻觉,言语行为紊乱等。特点是起病急,病
程短暂。停止旅行与充分休息之后,一般数小时至一周内自行
缓解。然而,该病往往在病态支配下,出现伤人毁物行为,造
成社会危害,应加以防范。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量民工涌向沿海发
达地区打工。由于旅行时间长,乘车拥挤,食睡不好,精神紧
张,易诱发精神病。这是旅途精神病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
此,提醒外出找工作的人们,对困难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应
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应付方法,结伴而行,相互照应,并要注
意足够的睡眠和饮食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免旅
途精神病的发生。(本文作者系广州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广
州市精神病医院党委书记、副主任医师)你知道吗?中医也能
抢救内外妇儿等各科急症―――
急救,选西医还是中医
本报记者张乐人实习生陈丽贞通讯员张伟程中医急救不是
神话
最近,一个中年男子突发急性心肌梗塞,被亲友送到广州
中医药大学第一附院急诊科抢救时,心脏已经停止跳动,医护
人员立即为病人做心脏电击,同时注射升压的中药针剂,经过
一个小时的复苏抢救,病人恢复了心跳。其后,医护人员用中
药为病人治疗一个月,病人完全康复出院。
“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中医不外是‘三个指头,一
个枕头再加一个药煲’,只能解决慢性疾病与奇难杂症,而抢
救急症则是西医的‘专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院急诊
科陈镜合主任对记者说。他指出,事实上,传统中医也能治急
症。如古代用独参汤治虚脱和大出血,用针灸治疗急性
腹痛等。
今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急救水平已发生了
划时代的飞跃。
据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院急诊科是广州地区最早参
加120急救中心的单位之一。这些年来,以“先中后西,能中不
西,中西结合”为宗旨,已发展成为全国中医急症治疗中心。
平均年急诊量达6万人次,急诊出车1500次以上,急诊病种包括
内外妇儿以及骨伤,如颅
脑外伤、刀枪伤、大出血休克、急性
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急腹症、
毒蛇咬伤等一百多种,
急救病种与人数均列广州各医院前三名。由于该院急救成绩突
出,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中医急症先进单位”,深受市民的
好评。
中医的刀重露锋芒
中医向急救领域的挺进,在创造中国独特的新型现代化急
救医学方面步上了新台阶。
中医疗法是一种自然疗法,在全世界越来越受到重视。现
代中医急救治标又治本,与西医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
是副作用少、后遗症少、并发症少且能提高免疫力。陈镜合有
一个形象的比喻:正如除草,不但把草连根拔掉,而且吸干土
壤里的水分(改变内环境),让它不适宜草类生长。其次是经
济价值低,方便使用。中药比西药便宜好几倍,如使用西药抗
生素类,一天要花费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而使用中药清开灵针
剂却只需20多元。其三是中医重宏观治疗,可弥补西医微观治
疗的某些不足。应用中药辩证施治,往往能把一些西医无法找
出病因一时无法下药的怪症迅速治好。
目前,中医界经过多年努力,改变了过去口服药液效果慢
的状况,把中药制成针剂,用于肌肉注射与静脉滴注,如清开
灵、醒脑静、生脉针、参麦针、丹参针、川芎嗪针等数十种中
药针剂都有显著疗效。当然,传统的煎药口服、针灸、按摩、
膏、丸、丹、散等,仍是重要手段。
现代中医除运用这些手段进行抢救外,更着重综合处理。
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可取长补短,如急性心肌梗塞无
明显合并症的,在严密的心电监护下,单纯中医药治疗疗效就
不错;如有明显合并症的,则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结合处理,
大大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至于中医手术,陈镜合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古代名医
华佗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在中药麻醉剂―――“麻沸散”的麻
醉下进行开颅手术了。外科手术不能视为西医的专利。随着中
医界对外科手术的重视与投入,很多手术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
同级西医院水平。
中医明天再创辉煌
中医急救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纯中医急救本身仍存在
许多不足:中药针剂少,手段不多,中医人员的素质还存在差
距等。而在观念上,人们依然信任西医急救多于中医急救,在
医疗立法仍未完善的情况下,有些病人家属一旦见中药疗效没
有立竿见影就要求改用西药。目前,中药剂型改革也困难重重。
获得申报批准不易,投入资金有限,再加上研制剂型的技术难
度较大,研制一个药至少要五年。显然,无论硬件软件,中医
急救还只处于起步阶段。
许多中医人士认为,中医急救要闯出新路子,一定要对中
医药进行改造,发挥自然疗法的独特优势的同时,更要应用现
代科学技术。现在社会上还有一些人,一见中医引进现代科技,
便认为是“西化”,这是形而上学。其实现代医学中的CT、超
声、生化……纯属自然科学技术,西医可引进,中医也可引进。
而且,中西医本来就不应截然分开,而应建立起一种互相沟通
的机制。应用现代科技以及中西医结合进行急救应该是未来发
展的趋向。
人们相信,中医的明天,将会再创辉煌。
《华南新闻》 (1999年01月25日第3版)
人民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nfo@peopledaily.com.cn电话:(010)65092993 (010)6509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