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初步研究青岛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HRV)性
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
轮状病毒性肠炎与母乳喂养的相关性及母乳喂养在各不同年龄分组中的作用;讨论携带A组轮状病毒的母体母乳喂养潜在的危险和可能的干预措施,从而为指导母乳喂养提出更加合理的方案。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4年12月间,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就诊的,0~12个月龄,在青岛生活的
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520例及其中所有母乳喂养的母乳标本396例。依据喂养的方式不同分为:母乳喂养(包括纯粹母乳喂养和以母乳喂养为主的婴幼儿)396例和非母乳喂养(主要为人工喂养奶粉的婴幼儿)124例;按照年龄的不同分为:0~6月龄患儿和7~12月龄患儿;选用由A组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包被的胶体金方法作为筛查实验,所有阳性标本再用RT-PCR方法检测确认。对所有RT-PCR方法确认后的检测结果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所有的母乳标本及其对应患儿感染的阳性率进行配对研究,并对母乳与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青岛地区的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率为31.2%。其中以喂养方式分组中,母乳喂养阳性率为26.8%,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45.2%(P0.05);在不同年龄组中,0~6月龄患儿轮状病毒阳性率为19.5%,明显低于7~12月龄患儿36.9%(P0.05)。不同年龄和喂养方式间的比较中,母乳喂养在0~6个月龄和7~12个月年龄段的感染率均明显低于非母乳喂养(P0.05)。母乳喂养组中,母婴配对检验即对所有母乳标本及其乳儿的粪便轮状病毒阳性率比较:母乳轮状病毒阳性的患儿其粪便轮状病毒总的阳性率为87.5%,明显高于母乳轮状病毒阴性组的乳儿5.1%,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母乳喂养在婴幼儿轮状
病毒性腹泻的病毒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0~6月的婴幼儿从母体先天获得的保护性抗体及从母乳后天获得的非特异保护可能是其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较低的原因;7~12个月的母乳喂养组婴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