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引起大部分婴幼儿腹泻的“罪魁祸首”是“轮状病毒”。
它是一种导致6个月-2岁小儿腹泻常见病原体,今年夏季曾比较猖獗。一般10-12月也是该病毒的高发时期,占所有肠道感染病因的50%以上。尽管每个婴幼儿在家长的怀抱里被呵护颇佳,但其娇弱的身体对病毒的入侵还是防不胜防的。
飞沫、粉尘以及不干净的食品等都是“轮状病毒”潜入婴幼儿体内的载体,通过呼吸道深入肠道,“轮状病毒”就开始在婴幼儿体内定居、繁殖,最终演变为肠道病毒而肆虐。
轮状病毒”容易损害小肠内壁的绒毛结构,而绒毛结构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通道,难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导致肠道内渗透压增加,进而引起肠壁内血管里水分渗透到肠腔。婴幼儿感染此病毒后,起病急,经常表现是发热、
呕吐、腹泻,孩子每天都要拉10多次大便,刚开始还是蛋花样,后来基本上都是水。有时早期可有点
咳嗽、
流鼻涕等症状,严重腹泻时患儿会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表现乏力,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低容量性休克,继发脑炎等并发症从而可危及生命。
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冬季腹泻,即“轮状病毒性
肠炎”,潜伏期约2-3天,大多症状较轻,病程一般5-7天。少数婴幼儿可能会产生脱水等危险情况,但只要家长及时送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不规范的诊所,对于此类属于病毒感染的婴幼儿腹泻,不认知,往往采用抗生素治疗。事实上,该病的治疗不能盲目使用抗生素,除非有
细菌感染并发症外,使用青霉素或先锋霉素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加重腹泻症状,故应慎用抗菌素,可选用抗病毒的药物。婴幼儿肠道发育尚不完全,不宜用治疗成年疾病惯用的止吐或止泻药,那样会使原本不能消化吸收的刺激物渗入肠壁组织,延迟恢复的时间,导致长期腹泻。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可使用微生态制剂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最好的治疗方案是口服妈咪爱散剂、斯密达、整肠生等肠道益生菌药物。及时补充丧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等措施进行治疗。并调整饮食,腹泻期间以稀饭、米汤为主,暂停喝牛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针对“轮状病毒”的减毒性疫苗。主要对象为6个月至1岁半的婴幼儿。家长可考虑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