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麻风病日・世界抗癌日・世界
青光眼日・世界卫生日推荐到首页 □赵新娟侯春玲 《解放军健康》2009年第01期1/4页1234
1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世界麻风病日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最初叫作国际麻风节,时间在每年1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这一卫生日是由法国慈善家佛勒豪(RaoulFollerean1903~1977)律师于1954年在巴黎发起、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设立这一卫生节日的目的是为了广泛宣传麻风病防治知识,消除人们对麻风的误解和
恐惧感,使人们正确认识麻风病、宽容地对待麻风病人,改善麻风病人的生活境遇。为此,佛勒豪曾孜孜不倦地进行过32次环球旅行,访问过5大洲的102个国家,并以其满腔的热情、伟大的同情心和能言善辩的口才,向各国政府首脑、企业家及民众进行游说,鼓励人们尽可能地多为麻风病人做些事情,促进消灭麻风病这一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人类造福。1966年起,他又先后倡导成立了欧洲麻风救济会联合会(ELEP)及国际麻风救济会联合会(ILEP)。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据估计,全世界现有麻风病人约一千万左右,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该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并往往表现为肢体畸形。畸形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原发性畸形和继发性畸形。原发性畸形是由于麻风杆菌感染直接导致组织反应而引起的,如手、足及角膜保护性感觉丧失,脱眉和睫毛脱落,爪形指、
垂腕等。继发性畸形是由于身体麻木部位的损伤而引起的,如手足皲裂、伤口和足底溃疡,手足指趾缺失、
角膜溃疡和足骨破坏等。由于该病有一定的传染性,长期以来社会上对麻风病人存在着严重的偏见、歧视和恐惧。
国际麻风节创立以后,很快得到全世界人们的拥护、各国政府的认可和响应,全世界至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1987年11月27日,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决定:自1988年起开始在全国开展“国际麻风节”宣传活动。1996年,我国卫生部又正式下文,将其称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每年发布我国的活动主题,以普及麻风防治知识,消除人们对麻风病的偏见和恐惧,使社会各界关心和参与消灭麻风病的事业。
我国历年世界防治麻疯病日的主题如下:
1996年:麻风防治是跨世纪的事业,基本消灭乃本世纪的目标;
1997年:让每个村庄的每个病人都得到关怀与治疗;
1998年:麻风病与全社会;
1999年:社会关怀――麻风康复者的希望;
2000年:消灭麻风病――新世纪使命;
2001年:麻风防治与康复――全社会的责任;
2002年:防治麻风病,社会献爱心;
2003年:积极防治麻风,关爱畸残病人;
2004年:防治麻风病,关爱麻风病人;
2005年:持续控制,共享文明;
2006年:情系麻风病患者,温暖困难群体;
2007年:消除麻风歧视,共建和谐社会;
2008年:消除麻风歧视,共建和谐社会。
在人类所患的各种疾病中,癌症可谓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世界上每年有900万新发癌症病例,有500万人死于癌症。尽管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但由于平均寿命的延长、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抽烟等原因,如果不进一步采取抑制癌症的措施,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每年将有2000万新发癌症病例,癌症患者死亡人数也将突破1000万。
针对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的现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外交大使、国际抗癌会议主席凯亚特教授(D.Khayat)等人发起召开了第一届世界抗癌峰会。这次峰会于2000年2月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发表了一项历史性的决议――“巴黎抗癌决议”(CharterofParis,巴黎宪章),呼吁建立肿瘤科研的国际性合作机制,攻克癌症防治这一世界性医学难题,使全世界的癌症病人都能得到更好的医疗、照顾和关心;建议建立国际防治癌症联合会(InternationalUnionAgainstCancer,UICC),并把每年的2月4日定为“世界抗癌日”。包括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内的来自全世界的100多位政府官员、癌症专家、患者代表以及声援团在这决议上签字。世界卫生组织也接受了这项建议,并决定把每年的2月4日定为世界抗癌日,以联合全球共同攻克癌症防治这一难题。
2月4日
世界抗癌日
癌症是一组可影响身体任何部位的100多种疾病的通称。许多人认为自己没办法控制癌症的发生。实际上,全世界超过1/3的癌症病例是可以预防的。癌症的致病因素有多种:外界致病因素包括化学性致癌因素、物理性致癌因素和生物性致癌因素;体内致癌因素包括精神、营养和维生素、免疫状态、遗传、内分泌等因素。研究表明,环境问题,饮食、吸烟等方面的不良习惯,都会增加癌症的发生率。1/4页1234评论(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