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麦胶性肠病

麦胶性肠病

时间 : 2009-12-02 04:17:42 来源:qiuyi.fx120.net

[摘要]

病因学:

本病与进食麦粉关系密切,大量研究已证实麦胶(gluten)可能是本病的致病因素,故最近将本病病名直接改为麦胶性肠病,并认为发病机理是遗传、免疫和麦胶饮食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病患者对含麦胶(俗称面筋)的麦粉食物异常敏感,大麦、小麦、黑麦、燕麦中的麦胶可被乙醇分解为麦胶蛋白(即麦素gliadin),其可能为本病的致病因素。麦素含有丰富的谷氨酸和脯氨酸,应用电泳技术可分离为α、β、γ和δ4种麦素。α麦素对小肠粘膜具有毒性。麦胶蛋白对肠粘膜的毒性在继续水解后消失。正常人小肠粘膜细胞内有多肽分解酶,可将其分解为更小分子的无毒物质,但在活动性乳糜泻病人,肠粘膜细胞酶活性不足,不能将其分解而致病。

本病的免疫病理研究发现,在活动性乳糜泻病人的血、小肠分泌物及粪中可检出醇溶麦蛋白抗体,近来亦可检出肌内膜和网状蛋白的IgA抗体。在禁食麦胶膳食一段时间后,再进麦胶食物时,患者血清中溶血补体和C3急剧下降,并可测出免疫复合体。小肠粘膜活检可见到上皮间淋巴细胞增多,原位增殖,其中主要是致敏T细胞,体外器官培养实验表明T细胞激活可造成小肠绒毛萎缩和腺体隐窝增生,以上均可提示本病是麦胶引起的一种免疫性疾病。

本病具有遗传倾向,与MHC基因密切相关,已观察到患者家属中多人得病,在家族中的无症状者,可检出有醇溶麦蛋白、网状蛋白及肌内膜蛋白抗体携带者。

主要病理变化在于小肠粘膜,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有很大的差异。小肠粘膜绒毛萎缩、变平、变形,甚至消失。表层环状细胞减少,上皮下层有炎性细胞增多和腺体增生。粘膜柱状上皮细胞变低平。胞浆有空泡,核大小不一,微绒毛模糊不清。有些病例粘膜粗厚,呈慢性炎变,绒毛仍存在,但杂乱无章,肠腔可有不同程度扩大。

肠粘膜细胞的酶分泌减少,如二糖酶、二肽酶、脂酶、磷酸酶以及脱氢酶,肠液及肠道激素分泌亦减少。因此,不但肠粘膜吸收面积减少,吸收功能减低,酶的活性也下降,并致消化食物的功能亦减低。病人每天丢失大量脂肪、蛋白、糖、水份和盐类,以致引起各种相应临床症状。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麦胶性肠病”相似的文章

更多>>

麦胶性肠病疾病

(一)血液检查 多数为大红细胞性贫血,亦有正常红细胞性或混合性贫血,血清钾,钙,钠,镁均可降低,血浆白蛋白,胆固醇和磷脂及凝血酶原也可降低,严重病例的血清叶酸,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 2水平亦降低。 (二)...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