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麦粒肿

麦粒肿

时间 : 2009-12-02 21:31:41 来源:www.zyzyyd.com

[摘要]

  麦粒肿
麦粒肿和霰粒肿在形成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上有何不同?  

麦粒肿为细菌(常见为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睑腺体的急性炎症,根据受累腺组织的不同部位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外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所属的皮脂腺(Zeiss腺)受感染,俗称“偷针眼”。初起时痒感逐渐加剧,眼睑水肿、充血,有胀痛和压痛,在近睑缘处可触到硬结。发生在外眦部者疼痛特别显著,外侧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数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有黄色脓头,积脓一经穿破皮肤,向外排出,红肿迅速消退,疼痛亦随之减轻。

内麦粒肿为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因睑板腺被牢固的脸板组织包围,病变较深,故眼睑红肿不很明显。腺体化脓后在充血的结膜面可隐见灰黄色的脓头,多突破睑板和结膜的屏障,而流入结膜囊,也有的从睑板腺开口处排出,个别的可穿破皮肤。脓液排出后,红肿即消退。如果致病菌毒性剧烈,则在脓液未向外穿破前,炎症已扩散,侵犯整个睑板而形成眼睑脓肿

早期治疗可于眼结膜囊滴抗生素眼药水;局部湿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消散;应用超短波也有较好疗效。脓肿形成后,如未溃破或虽溃破但排脓不畅,应在用抗生素的基础上作切开引流。无论内、外睑腺炎,切开切忌过早或挤压排脓,以免炎症扩散,引起海绵窦静脉炎或眼睑蜂窝织炎。炎症广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大便勿秘结,及早全身使用抗生素或中药清热解毒剂。顽固复发病例除考虑用自身疫苗注射外,应检查有无糖尿病的可能。

霰粒肿亦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儿童及成年人均可罹患。病程缓慢,眼睑表面皮肤隆起可触及硬结,硬块大小不等,大如樱桃,小如绿豆,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相应睑结膜面呈紫红或灰红色隆起。多发生在上睑,也可上、下睑并发,可单个亦可多个同时或先后发生。小型者可自行吸收,较大的很难吸收,一般结节长期不变,偶可自行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后在结膜面上形成肉芽组织。小而无症状的可以不必治疗,任其自行吸收消散,大而伴有自觉症状的或发生肉芽者,应作手术切除。老年复发患者应注意与睑板腺癌鉴别,手术时应送活检以排除睑板腺癌。

急性泪囊炎与麦粒肿有哪些区别?  

急性泪囊炎是一种泪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于鼻泪管被堵塞,泪囊里面的泪液不能排出,潴留的泪液成了细菌生长、繁殖的场所,形成慢性泪囊炎。有些慢性泪囊炎炎症可向周围扩散,急性发作,成为急性泪囊炎。因此急性泪囊炎多由慢性泪囊炎引发,只有少数一开始就为急性炎症。有时由于泪囊遭到外伤,或在泪道探通中造成假道,或在泪囊手术后细菌感染,也可形成急性泪囊炎。急性泪囊炎时,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压痛明显,炎症可扩散到颊部、鼻梁和眼睑等处。当扩散到眼睑时,会被误认为是麦粒肿。其实麦粒肿是眼睑上的疖子,它是长在眼皮上的,我们常叫做“针眼”、“偷针眼”。麦粒肿是由眼睑的睑板腺或毛囊及其附属腺体感染引起的。麦粒肿初起时又红又痛,三五天后可化脓,待脓排出后,红肿消退,胀痛缓解,再过几天就可完全痊愈。可见急性泪囊炎与麦粒肿的发病部位是不一样的,压痛部位不同,而且症状也不完全相同。急性泪囊炎在数日后也会形成一个脓腔,破溃排脓后炎症迅速消退,但常在泪囊前留下一瘘管,且多数久治不愈,这一点也与麦粒肿不同。急性泪囊炎早期症状与麦粒肿相似,但它们的起病原因不同,发病部位不同,预后不同。因此只要细心检查是不难识别的。

麦粒肿的特效简易治疗
  麦粒肿因其红肿似麦粒,故名之。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热外袭,热毒上熏,致使局部红肿痛热,眼睑部有圆形隆起,压痛明显,有时有波动感,常于睑缘处或睑结膜内有黄白色脓点。当以疏风清热、解毒散结治疗。
  1.蛋黄油适量,加少许研细的冰片、熊胆搅匀,清洁局部后,以消毒的玻璃棒沾药膏少许涂于患处,勿溅入结膜囊内,闭目片刻,每日1次,连续3-5天。
  2.鲜鸭跖草1把,洗净,于酒精灯上烘烤其一端,以无菌瓶收集其滴出液备用。使用时滴入眼内1-2滴,然后闭目5-10分钟,每日3-4次,连续3-5天。
  3.鲜凤仙花30克,洗净,捣烂,临睡前敷于患眼,翌晨除去,每晚1次,连续3-5天。
  4.黄金散30克,无水羊毛脂10克,凡士林70克,冰片2克,混合均匀制成膏状备用。将黄金散药膏摊于纱布或敷料上,外贴患眼,用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1周。

(一)麦粒肿中医治疗组成甲珠12克僵蚕9克全蝎(酒洗)6克金银花12克白芷9克生地15克北辛6克天丁12克丹皮9克甘草6克功用祛风清热,解毒散结。主治针眼、胞脸赤肿。加减风热重加连翘12克、牛蒡子9克;口渴加花粉15克、葛根12克;大便干结加大黄、枳实各6克;小便赤烫加栀子、木通各9克。(二)麦粒肿中医治疗

组成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连翘12克白芷6克制用法水煎,煮沸20分钟,取药液约150毫升,加水再煎,取药液150毫升,将2次药液混合备用。每日1剂,分2次服。主治麦粒肿。加减若病性严重,加大银花、蒲公英剂量;大便秘结,加大黄、元明粉。如脓已成,加穿山甲、皂角刺以促使破溃排脓。若配合九一丹外敷,效果尤为明显。

(三)麦粒肿扎线治疗

晚上用红线扎手掌的中指,左眼生麦粒肿扎右手中指,右眼生麦粒肿扎左手中指。最好在麦粒肿初发时使用,则很快解毒散结消肿。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麦粒肿”相似的文章

更多>>

麦粒肿疾病

麦粒肿检查的重点:注意眼睑的改变,眼睑皮肤面局部红、肿、热,可触及硬结及压痛。严重者球结膜面充血,并有脓点,发热,伴有颌下或耳前淋巴结肿大。可触及耳前肿大淋巴结,压痛。如麦粒肿患者有全身反应,应检查外...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