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2 00:30:05 来源:www.chinesemedicines.net
[眼]麦粒肿--唐汉中医药网--中医药行业门户网站,卓越的医药电子商务平台,中医药行业门户网站,企业商城(b2b),网络药店(b2c),远程会诊
麦粒肿又称“针眼”,是眼睑腺体化脓性炎症。病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诊断依据患眼眼睑局部红、肿、痛、热的急性炎症表现,以及肿痛硬结破溃消退的病程变化规律。按细菌感染的部位不同,分为内麦粒肿(睑板腺感染)、外麦粒肿(睫毛毛囊及其附属腺体感染)。
中医将麦粒肿归人“针眼”范畴。病因为风热外邪,客于胞睑,或过食辛辣,热积脾胃,上攻眼睑,营卫失调,气血凝滞,变为疮疖。
【临床表现】
眼睑局部红肿,硬结,破溃,舌苔黄,脉数。
【辨证分型】
分四型。①风热型:风热袭表,头痛发热,不适乏力,眼睑肿痛,皮肤发红,压痛明显,苔黄,脉浮数。②热毒型:热积脾胃,热毒上攻,眼睑红肿明显,灼热疼痛,硬结显著,甚者白睛浮肿,口渴喜饮,便秘溲黄,舌苔黄,脉浮数。③胃热型:体质素来壮实,麦粒肿反复发作,全身症状不明显,胃嘈杂不适,时嗳气或吐酸,苔黄燥或黄腻,脉数或滑。④脾虚
型:麦粒肿时发,红肿硬结不明显,神疲乏力,胃纳不佳,面萎黄,苔薄或无苔,脉细无力。
【养生及治疗原则】
疏风清热,泻火消肿,或健脾托里,和胃散热。
【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法①可应用疏风清热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芦根、桔梗、竹叶、牛蒡子、荆芥、防风、豆豉、白头翁。再随证选用中药,如热毒型选用黄芩、黄柏、黄连、木香、槟榔、薄荷、石膏、知母、栀子、密蒙花、谷精草;胃热型选用藿香、枳壳、生石膏、知母、黄芩、陈皮、栀子、赤芍、升麻等;脾虚型选用人参、白术、白芍、茯苓、陈皮、黄芪、山药、大红枣、炙甘草。②中成药选用金银花露。
2.外治法①麦粒肿初起,感觉眼睑部有异物感和轻微疼痛时,用热湿毛巾折叠成块状,湿敷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4~5次。②用洗净的小手指指尖,轻轻触扣患眼最疼处。每次5~10分钟,每日3.4次。有消散硬结,活血化瘀作用。③新鲜蒲公英打汁,用小棉纱布浸润,外敷患眼皮肤,切勿将药汁流入眼内。④用沉香木,在粗瓷盆底磨出细末,清水调和,涂眼睑皮肤。用于麦粒肿脓肿未溃。⑤用醋调金黄如意散,涂眼睑患处皮肤,切勿入眼。用于热毒型。
3.针挑法麦粒肿发作后,检查背部肺俞附近皮肤,发现有小瘀血点者,用消毒的毫针或三棱针小心地挑破瘀血点,挤出血水。有促进麦粒肿消退的作用。
4.疏通泪管法稍硬的猪鬃、马尾、或人发若干根,用酒精反复消毒,从内眦部泪小
点插入泪小管,轻轻捻转至出现痒胀感和流泪即止。每次l~3分钟,每日1次。麦粒肿
在上睑,通上泪小管;在下睑,通下泪小管。
5.护理法平时应保持眼睛卫生,不用脏手或他人毛巾擦眼。发生麦粒肿后,更应防止并发结膜炎等其他眼病。不要用手捏挤麦粒肿,外用药物不可入眼。夜里临睡前用金霉素眼膏涂眼。
6.食疗法①菊花晶l匙,温水冲服;枸杞头嫩芽,生煸;芹菜1把(洗净,去根),沸水烫熟,切段凉拌;青葱若干(切丁),嫩豆腐250克,麻油、酱油拌食。以上用于热毒型、风热型。②山药250克,(洗净,切片),瘦牛肉150克(切片),生煸炒;白扁豆250克。红
枣30枚,共煮;茯苓250克,研细粉,用米粉500克和之,蒸糕。用于脾虚型。
麦粒肿的治疗要抓紧初起尚未成脓阶段,用热敷法或手指触扣法可以消散,不会留任何后遗症。若处理不及时,至脓肿形成时应切开引流,但往往留有瘢痕。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